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日本於1978年8月12日共同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該條約是雙方締約應在和平共處5項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兩國之間持久的友好關係,確定雙方皆以和平的手段解決爭端,不訴諸武力或武力威脅,繼續為開展經濟和文化合作。
而今年剛好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45週年,但中日兩國關係似乎早已缺乏良好氛圍,主要原因與日本核電廠排放廢水有極大關係,雙方因為此事僵持不下,兩國領導皆未出席今年友好條約的紀念活動。
外媒報導,中國外交消息人士曾強調「中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對美的關係」,認為美國目前主導半導體等對中國構成打擊,因此中國希望避免關係進一步惡化,便出現一個觀點,「中美關係穩定,中日關係自然就會改善」,換句話說中日關係被認為是次要位置。
近年來,日本諸多企業紛紛退出中國市場,轉移至東南亞國家或回到日本國內,藉此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建立更有彈性供應鏈,也凸顯出中日關係不如以往,甚至有逐步惡化的跡象。
日本核廢水排海 中國心生不滿
自從日本今年8月24日開始放福島第一核電廠核廢水,中國國內反日情緒持續高漲,甚至全面禁止從日本進口水產品,導致日本水產品產業出口嚴重受到影響,即便日本水產品的檢驗均未超標,仍遭中國及韓國拒之門外。
中方認為日本沒有與鄰國取得共識就實施計畫,多次表態對其感到相當不滿,中國下令禁止從日本進口水產品後,不僅日本水產業銷售量暴跌,就連中國商人在中國經營的日式料理店也受到波及,甚至還出現在中國留學的日本人遭到惡丟石及丟雞蛋的情況,中日關係嚴重惡化。
對此,日本也積極想出對策,累積至9月初政府已撥出1000億日元(約台幣210億),以支援水產品保存費用、支援維持漁業以及應對中國禁止進口的損失,並計畫開拓新的出口目的地等支援措施,希望藉由開拓美國和東南亞等市場,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日本提前採購戰斧飛彈 為防中國軍事蠢動
另外,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一直以來都表態自己不能容許台灣遭武力侵犯的,「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甚至直言習近平若「採取軍事冒險行動,等同於走向經濟自殺的道路」,引發中國相當不滿,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怒斥,安倍晉三「罔顧事實、顛倒黑白,妄圖挑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結果,試圖挑戰二戰以後確立的國際秩序,令人震驚」。
中方認為安倍晉三在面對台灣的問題上,「堅定鼓吹遏華、慫恿台獨的言論,反映出他在歷史問題、涉台問題上固守錯誤立場、不思悔改、不斷滑向危險方向」,對此,安倍晉三也回應「明確表達想法才能防止衝突,今後將繼續說該說的話」。
如今,中日雙方關係越來越緊張,日本漸漸感受到來自中國、俄羅斯、北韓等獨裁政體帶來的區域威脅,將原本計畫2026到2027年採購美製BGM-109「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提前1年準備,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在今年9月27日首度透露,日本將採購400枚飛彈數量,隔月便向外承諾會全盤考慮讓美國軍艦、軍機直接在日本接受保養、維修和翻修(MRO)的可能性,凸顯出美日安保合作再升級,前者能確保日本自衛隊的「反擊」能力,而後者能縮短美軍進行MRO作業的時間。
日企大量退出中國市場
根據日本研調公司帝國徵信(Teikoku Databank)數據顯示,2020年到2022年間,進駐中國的日企數量從1萬3600家,減少至1萬2700家,總數創下10年新低,與疫情前相比下降約7%,相較於2020年2月進行的前1次調查,其中有2176家企業離開中國或消失,116家公司破產和停業,以地區來看上海共272家,減少的數量最多,其次為廣東203家、山東152家。
過去因為看準中國的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低廉的人力成本以及龐大的市場,世界各國的企業紛紛駐進中國,不過近年來隨著人力成本上升、以及中美緊張關係,導致中國的出口逐漸下降,因此相較過去,已有不少企業撤出中國,日本業也不例外。
而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李世暉認為日企撤離有3個主要原因,第一,中國內部政策跟制度的不透明,認為這樣「容易讓日企受政治左右,產生經營上的困難」;第二,日本大力推動「經濟安全保障」,專家稱近年台海局勢緊張,但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觀點,日本政府也在今年的《國防白皮書》,重申中國對國際秩序構成最大挑戰,似乎也凸顯的中日的對立關係;第三,日本國內成本競爭力增強,指出近2年來日元大幅貶值,使得很多日企開始對比在中國生產成本與在日本生產的成本。
再加上,今年3月中國拘留一名日本製藥商安斯泰來製藥(Astellas Pharma Inc.)的高管,指其涉嫌從事間諜活動,日本政府認為不應該沒有特別明確的理由,就被間諜罪拘留扣押,要求中國釋放該名高管,據報導,自2015年至今已有17名日本公民因類似情況被拘留,但中國今年多次喊話,承諾提供優質經商環境,但是卻監管外企,也讓日方相當不滿。
爆發釣魚台爭端 開始與中國脫鉤
眾所皆之,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稀土產國,而稀土對於電動車發展頗為重要,不過,中國及日本在2010年9月發生撞船扣人事件,最終在中國使出撒手鐧,「禁止對日輸出稀土」,日本只好放人落幕,但這也凸顯出稀土是中國重要的籌碼,也開始引起西方國注意,擔憂中國會食髓知味,在往後繼續利用稀土資源做為談判施壓的手段。
對此,日本也意識到需要加快降低對中國的依賴,並開始走向與中國戰略脫鉤,過去10幾年以來,日本不僅採取加強經濟安全的措施,也與東協等盟友一同將製造業撤出中國,並尋找風險較小的供應鏈。
如今全球電動車發展快速,日本為了確保半導體等在內的關鍵原料和商品供應鏈問題,在今年6月底便發佈一份白皮書表示,出於地緣政治、經濟安全方面的擔憂,日企正在將主要投資目的地從中國轉向東協和印度,反映出中日關係早已不如以往,也就是說,如今雙方的經濟與合作關係來看,過去兩國所簽訂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似乎也變得一文不值。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