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妮娜之家》-觀後感2006.05.18

 
       
奇怪的是,我對這樣舒緩有序、慢條斯理、沉悶有味的電影特別喜愛。

       時間是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地點是法國一家收容因戰爭而流離失所的孤兒及孩子的地方-「妮娜之家」,創辦人即是-妮娜。

 戰爭時的物質缺乏,生活艱困,都在妮娜與一群有愛心的伙伴們胼手胝足之下安然度過。但是,在妮娜又收容了一些來自集中營的大孩子後,有了改變。雖然,他們也是猶太人,不過,他們在集中營所受的虐待、非人的遭遇與親見朋友親人慘死的惡夢卻轉變成對人的不信任、猜忌與不合作。他們穿著破爛的灰暗軍服,睜大著懷疑的眼睛,既無法與原來的孩子們相處,並將對方視為敵人。還好一開始的衝突,最後也在雙方因猶太民族的感情與共同信仰之下,有了轉機,而懂得包容與愛。

 電影中角色很多,除了飾演妮娜的-艾格妮絲夏薇依,在<未婚妻的漫長等待>中有精彩表現而得到凱撒獎最佳新人獎的-加斯帕德尤利爾(他突破形象,擔任不會言語、孤癖照顧母牛的艾力克),還有<蝴蝶>的天才小童星-柯萊兒布翁尼許。除此之外,我還特別欣賞當中騎著腳踏車幫忙大家詢問親人消息的女孩,還有那一群集中營孩子的頭頭 (一開始有點像鬼的樣子,哈哈!) 。可惜的是,電影當中,有很多對話並沒有完全翻譯出來,可能是裡面太多種語言,英文、法語、德語…及一些其他語言,這讓距離這一段歷史很遠的我們,不單單文化的差異無法感同身受,更因為不知道他們在表達什麼,而顯得格格不入,這是一個很大的缺憾。

 還好,音樂扮演了最好的橋樑,劇中演奏與調琴音的男孩,除了藉由音符融化了每個人,也讓我們聽到他的哀傷與心情轉換,雖然最後他說再也不想彈了……而電影也在不斷作夢與母親相聚的男孩為父親所作的一場有一堆鞋子陪葬儀式聲中劃下句點,也讓我們感到妮娜的愛與孩子的希望。

 如果你對藝術電影有興趣,這一部引人深思的佳作,值得你細細品味……

 
關於導演:資料來源-中文官網http://www.zeusfilm.com/nina/main2/index.html

【妮娜之家】是法國名導理查丹寶生前的最後一部作品。1983年以【危險行動】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多年未有新作的他,一直是許多電影製片期待合作的對象。早年他擔任過【巨人】【原野奇俠】導演喬治.史蒂文斯和【似水年華】導演泰希內(Andre Techine)的助理。這次【妮娜之家】是理查已構思多年的作品,他本身是猶太人,也認識不少朋友在二次大戰時待過類似的收容之家,所以一直想把他們的故事拍出來。理查丹寶有相當深厚的藝術底子,他曾擔任巴黎歌劇院的客座總監,和【瑪歌皇后】導演派崔斯夏侯、著名義大利劇場導演喬吉歐‧思特雷勒(Giorgio Strehler)和知名義大利女高音弗蕾妮、紐西蘭當代首席女伶卡娜娃等合作許多經典作品,還當過歌劇【波希米亞人】和【魔笛】的導演。理查丹寶出過4本書也當過編劇,他並且是坎城影展導演雙週的創辦人呢。但在2004年11月11日,理查丹寶未等【妮娜之家】剪接完成就不幸去世,離開人間時只有56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