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非關命運(Fateless)-觀後感2006.06.24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20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匈牙利籍的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ész),半自傳得獎小說《非關命運》(Fateless),並且親任編劇的作品;而由名攝影師-路易斯.寇坦(Lajos Koltai)初擔導演一鳴驚人的佳構【導演過去擔任攝影的代表作有:198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隱喻》,金球獎、奧斯卡雙提名的《海上鋼琴師》、《真愛伴我行》等等……】;電影中震撼人心的配樂則是以《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聞名於世的義大利國寶級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所譜寫。

小說裡,述訴著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ész)幼年時被關進納粹集中營-奧斯維茲歷劫歸來的過程,及對他一生人格發展、價值觀的影響,還有面對生命、生存在本質上的研究與探討。電影則在導演-路易斯.寇坦(Lajos Koltai),巨細靡遺的場景重現之下,爆發不可思議而撼動人心,令人無法逼視的驚人力道。觀影途中,我幾次無法直視螢幕中的景相,並為他的遭遇暗暗叫苦,這是一段以生命換來、血淚交織、讓人心痛不已的二戰歷史啊! 

電影中,小男主角卡維本是布達佩斯一位健康的青少年,因為故鄉被德國入侵,變成納粹集中營的階下囚。整個過程沒有人告訴他為什麼?只因為他背負著生為猶太人的原罪,轉送的路途上,更是備受那些貪官污吏的嘴臉及剝削;而後集中營裡的生活,他仍然無知的賣力工作,與同伴之間的打氣、鼓舞是一場場的侮辱欺凌之下的唯一解慰,我們看到他們集體喝著稀的不能再稀沒有內容物的湯與咖啡,一天,一位父親不小心在他的碗裡發現了一塊很小但完整的肉塊,頓時全部的人都投以饑渴而又羨慕的眼光,但他立刻將肉塊丟入他小兒子的髒碗中,而不自己享用;後來,在親眼目睹逃跑的同伴們,被抓回並被處以極刑的下場;卡維開始自暴自棄,不再洗澡,不吃不食,每天在大雨之中前往罹難者的行刑台前默禱,沒想到他的腳因為受傷腐爛腫大而幾乎無法行走,被人像丟死貓死狗一樣的丟來丟去清洗移動,卡維終於瘦到不成人形,只能像生物一樣靠著本能無意識的生存著,與其他傷病者之間有關故鄉的簡短言談,似乎為他重燃起希望,母親熟悉的音聲,家鄉熟悉的味道,正召喚著他平安歸來…… 

本片共耗資新台幣四億拍攝完成,中途曾因經費用盡而停工三個月,幸得到匈牙利政府及英國、德國等國的頂力奧援,影片才得以問世。小說原著及編劇者-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ész)更是從頭到尾,親自參與。但是,他卻鮮少出現在片場,一次片場實地的探班,讓他觸景傷情而拒絕進入,他說:「這對我而言實在是太難了,這一切的一切,彷彿都還是歷歷在目……」電影在最後卡維回鄉之後,有了不一樣的轉折,先前導演對於集中營的一切描寫,還不是真正讓人無法釋懷的夢饜,倖存者的身份要如何來面對人事已非的殘存家園,家鄉父老的質問、恐懼與漠視,才是真正對他最大的考驗…… 

電影沒有使用煽情的手法來鼓動觀眾的情緒,也沒有加以任何偏頗的批判,返鄉路上那位差點被眾人揍死的前衛兵,他又何嘗是殘酷劊子手的代言人呢?卡維在電影最終時,他說:「我再也無法發怒了,現在正巧是我在營裡最愛的時光,一切彷彿還歷歷在目,我雖然感到心如刀割,無奈又無助;但每當我想起那些曾救過我的人,一股淡淡的惆悵就突然的湧上心頭,激動得讓我忿恨不平。但平心而論,只要我能活,你怎麼說我都能接受,環顧這個暮色初降的廣場,故鄉殘破卻充滿希望的街道,讓人逐漸感到蓄勢待發;我將接續起這段人生,媽媽打算栽培我成為工程師或是醫生。就這麼辦吧!眼前已經沒有任何事情,是我無法承受的,我知道我將迎上前去得到幸福與快樂;以前集中營裡的煙囪在冒出汩汩濃煙的空檔間,都有好事將近的預感…在這裡大家都只問我可怕的事情;下一次,我應該說說集中營裡快樂的事!要是還有人問起我,而我又還沒忘記的話……」。 

這是一部受害者代表的史詩,一幅平凡英雄的畫像,一個能讓你反思的議題,更值得你進場欣賞與再三玩味……

分類
影評

愛瘋狂(C.R.A.Z.Y.)-觀後感 2006.06.22


   
一直以來,同志議題從來沒有不受到注目與議論的;而近年來與同志相關電影的大量出現,表面上是因為影展的青睞,讓它們受到很多的關注與討論,其實背面支持的真正力量,還是來自於同志本身及他們的數量。

 
同志朋友對藝術的特殊品味與才華,讓他們在很多行業都能有傑出的表現,享有著執牛耳般的地位與名聲;如米開朗基羅、達文西在繪畫、雕刻、發明上有著傲視他人、獨步群倫的成就;大的來講,或許這樣的成績,也不足以證明因為他們是同志,所以成就特別高;但,小的來說,至少沒有因為他們是同志,而影響他們對人類的貢獻。這樣的論點,我想是沒有任何人可以有置啄之處吧!而且更甚者,世人礙於他們的崇高地位,勉為其難或只敢在背後竊竊私語當成茶餘飯後的八卦……或者是,兩位大師其實從沒遇到“出櫃”這個問題吧!所以,美國影星洛.赫遜直到1985年罹患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愛滋病)之後,才被人發現他是同志,一時之間,群情嘩然;螢幕上風流倜儻,瀟灑不羈,多少少女們朝思暮想的夢中情人,居然是個不折不扣的同志;那,為什麼他要違背自己的性取向,隱藏那麼久?螢幕上演戲還不夠,螢幕下還要遮遮掩掩隱瞞身份,真的是:『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一場荒謬的人生大戲;他快樂嗎?我想答案不需說破…
   
所以,“出櫃有多難?”當然是好難……

那平凡如本片《愛瘋狂C.R.A.Z.Y.》主人翁老四查克(馬可安德烈哥羅丁Marc-Andre Grondin飾演)一樣,散布在地球上每一個角落的普羅同志們,他們又能擁有多少的勇氣來承認呢?我們看到電影裡,查克小時候,模仿打扮成母親照顧小弟,最喜歡的生日禮物是娃娃車;長大後應著父親的期待成為他眼中的好男兒,強迫自己去愛女孩子跟她們上床,與同性間讓他神魂顛倒、念念不忘的偶然接觸,儘管他有愛他的雙親,行動上支持他的兄弟;但是,真正最難的,最難接受的是--他自己;最後,他選擇放逐自己,遠走他鄉,向朝聖之旅邁進,為了找回自我、認清真理。

這不正是我們身邊同志們的故事嗎?有來自編劇:方斯華鮑雷(Francois Boulay)真實遭遇的動人力量,與他共同編寫的導演:尚馬克瓦利(Jean-Marc Vallee),則賦予電影不平板而又豐富有趣的電影語言,讓這個同志出櫃小故事變得趣味盎然;每每讓人為戲裡一家人自然又生活化的衝突、反應、舉動而爆笑,觀影當中笑聲從沒斷過;雖然,電影由一竿子台灣不熟悉的加拿大演員擔綱,不過,絲毫沒有讓人失去觀影的樂趣。這一家人,不也正是我們自己熟悉的一家人嗎?再加上令人陶醉的音樂一首首由螢光幕流洩出來,替電影裝點出神奇瑰麗的色彩與魅力。

當然,歷經煎熬辛苦,電影是有了讓人滿意的結果;不過,現實生活當中呢?這樣的故事還正在上演中呢?是否每個同志朋友都能有善解人意的家人、朋友與環境呢?“出櫃有多難?”我想,要花的時間應該不會太短,可能需要一生一世吧!

得獎記錄:
「加拿大奧斯卡」金尼獎最佳影片11項大獎
「魁北克電影獎」最佳影片15項大獎
「溫哥華影評人電影獎」最佳影片等4項大獎
「西班牙國際影展」最佳導演、劇本3項大獎
「多倫多國際影展」最佳加拿大電影獎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CARS-觀後感 2006.06.19

看完電影,心裡只有一個感想--《皮克斯》,你們還真的沒有辦不到的事呢?有人批評這部電影-幼稚、無聊,或是不好笑、不精彩……絲毫都沒有影響到我對--CARS的感覺,看著那一堆可愛單純的車車們,在畫面中倒出讓人溫馨的滿滿真情,數度讓我感動落淚而無法自己(儘管前面看著配角「拖線」在那邊耍寶,害我發覺自己是全場笑最大聲的人,而不好意思趕快躲到最後一排繼續笑)。

其實,整部電影還是包裝在很【好萊塢】的基調之下,鮮豔炫麗的顏色與場景,幽默對白與可愛的造型,尤其片頭精彩的賽車場景,在在標示著濃濃的美國味;而且,一開始看到沒有人只有一堆“車”,還真讓人無法適應咧!的確,這部電影是跟他們以前的作品不太一樣。看完電影那股油然而生的一份感懷過去GOOD OLD DAYS的深深感傷(不是因為再也吃不到,這麼好吃的-黯然銷魂叉燒飯。笑!)

我邊走邊發呆,背景是大雨午後的台北街道,時光彷彿一下子回到了20年前,那是民國75年,我在宏廣卡通公司猛K著動畫的日子,振筆疾繪的伙伴們,一起打拼、苦樂的畫面重現眼前,想起隔壁阿彰累倒趴在動畫紙上留下的口水痕(還是把他寄到美國客戶手上),那個放著一堆用到只剩一兩公分的2B鉛筆的筆筒,我右手中指隱隱作痛的第一指節(用力拿鉛筆畫動畫的關係),隔壁同事養的那隻小鳥,還有它的傑作-可憐無辜被拉了一陀鳥屎在他地中海頭頂的動畫部主管陳經理,大家興奮的一起觀賞著成果-只有黑白線條的毛片,當然還有那位連畫一個星期,邊畫還邊流鼻血,最後緊急送醫要錢不要命的動畫人傳奇故事……呵呵!

CARS-除了要告訴大家一個人生要懂得放慢腳步的真理,發現與實踐運動精神的真諦以外,珍視友誼與情感--更是人一生當中最大的財富。

你有多少次看完電影以後開悟的經驗呢?還是因為看電影,身心靈穫得釋放的感覺呢?有,每個人一定都有一部可以做為你人生指標的電影。但是,卡通片?動畫電影?算了吧,你別胡鬧了!愛說笑!哈哈!也許你會有這樣的反應;不過,我必須要說:《皮克斯》真的辦到了。身為曾經是動畫製作大家族一份子的我,在觀看這部電影時,看到導演約翰‧拉薩特在領導皮克斯優秀團隊,創造出令人驚嘆的新動畫傳奇成就時;反過頭來,告訴教導大家這些屬於傳統的、人類共通的、人性善良的、應有卻已遭人遺忘或遺失的人格價值與品質;或許有人嫌嚴肅、高調,但看在我眼中,這卻更像是約翰‧拉薩特他個人的一場返璞歸真的自我告白呢!

成就算什麼?三座獎杯算什麼?(指片中車大夫的獎座,而導演自己剛好也是製作過包括玩具總動員1.2,蟲蟲危機三部作品),以及女主角特意帶著男主角--麥坤,一番巡禮的那一間過去如京華煙雲般的鄉間大旅館,是否意指迪士尼公司呢?(我不知道,但讓我產生這樣的連想,再加上現實環境中,皮克斯被迪士尼倂購的巧合,而且迪士尼更是導演約翰‧拉薩特過去培養孕育他的母公司,讓他產生又愛又恨的情結,三番兩次進出的地方),還有創鎮的老車雕像(是否影射老華德.迪士尼!我懷疑著呢?,我猜約翰‧拉薩特的偶像一定是他),而如果你們了解動畫製作的過程,及其從業人員間特殊的師徒關係,那你更會為他們在片尾,安排了一段乍看之下,與電影完全無關的片段--就是當由車車們所主演的皮克斯過去的動畫片,在重新繁榮的牛車水鎮戶外影院播放時,有一位不斷評頭論足,甚至於還恥笑那些電影是不斷重覆的人在演出的一部老車子(代表他們敬重的前輩們),加上對亦師亦友的老戰友意外過世的呼應致敬(畫面也只出現他配音的角色與繪製設計的造型動物或玩具【因為我們都只是成就背後的無名英雄啊!】)。

看到這邊,我真的再也無法抑制我的情緒,就這樣臉上掛著兩行淚直到散場,雖然我不認識那一位去世的老動畫人;但是我可以感受到,本片製作過程中,因他的過世,帶給團隊人員多大的震撼與感傷、難過……回想起,那些大伙兒邊玩邊工作的畫面,以片廠為家共同創作之下的每一個日子,點點滴滴累積出來的,屬於動畫人與動畫人團結的特有情感。

這些我比大家更為深刻的感受,讓我對皮克斯更增添一份的看重與尊敬,他們的成就不是只有驚人的票房或開發CG動畫未來的藍圖(每部電影精雕細琢的品質、每個腳本耗費的時間心血),更多來自他們之間老而彌堅的同志之情(喂!不是斷背山啦!),以及動畫人永遠以不老的童心,對待人、看待世界的角度與對完美理想的堅持、期待……在在都讓這部電影成了皮克斯與動畫界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喔!終於發洩完了,我還是很真心的推薦大家看這部讓我勾起無限回憶感傷的好電影(大家一定覺得我很怪吧!看卡通片還哭。)好了啦!我一定要提到,他們領先群倫的技術當然不在話下,在這部電影裡,讓車車們展現了與人不分軒輊的演技,才真讓人覺得:傑克!真是太神奇了;沒有雙手雙腳的主角群們,如何靠著一雙大大的眼睛跟可愛的小嘴來演戲呢?你應該進戲院瞧瞧吧!

我想台灣負責發行電影的公司,現在一定正在後悔沒有幫這部電影,取個響亮又相應的中文片名吧!我昨天跟朋友說:我要去看“車”,他還以為我要買車咧!哈哈!很好笑吧!然後,我昨天下午三點在微風看的那一場居然只有6.7個人耶,真是讓人為這部電影惋惜叫屈啊!大家快去看吧!裡面的風景跟精彩刺激的賽車,一定要看大螢幕才過癮啊!不看會後悔喔!別說我沒告訴你!呵呵!

分類
影評

飛行ing心樂團-觀後感2006.06.14

    瑪莉與瑛格是一對學校裡的死黨,她們同居一室、一起考試作弊、也一同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倆人就像青春期的少女一般有著夢想與叛逆,唯一特別的地方是他們是全盲者。

    這是除了驚悚電影之外,少見的一部以盲胞為主角的青春冒險電影,瑪莉因為七年前與父母出遊時一場車禍,導致失去摯親,並從此一腳踏進了黑暗的世界。瑛格則是一位有著叛逆性格的懷春少女,每次請瑪莉幫她染髮就代表她又失戀了…(呵呵!),她們也各自擁有對音樂異常的敏銳與天份。無聊的學校生活,還好有一位善解人意的男老師-卡爾,而稍稍有點樂趣。卡爾鼓勵她們去參與應徵樂團團員,不過,優異的表現還是不敵一個辣妹。中間還遇到不良少年的刁難惡作劇,真是不順的一天啊!

    瑪莉後來遇到赫伯,赫伯是一個與父親到德國來討生活的哈薩克青少年,水土不服及對母親思念的濃濃鄉愁,讓他一再的試圖非法跨越邊境回到老家;但是,卻沒有成功過。而現在正被警察追捕中呢!與赫伯的偶遇讓瑪莉心裡起了漣漪,她把赫伯藏在閣樓裡,但是,其實卡爾老師早就發現,而他們唯一的機會,只剩下奪得校園的MTV大獎的獎金而已了……

電影裡流露著一股詩般的淡淡情懷,幾位盲人樂手的現身說法,表現出對理想的執念及犧牲自我的精神,相當令人動容具有說服力,也讓人為他們的處境不禁疼惜莞爾!而劇中赫伯假扮盲人與綁架的瘋狂舉措,還真是不枉少年啊!電影配樂適度的緊扣著劇情發展,而主題曲也相當悅耳動聽,的確讓人感覺到來自黑暗中人性純善的溫暖力量,真是一部激勵人心、值得一看的雋永小品喔!

本片得獎記錄:
●柏林影展特別致意最佳影片。玻璃熊獎特別表揚。
●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評審獎。
●阿姆斯特丹影展兒童電影獎。
●德國金像獎最佳兒童電影獎。
●加拿大卡塞爾影展人文獎。

分類
影評

誘禍(La bestia nel cuore)-觀後感2006.06.06

 

        不同於加拿大電影『驚弓森林』直接性的美式力道,義英法西四國合作的『誘禍』則展現出歐式深沉格調。兩部探討被性侵害者心路歷程的電影,都是一樣具有撼動觀者的佳構。

《外慾》(Facing Window)喬凡娜梅諾茲歐娜 (Giovanna Mezzogiorno)飾演女主角-莎賓娜Sabina《燦爛時光》(The Best of Youth)兩位影帝:路奇洛卡西歐 (Luigi Lo Cascio) 出演旅居美國的哥哥-丹尼爾Daniele、亞力希歐波尼 (Alessio Boni)出任男友-Franco,還有莎賓娜舉足輕重的同性盲友:史蒂芬妮雅若卡 (Stefania Rocca)擔任愛慕者-Emilia,及人生不斷跌跤的Angela Finocchiaro扮演-莎賓娜主管Maria,最後,還有可愛搶戲的胖導演Giuseppe Battiston演繹-Andrea Negri的角色。誘禍小說《La bestia nel cuore》原著者及本片編導】克莉絲提娜.康嫚希妮(Cristina Comencini),則是根據她所看到的一則真實新聞事件,也是片頭特別致意的D及S兩位當事人的遭遇所改編而成。
 
       
有別於外慾的青澀,女主角喬凡娜梅諾茲歐娜在本片中縱橫全場的精湛演技,無愧於憑本片榮獲威尼斯影后的稱號;另外前面列名的其餘演員也都有水準之上的表演。全片瀰漫低吟的大提琴聲,帶來沉鬱的基調,灰暗的色澤也令人印象深刻,再加上過去夢饜片段的插入,在在壓抑的讓人喘不過氣來,直到莎賓娜與哥哥丹尼爾的療傷懇談,才終於在最後讓大家鬆一口氣。來自摯親性侵電影的大量出現,讓人憂慮此現象之普遍性與嚴重性。不過,大家也不需擔心電影太沉悶,有
Emilia、Maria、Andrea Negri三位負責舒緩觀眾情緒的任務…(笑)。可惜的是,影片旁支線路著力過多,結構節奏略顯鬆散,剪接上尚有加快的空間,是我唯一的抱怨。
 

我還蠻推薦大家一看的(呵呵!)……

分類
影評

重重提起卻輕輕放下的達文西密碼<2006.05.26>

      在原著高據暢銷書排行榜兩年,全世界有4、50種語言翻譯,數百萬讀者背書,集世人矚目期盼於一身的達文西密碼電影版,終於在金獎導演朗霍華領軍之下隆重推出。

製作班底有金獎編劇親自下海,一堆硬底子影帝、后加持掛保證,第一次進入羅浮宮實地拍攝,耗資億萬…(宣傳資料其實還有很多…呵呵!)看到湯姆漢克瘦身的努力、精彩的預告片。我整整等了二年…終於看到了。不過,看完我只能說~~唉。 

我個人是覺得,閱讀小說時,已可隱約觀察出原著者的企圖心,或說他很明顯是以電影手法來編撰的,我便開始幻想把他拍成電影會是何種面貌呢?羅浮宮、基督教的千年之秘、守衛者之墓、聖杯、天才達文西、聰明有思想的女主角、冷靜厲害的教授、爵士、白子殉道者、陰謀主教……哇!事件在短短的數天發生,卻翻騰出無比的況味,我一度以為我也是發現那個人類大秘密的參與者;這樣的情緒,大概只有我以前初看金庸小說的樂趣可比擬吧!不過,原著的結局已有重重提起,輕輕放下的問題了。當時看完也蠻想罵人的…哈!這個小說家真聰明,吊足你的胃口,然後最後咧!其實也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啊(因為是秘密啊!),我曾經想過,如果有人把小說從後面章節往前倒頭來看,不知道感覺如何咧…然後,現在連號稱羅柏.蘭登前傳(天使與魔鬼)都被出版商請出來賣囉~~呵呵!不過,台灣版翻譯的,真是讓人食不下嚥啊!(我只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 

        所以,其實說穿了,達文西密碼真的只是小說罷了。(不然,導演跟原作者幹嘛避重就輕咧…(有種你就揭發啊!)當然,朗霍華是比較嚴重一些啦!女主角跟爺爺絕裂的重要場景【那個儀式】就不會如此輕描淡寫,匆匆帶過了…還浪費篇幅,增加蘭登有密室恐懼症的毛病,然後因為女主角是耶穌後代,所以她還治療了蘭登的問題,最後,還伸出腳想來個水上飄;對了,還有那隻不可原諒可以上網查資料的手機…真是救命啊!你乾脆一人發一台筆記電腦好了…真是的!) 

對於電影,我的意見是這樣:應該拍成4小時版或分成上下兩集,而且一定要把基督的歷史演出來,那種蒙太奇手法,初看不錯,但是,看完也忘光光啦…呵呵!湯姆漢克演耶穌應該還蠻像的,聖杯當然是奧黛莉朵杜來擔任囉!然後將歷史與解密事件由他們兩位邊說邊演,邊演邊說,過去與現代切換場景的方式(呵呵)!然後,尚雷諾戲份沒那麼少吧!那個助手還更讓我印象更深刻咧!主教也死的太容易了吧!而那個搶戲的白子兄,導演還真差點把他拍成男主角咧!喔…還有還有演的最棒的是萬磁王,不,是李伊提賓爵士伊恩麥克連,給他100分。 

    哈哈!不想寫,還寫了一堆,好囉…下台一鞠躬。掰掰…… ^ ^|||

分類
影評

《妮娜之家》-觀後感2006.05.18

 
       
奇怪的是,我對這樣舒緩有序、慢條斯理、沉悶有味的電影特別喜愛。

       時間是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地點是法國一家收容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孤兒及孩子的地方-「妮娜之家」,創辦人即是-妮娜。

 戰爭時的物質缺乏,生活艱困,都在妮娜與一群有愛心的伙伴們胼手胝足之下安然度過。但是,在妮娜又收容了一些來自集中營的大孩子後,有了改變。雖然,他們也是猶太人,不過,他們在集中營所受的虐待、非人的遭遇與親見朋友親人慘死的惡夢卻轉變成對人的不信任、猜忌與不合作。他們穿著破爛的灰暗軍服,睜大著懷疑的眼睛,既無法與原來的孩子們相處,並將對方視為敵人。還好一開始的衝突,最後也在雙方因猶太民族的感情與共同信仰之下,有了轉機,而懂得包容與愛。

 電影中角色很多,除了飾演妮娜的-艾格妮絲夏薇依,在<未婚妻的漫長等待>中有精彩表現而得到凱撒獎最佳新人獎的-加斯帕德尤利爾(他突破形象,擔任不會言語、孤癖照顧母牛的艾力克),還有<蝴蝶>的天才小童星-柯萊兒布翁尼許。除此之外,我還特別欣賞當中騎著腳踏車幫忙大家詢問親人消息的女孩,還有那一群集中營孩子的頭頭 (一開始有點像鬼的樣子,哈哈!) 。可惜的是,電影當中,有很多對話並沒有完全翻譯出來,可能是裡面太多種語言,英文、法語、德語…及一些其他語言,這讓距離這一段歷史很遠的我們,不單單文化的差異無法感同身受,更因為不知道他們在表達什麼,而顯得格格不入,這是一個很大的缺憾。

 還好,音樂扮演了最好的橋樑,劇中演奏與調琴音的男孩,除了藉由音符融化了每個人,也讓我們聽到他的哀傷與心情轉換,雖然最後他說再也不想彈了……而電影也在不斷作夢與母親相聚的男孩為父親所作的一場有一堆鞋子陪葬儀式聲中劃下句點,也讓我們感到妮娜的愛與孩子的希望。

 如果你對藝術電影有興趣,這一部引人深思的佳作,值得你細細品味……

 
關於導演:資料來源-中文官網http://www.zeusfilm.com/nina/main2/index.html

【妮娜之家】是法國名導理查丹寶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83年以【危險行動】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多年未有新作的他,一直是許多電影製片期待合作的對象。早年他擔任過【巨人】【原野奇俠】導演喬治.史蒂文斯和【似水年華】導演泰希內(Andre Techine)的助理。這次【妮娜之家】是理查已構思多年的作品,他本身是猶太人,也認識不少朋友在二次大戰時待過類似的收容之家,所以一直想把他們的故事拍出來。理查丹寶有相當深厚的藝術底子,他曾擔任巴黎歌劇院的客座總監,和【瑪歌皇后】導演派崔斯夏侯、著名義大利劇場導演喬吉歐‧思特雷勒(Giorgio Strehler)和知名義大利女高音弗蕾妮、紐西蘭當代首席女伶卡娜娃等合作許多經典作品,還當過歌劇【波希米亞人】和【魔笛】的導演。理查丹寶出過4本書也當過編劇,他並且是坎城影展導演雙週的創辦人呢。但在2004年11月11日,理查丹寶未等【妮娜之家】剪接完成就不幸去世,離開人間時只有56歲。

分類
影評

《海神號Poseidon》首映會觀後感2006.05.16

    單單前面十分鐘災難的場面,就足以讓我大呼過癮,覺得值回票價……

    儘管上星期在美國票房上輸給了MI3,但是,我仍然願意推薦大家,這部讓人看完後,覺得有高娛樂效果的電影。如果你是喜歡大型場面視覺刺激的人,覺得看電影就是要有爽到的感覺,那麼,本片一定可以完全的滿足你的需求。

    雖然我自己更喜歡曲折離奇的劇情、纏綿悱惻的愛情、感人肺腑的親情……不過,隨著電影90分鐘快節奏的進行,讓我喘不過氣,深陷水中求生的情境當中,直到最後安然逃出…才整個人鬆懈了下來,哈哈!這才是王道啊!花那麼多錢製造出的效果,還真是排山倒海、震撼無比啊!

    聽說本來是兩個小時的電影,剪成了90分鐘的版本,有人嫌劇情太簡陋,我是覺得還好,一堆不錯的演員彌補了這些遺憾……電影還是有親情、愛情、人性的掙扎(一下下啦)……

    反正,我跟大家說它跟『鐵達尼號』不一樣,跟『明天過後』也不同,這是你可以考慮進戲院享受一下特效電影視覺聽覺洗禮的電影囉!~~ ^__^ ~~

分類
影評

M I 3:觀後感 2006.05.10

    如果你喜歡湯姆克魯斯,並且,也不會嫌之前他與老婆凱蒂的八卦新聞,是多麼嚴重的霸佔了各大媒體(或者是媒體也超愛八卦他們)。那麼,你將可以在電影裡看到,阿湯哥戲裡戲外是多麼的疼愛他老婆,並且忍不住想讓大家知道。尤其電影裡他們最後互道「我愛你,我也愛你」的時候,真的讓我笑了出來;這麼樣直接將生活情境帶入電影的情節裡,如同在歐普拉秀中的脫序表演一般,我想他是第一人吧!也可以肯定他真的很愛很愛凱蒂,祝福他們……

     既然稱號「好萊塢金童」,當然會善用他的影響力,來左右他的電影;其實,不管他跟那一個導演合作,M I系列電影,我從不把他當成是「虎膽妙算」的復刻版。雖然如此,其基本上的娛樂價值還是存在的。所以,我還是會掏腰包去欣賞……該有的他都有,動作、場面、爆破,只是我也跟一些網友一樣有個疑問,幹嘛跑去上海衝鋒陷陣咧!難道真的只是為了大陸市場而已嗎?還是他也想暗批中共,因為那個「兔腳」……

換了導演差別在於鏡頭搖晃的程度嗎?我想是的。哈哈……不知道有沒有人像我一樣,覺得頭很暈。幾個配角雖然出現時間都不多,倒也讓我印象深刻『發胖到不像話的勞倫斯費許朋<駭客任務>Laurence Fishburne、強納森萊斯梅爾<愛情決勝點>Jonathan Rhys-Meyers(長的真像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尤其,裡面美豔的Maggie Q,不錯喔!從魔幻廚房後,我有開始注意到她,在這部電影中也是表現不俗落落大方的,希望她能有機會在好萊塢得到一些真正能發揮的角色。最後,當然是大反派-菲利浦西摩霍夫曼,在裡面也算夠狠,可惜戲份太少了點,他那一段俐落爬上爬下的戲,還是讓我蠻驚訝的!變臉的橋段也很精彩。不過,後面與阿湯哥的對峙,有點給他sisy,看他只會把阿湯哥推來推去的,一被逆轉,還蠻好解決的,三兩下清潔溜溜。呵呵!結局跟防火牆、終極人質一樣賣煽情,阿湯哥版本還是好看一些(唉!好懷念他在【七月四日誕生】的演技喔!)。

    幾段的任務,不去細想他的合理性,過程還蠻緊張刺激的,這方面導演表現的算稱職,不過,最後他老婆都進去局裡還被伙伴們祝福,這第四集難道要來個『阿湯哥嫂之史密斯任務』嗎?哈哈……

 
湯姆克魯斯歷年作品:
資料來源-http://movie.kingnet.com.tw/search/index.html?act=actor&r=1119333603

2006【不可能的任務3】(Mission: Impossible III)
2005 【世界大戰】(War of the Worlds)
2004 【落日殺神】(Collateral)
2003 【末代武士】(The Last Samurai)
2002 【關鍵報告】(Minority Report)
2001 【香草天空】(Vanilla Sky)
2000 【不可能的任務2】(Mission: Impossible II)
1999 【心靈角落】(Magnolia)
1999 【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
1996 【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
1996 【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
1994 【夜訪吸血鬼】(Interview with the Vampire:The Vampire Chronicles)
1993 【黑色豪門企業】(The Firm)
1992 【軍官與魔鬼】(A Few Good Men)
1992 【遠離家園】(Far and Away)
1990 【霹靂男兒】(Days of Thunder)
1989 【七月四日誕生】(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1988 【雨人】(Rain Man)
1988 【雞尾酒】(Cocktail)
1986 【金錢本色】(The Color of Money)
1986 【捍衛戰士】(Top Gun)
1985 【黑魔王】(Legend)
1983 【步步登天】(All the Right Moves)
1983 【保送入學】(Risky Business)
1983 【小教父】(The Outsiders)
1983 【失貞記】(Losin’ It)
1981 【熄燈號】(Taps)
1981 【無盡的愛】(Endless Love)

分類
影評

驚弓森林(Elles étaient cinq)-觀後感 2006.05.01

  

 

    儘管已經過了一個星期,不過,觀影當時的震撼與激動,仍然低迴縈繞在我的心中。雖然我自己或身邊的親友,不曾有過劇中五位女主角及其家屬的那一段不堪回憶的性侵惡夢。但是,我及全場在片尾結束時,鴉雀無聲的觀眾們,的的確確也身歷其境了一場內心洶湧沸騰的療傷。

     這部電影非常適合播放給每一個人看,不論是小女生、熟女、阿嬤。小男生、熟男、阿公。有被性親害經驗的被害者及家屬,或是性犯罪者……每一個人都能從電影當中得到教訓及警惕。

    我永遠難忘劇中女主角「瑪儂親眼看到摯友被害時,臉部痛苦扭曲的五官表情,她並不是選擇遺棄「蘇菲」,而是無法承受自己無能為力的煎熬;她只能尖叫,只能求救,只能跑……,雖然,後來她僥倖存活下來,但卻要花一輩子的時間才能走出陰霾,十五年來連接受異性的約會及愛情,甚或親密的接觸,都是有如揭起瘡疤的痛楚。

    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煽情的手法,選擇了使用平實的影像處理;幾段不斷重覆的性侵過程畫面,不單不使人感到厭煩,反而更顯導演主觀鏡頭的力道。全片簡單深刻的敘述,主角群的自白內省,真正的達到與觀眾共鳴的效果;五位主角自然優秀的表現,也能讓我深深感受到她們真摯的友情、及每個人不凡的昇華歷程;也許如影評人所說,的確定沒有多少的創意。不過,我願意給這部電影極高的評價,因為這部電影所要控訴表達的,正是當今社會應該正視的問題,而我們能夠從中提煉出多少對性犯罪心理的警覺與防範的成績,更是在在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而本片要彰顯的主旨:沒有任何人有任何的理由與資格,可以來對他人不管在言語或肢體上的侵害行為,則是人人都應擁有及實踐的互相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