片名:【逐愛角落The Refuge】
上映日期:2011-03-04
出品國:法國。
類型:劇情。
片長:1時28分。
導演:法蘭索瓦歐容François Ozon。
編劇:馬帝歐伊波Mathieu Hippeau、法蘭索瓦歐容François Ozon。
製作人:克里斯波茲利Chris Bolzli、克勞蒂歐薩Claudie Ossard。
演員:伊莎貝卡蕾Isabelle Carré, 路易侯南史瓦西Louis-Ronan Choisy。
發行公司:雷公電影有限公司、崗華影視傳播有限公司。
官方網站:http://www.zeusfilm.com/ 。http://zeusfilm.pixnet.net/blog/ 。
★ 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 評審團特別獎。
★ 多倫多電影節。
劇情簡介:
穆絲與路易是一對年輕的恩愛情侶,卻染上毒品。一天,二人服食過量毒品後,路易意外死亡,倖存的穆絲則發現自己懷孕了。不知所措的穆絲逃到遠離巴黎的鄉間一邊沈澱自己,一邊感受懷孕帶來的身心變化。幾個月後,路易的弟弟保羅出現在她的住所。保羅年幼被領養,富裕的家庭讓他生活不虞匱乏,但他總覺得他跟家人之間永遠有一道無法消弭的隔閡,而他的同志身份更讓他在家族中倍感孤立。兩個不被接受的邊緣人,在寧靜美麗的法國濱海小鎮撫慰著彼此的靈魂。
導演的話:
跟我的兩部前作《砂之謎》(Under The Sand)和《愛無止期》(Time to Leave)一脈相成,《逐愛角落》談的是面對生死的悲痛以及一個年輕女子如何面對愛人之猝死和倖存的自己。我希望影片能簡潔一點,所以把故事主軸集中在穆絲的懷孕過程,刻劃她從突然得知自己懷孕到接受事實的歷程。這位感情脆弱的女子選擇生下孩子,並不是為了要當母親,而是為了要接受自己;她以孕育生命的方式去撫平生活中的痛楚和對抗命運的不公平。
導演簡介:
法蘭索瓦歐容François Ozon:
現年僅43歲的歐容,是90年代後期迅速崛起的影壇新寵。早慧傑出,而且產量驚人,平均每一年都有新作推出,所以至今已執導十部以上獲獎無數的電影,而且每一部的類型、內容和形式都大異其趣,其中不變的是歐容不斷碰觸禁忌話題,挑戰觀眾的道德尺度,例如亂倫、謀殺、和作品中一再出現的同性情慾。再加上他公開的同志身份,讓他在法國影壇中被視為不按牌理出牌的異數。1990年從巴黎第一大學取得電影學碩士學位後,歐容進入了法國最著名的電影學府La Femis導演系深造,開始拍攝16厘米的短片。1996年的短片作品《夏日洋裝》(Summer Dress)即奠定了他之後作品的風格。
1998年,電影長片處女作《失魂家族》(Sitcom)劇情荒誕極具個人色彩,獲得影評及觀眾的一致好評。隔年拍攝黑色成人童話《挑逗性謀殺》(Criminal Lovers),片中對無因的犯罪與情慾描述,令人難以忘懷。歐容最喜歡的導演之一就是德國早逝的天才導演 法斯賓達,2000年他將法斯賓達在19歲就寫成的劇本《乾柴烈火》(Water Drops on Burning Rocks )搬上大銀幕,獲得了國際讚賞;隨後,他緊接拍攝最受矚目的作品《八美圖》(8 Women),讓凱撒琳丹妮芙、伊莎貝雨蓓、艾曼紐琵雅、芬妮亞當、露迪芬莎妮等八位不同世代的傑出女演員同台飆戲,用舞台化的場景呈現一個各懷鬼胎的家庭陰謀,獲得2002年柏林影展最佳藝術成就獎,並獲得最佳導演的提名。
2003年執導由夏綠蒂蘭普林及露迪芬莎妮主演的《池畔謀殺案》(Swimming Pool),此片被視為歐容最私人的電影,因為內容涉及寫作小說與創作劇本的艱難及內心煎熬。2004年《5×2愛情賞味期》提名威尼斯金獅獎。在歐容的歷年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女性題材情有獨鍾,總是讓女性成為電影故事的重心,這一次也不例外。在《逐愛角落》中,歐容展現了無比的細膩,溫柔刻畫一名覺得被社會孤立,而且對生命感到茫然的女性如何經由懷孕的過程,建立起與他人的連結和找到人生的定位。
演員介紹:
伊莎貝卡蕾 Isabelle Carré:
1971年生於法國巴黎,有著猶如洋娃娃金髮碧眼的伊莎貝卡蕾,14歲即展開演藝生涯。她早年曾在舞蹈與戲劇兩者間遊移不定,後因太過崇拜傳奇女星蘿美施奈德(Romy Schneider)在電影《塞扎爾與羅薩麗》(César und Rosalie)裡的演出,因而決定從影。眉宇之間散發著美麗與堅定,有著現今女星難以超越的脫俗氣質,然而出眾的外貌,也成為她揮之不去的包袱,直到近年才終以精湛演技,衝破了美麗女星的瓶頸。1989年以電影《羅莫爾德與茱麗葉》(Romuald et Juliette)跨入影壇,飾演法國巨星丹尼爾奧圖(Daniel Auteuil)的女兒一角,雖然初試啼聲就讓眾人驚艷,但她並未在掌聲中迷失,反倒進入劇校繼續磨練演技,並因此兩度獲得法國劇場最高榮譽的「莫里哀獎」最佳女主角肯定。
2001年,伊莎貝卡蕾在電影《記得我愛你》(Beautiful Memories)裡演出一名患有阿茲海默症,逐步失去記憶的少女,細膩又深刻的演出獲得法國影壇一致好評,並在當年擊敗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伊莎貝雨蓓(Isabelle Huppert)與芬妮亞當(Fanny Ardant)等一干老牌影后,勇奪法國凱撒獎以及盧米埃獎兩項影后,而這部片也是她最為台灣觀眾所熟悉的作品。2007年,伊莎貝卡蕾以電影《安娜女士》(Anna M.)贏得國際影壇的矚目,並且第六度提名法國凱撒獎影后。
路易侯南倫史瓦西Louis-Ronan Choisy:
路易侯南倫史瓦西1977年生於巴黎,是法國的歌手和音樂創作才子。之前從未演過戲的他,卻得到導演歐容的直接欽點,擔任本片的男主角。歐容說:「我不想由一個專業演員演繹保羅這個角色,而想用一個沒有演戲經驗的新人跟資深演員伊莎貝一同演出,所以我找歌手路易侯南來試鏡。他本人給我的感覺就像故事裡的保羅一樣,溫柔又神秘。
我在一場演唱會看到他,感覺到他的靈魂像似乎受了很多磨難。他感性而美麗,你甚至會覺得他因為自己的美麗而不自在。他作為非專業演員所擁有的脆弱正好跟保羅這個角色的特質不謀而合,所以我選用了他。」找了歌手跨刀演出,歐容當然讓他好好發揮他的創作才能。路易侯南在片場寫了電影的主題曲,創作意念是要讓歌曲好像散發著餘香的香水一樣,表達片中保羅對哥哥路易的懷念。
製作紀錄
緣起:
一年前,我的一位演員朋友告訴我她的懷孕喜訊。兩天後,我致電給她,提出拍攝以她的懷孕作為靈感的故事。她起初非常興奮,但過了一週後,她打了退堂鼓。這是她的第二胎,她擔心自己無法同時兼顧準媽媽和演員的身份。我當時非常失望,以為這個計畫就要告吹,但我的選角導演告訴我巴黎還有三名懷孕的女演員,其中一位就是伊莎貝卡蕾,我立刻就恢復熱忱。伊莎貝散發一股令人精神為之一振的年輕氣息。我跟她見面,告訴她我的拍片構想。她考慮兩天後便答應參與拍攝。我其實一直都想拍一部以懷孕女演員當主角的電影。我之前的作品就常納入“母性”的主題,卻從未真正拍攝過懷孕。很多時時候都只是用一個剪影帶過,或是用假肚子作道具,又或是直接跳過懷孕期,把故事時空設定於嬰兒出生後。
劇本:
一開始我讓伊莎貝閱讀了一份三頁的故事大綱,內容清楚描寫了角色的經歷。之後我一邊與她開會,一邊完成劇本創作。當時她已經懷有六個月的身孕,我要求她跟我分享自己懷孕的心路歷程和感官變化。我雖寫出了故事大綱,仍需要知道一些確切的細節,例如在懷孕期間某些動作是否做得到、飲食習慣如何、下床的方式、作夢的情節等。因此這部片某程度上也可以說是伊莎貝的懷孕紀錄片。雖然穆絲跟伊莎貝的個性有很大的差異,伊莎貝的個人經歷的確幫忙塑造了這個角色。
拍攝孕婦的欲望:
我覺得觀察孕婦是一件很迷人的事。她的身體不斷改變,變得越來越圓潤、神秘、而且性感。我覺得自己好像片中穆絲在海邊遇到的女人,或是坐在咖啡店的男人一樣︰每一個人都想觸摸孕婦的身體。我一開始就這樣告訴伊莎貝︰「我想把你的身體、你的肚子拍得充滿性感魅力。那是需要清楚拍攝的,我會用鏡頭輕撫它。所有的故事都從這個肚子開始。」穆絲跟保羅的關係也是建立在這個肚子上,那是他們溝通的橋樑。
跟孕婦拍戲:
在拍攝前的預備階段,伊莎貝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和角色分開。她對角色和對白都毫不畏懼。但當正式拍攝時,就變得有點困難了。她開始發現部分場次和對白和她個人的懷孕經驗非常不同。例如沒有拍攝時,她會時常觸摸自己的肚子,跟肚裡的孩子說話。但在電影裡,穆絲這個角色是意外懷孕的,她保留孩子只是想保留跟路易的聯繫。伊莎貝是一名出色的演員,很清楚表演的藝術,但拍攝這部片的期間,她的生理變化讓她對很多事感到不確定,台詞也念不清楚。
她變得敏感而脆弱。拍攝沙灘的一場戲時,她被海風猛烈地吹、爬小山丘時她走了將近八公里、從座椅站起來的那個鏡頭也重覆拍攝,這些都令她非常疲累。她很快意識到自己的身體似乎未必能負荷拍攝的艱辛。她開始擔心生理和心理上都不能再承受這部電影。但我很有信心,我知道她是一個專業的演員。對一個導演來說,能夠拍到自己的演員情緒失控其實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你能夠體會她的情緒變化,她試圖控制自己的脾氣,最終向情緒投降,然後把最私密的情感在鏡頭前展露出來。
母性:
我們的社會把母性被神聖化了,經常給人一種正面的形象。我想闡述事情往往比表面複雜,母性不是必然的。穆絲不把懷孕視為創造,那只是她用來接受路易已死的方法,是她悼念他的工具。她選擇生下孩子,不是為了當母親,而是為了接受自己,以孕育生命來撫平痛楚和抗衡命運的不公平之處。她的身體只是一個暫借的空間,是她過渡的地方。嘗試戒掉毒癮的人通常都很能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慾望。他們變得更敏感。穆絲 很清楚自己的境況。她不會自我欺騙,到最後她選擇了對她個人來說最誠實的選擇— 她寧願靜靜地離開,不強迫自己去承當母親這個角色。
穆絲:
我把女主角命名為穆絲並沒有任何特別的原因,純粹是一種直覺。我喜歡這個名字的發音,聽起來很甜美,又有濕潤的感覺。我們對這個女孩的過去一無所知,不知道她從那裡來,不認識她的家人,但這個名字突顯了她的與眾不同。這名字不是傳統的法國名字。相反地,戲中的兩兄弟路易和保羅就是傳統的法國名字。
避難所:
路易和穆絲的居所是他們與世隔絕的避難所。當路易去世後,穆絲受到很大打撃,而路易母親要求她拿掉孩子更令她悲痛。她不得不再次面對真實的世界。最後她決定離開毒品這個他之前用來逃避現實的避難所。離開巴黎,找一個接近大自然和大海的地方作為她的新避難所。她仍然在生活中掙扎,但最終她會找到內心的和平。在這個地方,她放開心胸,容許自己顯露溫柔、平靜和沉著的一面,釋放以往被壓抑了的個性特質。對我來說,《逐愛角落》是一部關於失去、關於療傷的電影。片中的主角意外失去了愛情、親人,那是一件猛烈又痛苦的事,但我拍得非常溫柔。
保羅和穆絲都是在尋找自我,活在生活邊緣的人,但這兩個角色的差異很大,他們的心路歷程可以相互對照。在電影前半段,穆絲的痛苦是外放的,但保羅的痛苦則是逐步顯露的。保羅起出看似是一個次要的角色,卻慢慢地表現出複雜的個性和願意承擔重要責任的擔當。原本不可能相遇的兩人,卻意外合得來,而且互相幫助扶持。電影的結尾,兩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自由。穆絲發現了選擇生活的方式和愛的能力,保羅則認識了自己的過去,找到了生命的意義。
穆絲的信:
如果保羅沒有走入穆絲的生命,她可能會留在孩子的身邊。她最終選擇離開孩子,對我來說,並不是一種遺棄而是一種過度。她沒有逃避,只是需要多一點時間去做好當母親的準備。穆絲把孩子留給保羅,其實是為了保護孩子。她深知保羅撫養孩子會比自己更稱職。我曾思考過要不要拍攝穆絲把孩子交給保羅的畫面,好讓電影看來更流暢,但我覺得她以旁白讀出自己寫的信會更有效果。當她在火車站抬頭望向鏡頭,是她跟保羅、女兒和觀眾的直接對話,請他們一同見証。穆絲知道有一天她會回來。她對保羅有強烈的感覺,但他們永遠不會走在一起。她愛她的孩子,卻離開了她。我很愛這個觸不到卻緊密連結的矛盾關係。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