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曹銘宗 食說台灣 : 浪人鰺(牛港鰺)之大魚吃鳥 20200928


BBC在2015年拍攝的一支飛魚生態影片,飛魚在海中被鬼頭刀追逐,躍出海面在空中滑翔,而空中還有白腹鰹鳥(台語俗稱海雞母)伺機獵捕,非常驚險。

這樣的場面也會在台灣東部、東北部海域發生,尤其白腹鰹鳥以東北部海域較常見,離基隆最近的基隆嶼就是其棲息地之一。

我剛才在YouTube看到BBC在2017年拍了一支大魚吃燕鷗(Tern)的影片,在此分享。

大魚的英文叫Giant Trevally,簡稱GT,這是釣魚界的名魚,學名Caranx ignobilis,分布在印度洋及太平洋,西起南非、東至夏威夷,北至日本、南至澳洲。這是鰺科最大的魚種,最長可達180公分,游泳很快又兇猛,甚至會衝出水面捕捉飛鳥。

日文漢字名「浪人鰺」(ロウニンアジ,Rōnin’aji),ロウニン(Ronin)是日文「浪人」之意,以此魚長大後就單獨出沒,鰓蓋骨上的線條有如刀痕,故名。

日文漢字「鰺」(アジ,aji)的由來, 一般說源自「參」,以此魚在農曆三月大出得名。

浪人鰺的中文也稱「牛港鰺」,「牛港」是台語「牛犅(káng)」的誤寫,以長大的公牛為此魚命名,可見其生猛有力。全名是「牛公瓜仔」,何謂「瓜仔」,一般說此魚上釣時會發出「瓜」的聲音。

原文出處 曹銘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