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2台文所【研究方法】
指導老師:許慧如。學生。楊榮銘。
【題目】:學習台語的動機與族群調查:以北市延平圖書館台語班為例
時間:2018年3-4月。地點:北市延平圖書館。
人數:學員22人(男生4人,女生18人),老師1人,23人。
(台語班:自2018-03-12至2018-07-30止,共20周次實施,於每周一早上09:30~11:30,一次上課兩小時。)
一、前言
研究者因為在本學期修習許老師的課,而有機會在課堂上開口講台語,這特殊的經驗,讓我更想去研習台語,剛好北市延平圖書館有台語課程,於是就報名前往修學,之後老師提到期中作業的方向,於是研究者就以台語班為對象,做為調查的緣起,除製作【台語使用習慣調查表】之外,也拍攝了其中願意受訪者做為本作業之附件影像資料(影片將另附檔案)。
二、調查表製作
因為考慮到匿名性以及學員間還不熟的狀況,調查表上以
1.性別:
2.年齡層:
3.出生地:
4.目前居住地:
5.會使用台語溝通的對象:
6.使用台語的時間 / 時數:
7.使用台語的地點:
8.為何想學習台語:
等八項為調查題目,以下是回收問卷之後的幾個統計數字。
三、【台語使用習慣調查表】內容初期結果
1.性別:
男生有5人,女生有18人,男生約為22%,女生為78%。
2.年齡層:
男生:30-40歲1人,50-60歲2人,60-70歲2人,共5人。
女生:30-40歲2人,40-50歲1人,50-60歲10人,60-70歲5人。共18人。
3.出生地:(不分性別)
基隆:1人,台北:12人,新北市(台北縣):4人,桃園1人,台南2人,高雄1人,屏東1人,嘉義1人。(共23人)
4.目前居住地:
台北:19人,新北市:4人。(共23人)
5.會使用台語溝通的對象:
家人,朋友,親戚,同學,菜販,同好,長輩,公婆,學生,客戶,所有人…….等。
6.使用台語的時間 / 時數:
洽公,2小時,10小時以上,不定(使用普遍),隨時隨地使用,晚上,過年過節。
7.使用台語的地點:
南部洽公,買東西,購物,家中,不定(使用普遍),隨時隨地使用,菜市場。
8.為何想學習台語:
學習母語,做生意與客戶溝通,了解台語之美,了解台語字如何正確使用,增加聽講之能力,透過台語了解先民文化,透過台語了解台灣歷史,透過台語傳承優美的生活情節,純粹溝通,擔心台語失傳,以前沒機會學習,可以教導下一代學台語,台語諺語俚語表達非常傳神但卻漸漸流失所以要傳承下去,多認識台語字與聽說讀寫之能力,有興趣,能深入台灣文化底層,如何正確表達,愛故鄉的語言,讓母親有說話對象,台語深奧引人入勝,學習羅馬拼音,為了不背祖,能閱讀台灣文學。
四、【台語使用習慣調查表】內容分析
◎性別有明顯的差異,女多於男,比例懸殊。
◎年齡層也偏高,集中在50-60歲,已屆退休邊緣或已退休狀況。
◎出生地分布也以北部為主,南部為1/ 5。而目前居住範圍則全數在台北市、新北市,顯示北部居住者也對使用台語有蠻強烈的需求。
◎對於台語的傳承,大家都蠻有熱情與使命感,尤其上課老師東俊卿,本身教學經驗豐富,學員中有人已經是重覆跟隨東老師學習的人。
◎在使用台語的場所,不少學員表示,她們上菜市場如果講台語,菜販會多給她們一些菜量或增加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及熟悉。
◎對台灣與語言的認同關係,也讓研究者印象深刻。
◎一名外省籍的國畫老師,本身也在延平圖書館任教,依課程之便,也順便學習她過去未曾認真學習過的語言。
◎有三位現職教師在幼稚園、小學擔任台語老師,將挑戰更高等級的台語教師執照。
◎一位年輕的男性學員,因為到南部出差,在語言上吃不少虧,所以奮發學習台語。
◎有一名女學員則因為父親一句:「背祖」,讓她把學習台語當成與父親冥陽兩隔的連繫。
五、研究者觀察心得
每一位學員學習動機不同,從私人、商用、教學、認證……,這樣的台語班出席率其實很高,顯見學員們學習意志高昂,台羅拼音以及台語的八音七調發音教學都教的很仔細,老師也常在課堂上分享他台語教學上碰到的問題,以及一開始他們在教育部抗爭,從方言教學到閩南語,到目前台語教學,名義的變動史。唯一的缺點是課堂秩序,隨著學員上課周數彼此熟捻,加上年齡偏高,自我意識較高呈現不易管理的狀況。
前幾天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到,將成立台語電視台的計劃,真讓人興奮,對研究者來說,母語的使用與認同,是經過長時間的接受才得到肯定,與統治者、台灣整體氛圍是有很大的關係,個人覺得只要開始做都不嫌晚,類似的台語班,除了在圖書館系統之外,也有以寺廟(如:龍山寺)教會、社團法人、政治團體(如:基進黨台語班),社大、推廣教育班、大學…….,等機關團體在推動中,希望將來台語教學能看到一定的成效。
有趣的是,儘管已經是台語班的課,但第一次自我介紹時,還是發生不少人沒辦法用台語自在講述,這讓研究者頗感意外,所以在50-60歲族群中,已經被訓練成用「國語」講話的習慣,的確要有意識的使用語言,才可能更高頻率的講台語。
六、小結
在研究者的讀書生涯中,能一開始就接觸到許慧如老師,其實是有一些震撼的,側面的從老師口中了解她使用語言的歷程,其實感覺跟自己是蠻類似的,然後這次作業去訪談台語班學員中,雖然看到各世代台語使用比例不一,但台灣自我認同卻頗強烈,本來母語的使用就應該很自然,但在台灣卻因為政治的原故,被壓抑、被禁止。研究者可能年紀大了一點,但覺得只要能開始就不遲,這些免費的、教育機構的、教會的或之後將成立的台語電視台,實在讓人覺得很有希望,在台語的正確使用與推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