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納米比亞沙漠The Trail-觀後感2006.08.13


葛蕾絲於母親死後,獨自一人從遙遠的英國倫敦,來到她曾經熟悉小時候住過的非洲,為了與父親蓋瑞團聚,兩人短短相聚一夜,即因父親運送藥品至它處,發生墜機意外而分離。葛蕾絲心急如焚的與卡吉(當地土著亦是父親摯友),進入父親失蹤的納米比亞沙漠尋找,歷經大自然對她們身心的艱辛考驗,才終於找到父親。

父親幸運的在風暴意外中沒有生命危險,但卻又不幸進入另一個危機,他被一群正在納米比亞沙漠裡盜採鑽石的安哥拉叛軍救起,對方發現他是英國地質學家,而饒他一命,但是命令他必須幫助他們找到鑽石,否則即對他不利。叛軍頭子曾是一位老師,因為戰爭的殘忍,變成一名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但他並沒有完全泯滅人性,他將一個被他誤殺的人的孩子帶在身邊。 

葛蕾絲找到父親時,雖然心喜若狂,但是卻也讓對方抓到父親的把柄;父親被逼著帶他們來到他早先發現的鑽石礦區;但是,豐碩的採集成果,最後演變成那群野心家的內鬥,激烈槍戰中叛軍頭子與葛蕾絲碰頭,相似的場景,讓他憶起那個誤殺孩子父親的夜晚。這時,葛蕾絲勇敢的走上前去,推開對著她的槍管,叛軍頭子淚留滿面的放下槍枝轉身離去,沒想到被他趕出去的瘋馬中尉魯賓餵了他一槍,夜色迷茫,飛沙走石,叛軍頭子在死前看著靠近他的那個孩子,將最後剩下偷藏的鑽石送給他,孩子就像一位悟道者一般淡淡的說了一句:「我不需要」。

今晚狂暴的風沙,幾乎讓葛蕾絲他們就快要飛出去了,四人緊握相連,順著一條沙漠邊際海岸線上沉船的錨鐵鍊匍匐前進,隔天他們就像沙雕一樣的躺在沉船旁邊,這時鏡頭圍繞著他們與那艘不可思議的沉船,四人就像小螞蟻一樣向天空降臨的直昇機揮舞求救。 

在看完電影納米比亞沙漠之後,對這部作品的導演艾瑞克維利,有幾點印象特別深刻-敘事手法的平實低調、對大自然力量之偉大禮讚、強調人性關懷及側重情感描寫。因此引發了我對研究他的興趣;立刻去租了他得到很多影展獎項榮譽的前作-喜馬拉雅,來加以比較,以求更加瞭解他的作品及風格。 

結果,在觀賞完讓我不自覺留了幾滴眼淚的喜馬拉雅後,我赫然發現兩部作品,除了表面上主角們在尋求諒解與突破困境,其底層裡流竄的救贖精神,更有著驚人的神似。尤其,納米比亞沙漠在作曲家亞曼阿瑪的音樂配合下,提鍊出讓人深深感動,一股物換星移、滄海桑田的美,與導演艾瑞克維利所提出其道一以貫之的畏天、敬天的終極宗旨。

分類
影評

聯合縮小兵The Ant Bully-觀後感2006.08.07

十歲的盧卡斯是一個孤單寂寞的小男孩,跟正值青春期的姐姐蒂芬妮也不對盤,社區小惡霸史帝夫又常欺負他,史帝夫的口頭禪就是:「I am big,you are small!」,讓盧卡斯不敢與強壯的他對抗,只有每天忍氣吞聲的份;不過,他卻也做了跟史帝夫一樣的壞事--欺負比他還弱小的昆蟲螞蟻為樂。

但是,螞蟻巫師蟻薩克可不會忍氣吞聲,它調製了一種可以將人類變小的魔藥,準備要把他們口中的破壞王盧卡斯繩之以法,抓到螞蟻議會堂上接受審問;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薩克進入盧卡斯的房間,並在他耳朵裡滴上了一滴神奇的縮小魔藥;盧卡斯瞬間不可思議的變成了與眼前的巫師薩克一樣像螞蟻般的尺寸,他平常玩的電動玩具此時發出可怕駭人的聲響,連洋竽片都變成像一條竹筏那麼大,在盧卡斯驚魂未定還搞不清楚怎麼回事前,他已經全身赤裸被一群螞蟻扛著一直往前跑了。

盧卡斯那位一直有被外星人綁架幻想症的奶奶莫莫,答應這幾天出外旅行的盧卡斯父母要照顧他,奶奶這時候被奇怪的聲音弄醒,拿著望遠鏡看著她的乖孫子被螞蟻抓走,嚇得昏倒了。

盧卡斯被丟到蟻窩裡,像食物般被接力送到大眾、議會殿堂及尊貴的蟻后面前,眾人鼓譟要將盧卡斯處以極刑,以懲罰他過去的犯行;但是,大家敬愛的蟻后卻給了他要學習如何當一名盡職,而且懂得與他人合作的螞蟻的機會,來決定他的前途與去留。盧卡斯百般不願意的被強迫抓去上課,負責他的安危及管理他的護士蟻赫娃,給他很大的安慰與幫助。第一天上課盧卡斯就與大家格格不入,也讓他的小組團隊輸了競賽;盧卡斯根本不關心,只抱怨賭氣的站在那邊吃著甜石(軟糖)。

然後,螞蟻們的宿敵大黃蜂突然前來搶食,並且準備抓走蟻群們賴以生存的蚜蟲;赫娃奮不顧身的搶救盧卡斯,卻讓自己身陷危機之中,盧卡斯害怕的看著這一切,不管遠處的薩克如何哀求叫喊的呼救聲,盧卡斯自私的轉身逃走,他怯懦的表現,雖然在混亂當中,但一切都被螞蟻巫師蟻薩克看在眼裡;薩克焦急的看著女友被黃蜂抓走,一切的魔法都使不上了。盧卡斯一直跑一直跑,不知道後面一隻大黃峰早就盯上了他,盧卡斯雖然仍然害怕;但他機警有智慧的引爆了一枚小惡霸史帝夫遺留下的鞭炮,黃蜂群被這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嚇得抱頭鼠竄,逃之夭夭。

盧卡斯不小心立了大功,贏得大家對他的喜愛與尊敬,也不再那麼仇視排擠他,盧卡斯第一次有了團體的認同感、榮譽心與成就感,這也是他從來沒有享有的經驗與感覺。慶功宴上大家都把他視為自己人,赫娃還帶他進入螞蟻史料室裡,觀賞描寫一代代螞蟻歷史的壁畫。盧卡斯看著壁畫裡的大壞蛋-噴煙怪客,猛然想起自己稍早才剛簽了一份與史丹畢爾斯除蟲有限公司的合約,這下子他闖的禍可更大了,連他自己都可能會遭殃啊!他必須回到鐵繭(螞蟻眼中的人類住家)打電話跟他們取消,以消弭這場可預見的災難。

他只好騙赫娃、他的訓練師奇拉、及工兵蟻福克,說要帶他們回家,去拿很多很多好吃的甜石;這居然也是盧卡斯第一次帶朋友來到家裡,他們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一般,新鮮的景像還有難題(又高又大像森林般的長毛地毯)正卡在他們的面前,聰明的盧卡斯利用奶奶在家裡布置抵抗外星人的電風扇,一人抓著一片花瓣飛進了廚房。奇拉福克還在那邊吵著要拿紅的還是藍色的甜石時,盧卡斯卻正奮力的打電話取消,但是他實在太小隻了,平常只要動動一隻指頭的動作,現在他卻要拼了命跳才能完成,他邊跳邊打,一個不小心滑了一跤,要踩七卻跳到四,這下子跟比薩店一陣的雞同鴉講,盧卡斯還以為自己已經完成任務呢?姐姐蒂芬妮突然進來,發現他們這一群蟲蟲,嚇得拿電話猛敲猛打他們。

好不容易死裡逃生,工兵蟻福克還受傷跛著一隻腳,但盧卡斯在回到蟻洞口時,卻被心懷醋意的巫師薩克檔在門外,要趕他出蟻群,還要脅他,要把能讓他變回原形的另一種魔藥丟掉,盧卡斯心中有愧的黯然離去,一個人形單影隻的在黑夜裡遊蕩,知道內情原由的赫娃訓了薩克一頓,大伙兒又急急忙忙的出門尋找,卻不知道盧卡斯被青蛙給吃到肚子裡了。這下子薩克只好拿著幫助消化,可以讓人打嗝的阿卡根,連人帶根一起讓自己被青蛙吃到肚子裡,才好不容易救出盧卡斯。

大家終於誤會冰消,第二天一早醒來,福克看到一隻好大好大的螞后,他很興奮的叫醒大家;而其他的蟻族們,大家也都以為壁畫裡傳說中最早最早的那隻蟻后要來解放大家了。但是,盧卡斯認出那只是噴煙怪客史丹畢爾斯除蟲車上的大模型罷了!盧卡斯提醒薩克,並與薩克來到大黃峰的地盤與他們談合力抗敵的計劃。

經過大家通力合作,人人各盡其職,一場壯烈的戰役,終於打垮了噴煙怪客;經過了這樣的奇遇冒險,盧卡斯不再欺負弱小的螞蟻,也懂得友誼與分享的可貴,更知道對生命的尊重與愛惜。

以上全依本人回憶所寫,雖然已經把電影情節和盤托出,但是也代表我對這個故事的喜愛。以前曾有看同一個製作團隊的小蟻雄兵的陰影還在,所以第一次看本片的心情也是很忐忑的,因為在我看來,動畫片的造型相當重要,也是影響觀眾觀影感受的最大因素之一;迪士尼與皮克斯的動畫電影會受到大家歡迎,人物造型佔了很大比例。過去小蟻雄兵犯的毛病,就是他們在造型上過於成人趣味的菱菱角角,讓人無法接受他們,因為他們一點都不可愛,反而視覺上,會有壓迫、陰森及恐怖感(但像地獄新娘或聖誕夜驚魂則是另類的趣味,我也相當欣賞);而這一次的造型,終於讓人感覺是比較容易親近而可愛的。

另外,有一些好萊塢製作的動畫電影似乎有種迷思,即幕後配音人員很愛找一些大明星來擔任,雖然有更高的票房吸引力對觀眾來說,但是,獻聲有時候是比獻身更

分類
影評

背向波蘭斯基,反史蒂芬史匹柏-(非關命運)作者:686

原文出處:無角度-http://www.wretch.cc/blog/dennischan&article_id=4060894 

歷來描寫二次大戰猶太人受迫害的集中營電影實在太多,這是「非關命運」﹝Fateless﹞這部電影無法迴避的大環境,但卻正是因為在這種狀況下,此時這部電影的出現才格外具有意義。

遠從史蒂芬史匹柏的「辛德勒名單」﹝Schindler’s list﹞,近到波蘭斯基的「戰地琴人」﹝The Pianist﹞,能夠在這種題材中脫穎而出,必有其不可忽視的可觀因素,那麼「非關命運」到底有些什麼不同?在看完電影之後,再看看網路上的相關評論心得,覺得可以出來說說這一點。 

片名其實根本講白了:就是「Fateless」,非關命運。 

不是反抗命運,也不是否認命運,而是根本與命運無關,這一基本看待生命遭逢苦難的態度,就與上述那兩部大片﹝背後所突顯的思考方向﹞產生了根本區隔。 

「辛德勒名單」其實根本沒有呈現任何對所謂命運的思考,史蒂芬史匹柏可說完全沉溺在命運之中,絲毫沒有感受,因之他對於集中營的態度,對戰爭乃至猶太人,都只有簡單而呆板的呈現:集中營就是地獄,戰爭就是罪惡,猶太人就是被迫害。這種想法不能說是錯誤,但是若以為只是這樣,就不免淪為表面,而無法真正深入所有那些陷入苦難的生命心靈;然而當這種浮面思考成為歷史反省的主流,不客氣地說,這甚至可能是對死難者生命真實的一種抹殺! 

深沉的反省則有如波蘭斯基的「戰地琴人」,他進一步思考歷史是如何走到這樣的地步,同時藉由鋼琴師史畢爾曼的個人遭遇,來彰顯個人如何生出反抗命運的意志,同時化為一種需要極大勇氣的行動,這個行動的背後動力是:悲劇必須被超越,而罪惡終將洗滌。 

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匈牙利作家因惹卡爾特斯(Imre Kertesz)的同名自傳小說、由拉尤斯‧寇泰(Lajos Kotai)導演的「非關命運」,則採取了與波蘭斯基相反的思考路線:在苦難之中,個體的命運不是每個個人都能反抗或扭轉的,但是能夠在過程中保持自己的意志,不被苦難一點一滴剝蝕生命原本具有的感受力,甚至不放棄每一個可能感受生命美好的時刻,這也是一種超越。 

進集中營時才14歲的64921﹝導演顯然有意要在最後15分鐘才要觀眾想起他的名字叫卡維﹞其實並不在意「猶太人」這個身分標記﹝史蒂芬史匹柏就是因為太在意了?﹞,他暗戀的小情人為此可以痛哭流涕,他卻只視為一個集合名詞。 

他在年少而慘痛的這幾年面臨了多次可能扭轉命運的選擇:一開始在父親被送進勞動營之後,他大可以回去跟親生母親一起住,結果他仍然聽從父親跟著繼母;第一次到工廠上工,兩個鄰居老伯伯一個跟他說坐火車另一個說坐公車,他選擇坐公車結果中途被警察攔下就此進入集中營;在進入集中營之前,那個警察有點良心不安地對他猛眨眼示意他逃走,他選擇留下來;在通關篩選的時候,有人告訴他要說自己16歲,才能因為被視為有勞動價值而存活,他的同學個子小說16歲被推到一邊,他也說16歲卻被安排到另一邊;等到德國戰敗,美軍進來,有個軍官誠摯地勸他別回匈牙利,到瑞士、瑞典甚至美國都很好,但他仍選擇回匈牙利,結果他繼母家裏卻住著陌生人,最後還是只得回去生母身邊。 

可以說他回到原點嗎?當然不能。上面的每個選擇都可能讓他產生不同的命運,但是64921除了身體遭受折磨而變形之外,他的內心深處始終還是原來那個卡維。即使在集中營裡遭受非人對待,受盡屈辱,但是他仍然保有一顆純稚之心,去感受、體驗、品嚐任何一點可能的美好時光﹝攝影師出身的導演,果然把片中的集中營拍得甚有詩意﹞;甚至在集中營後期,生命受到極大威脅幾乎已在死亡邊緣時,也是如此。片子最終他離開繼母家來到大街上,心裡卻在懷念集中營裡每天放飯的那一小時快樂時光。 

這是寬容加害者、為惡行粉飾嗎?當然不是。64921戰後歸來的態度,讓所有接近他的人都覺得奇怪,他又瘦又襤褸,還瘸著一條腿,外表看起來很慘,每個人都以為他恨透了德國人,恨透了集中營,希望他說出來,控訴不義,而他卻反應冷淡──他的確也恨,然而他卻沒有被這恨所吞噬,因為他還保有最真的自己,以及體驗生命的能力。

一個從死亡邊緣走過來的人,既然所謂命運、悲劇云云,都已不在他眼內,又怎會去想著復仇、清算、正義甚至西方好還是祖國好這些虛妄的意識呢? 

「不能超越環境,就只好在環境中超越。」十幾年前正在當兵的我,在清運垃圾的軍卡上讀著卡爾亞斯培的「悲劇的超越」,惡臭之中只覺一陣陣狂喜,之後便寫下這一句。 

在這一點上,「非關命運」揭示了人在苦難中析出自己生命的本質,有如自岩石中琢磨出晶鑚,而這正是波蘭斯基的另一面,而史匹柏﹝恐怕﹞永遠也看不到的。

分類
影評

玩命關頭:東京甩尾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Tokyo Drift-觀後感2006.08.09



嘿!嘿!嘿!坐穩了,因為要開始
104分鐘讓你血脈賁張的飆車甩尾囉! 

這部由華裔導演林詣彬與劇中演員-西恩(盧卡斯布萊克 飾)、星仔(寶娃 飾)、DK(布萊恩狄 飾)、韓哥(姜成飾)、DK的女友妮拉(娜塔莉凱莉 飾)、DK的叔叔浦田老大(千葉真一 飾),合力打造的尬車電影,的的確確是一場十足感官刺激的視覺饗宴。

雖然我本身不懂賽車,不過電影裡出現很多很棒的跑車,製作單位使用一大部份的預算購買右駕的日本進口車,讓片中主角們分別有3到11輛座車以供拍攝,我查了一下官方資料有三菱EVO九代紅色跑車、02年日產窈窕淑女Fairlady 350Z跑車、94年VeilSide車廠改裝的馬自達RX-7與RX-8跑車、日產 Silvia S13、S15、Toyota Chaser、日產Skyline R33跑車。還有美產的69年野馬跑車、05年道奇蝮蛇跑車、以及男主角西恩在影片一開始駕駛的71年雪佛蘭蒙地卡羅Chevy Monte Carlo跑車。技術指導還說他們一共支解了25輛跑車,撞毀了80輛跑車。另外,他們還開放跑車迷們的愛車試鏡,最後,在銀幕上一共有250輛美國和日本改裝車現身。 

這樣浩浩蕩蕩平常難得一見的跑車群,加上導演對於影片節奏及剪接的精準掌握,還有攝影指導針對飆車主題開發設計各種特殊的角度鏡頭,累積出真實又強烈的螢幕氣勢,相當有效的打造讓人屏息而大呼過癮的速度感。而且片中最後的蜿蜒山路賽車戲,是由日本最頂尖的專業甩尾車手熊久保信重和土屋圭市親自上陣,將驚險的飆車魅力發揮至極致,製造出一波波的高潮。 

而夾雜在鋪天蓋地的動作場面中,難得的是演員們也有稱職的表現,雖然我總覺得男主角過於老氣超齡(笑);不過,片中角色之間的關係發展,也在電影有限的時間中,推衍的相當清楚明白;至少是符合商業電影的標準! 

看著電影整體的成績,我突然想到那位動作片大導麥可貝可能要小心一點了,後浪要來囉!林詣彬真有你的。呵呵!

分類
影評

龍虎門Dragon tiger gate-觀後感2006.07.26


因為這部電影的推出,我不免俗的上網看了一些資料,以求稍微了解一下有關黃玉郎先生其人其事,與其漫畫王國版圖的奮鬥及輝煌史。也發現黃玉郎先生現今的成就,不單單代表他個人,其作品與香港文化、社會甚至於經濟的緊密關聯性與互為因果的影響,其實是一個相當有趣而且值得研究的香港文化現象。

而做為黃玉郎先生橫跨個人創作生涯30年時間的長壽作品,及深受廣大華人讀者群喜愛的-龍虎門漫畫(前身為小流氓)電影版的改編上映,會引起那麼多的注目期待與審視批評,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我本身並沒有看過任何黃先生的作品,自然沒有那麼高成份,對於主角群-龍虎三皇(王小虎、王小龍和石黑龍)其電影中戲份的分配、造型、是否合乎原作設定等等的愛恨情愁。所以,我也僅能以電影呈現的內容談談我個人的一點感受。 

這部電影在製作團隊及卡司的考量上可見其雄心,導演是「殺破狼」的葉偉信,黃玉郎並親自掛名編劇,三位主角也是一時之選:王小龍(甄子丹飾)、王小虎(謝霆鋒飾)和石黑龍(余文樂飾)也均有其在武術及偶像的地位。劇情倒是一派華語武打動作片宗旨的懲奸除惡、鋤強扶弱及宣揚中國武術博大精深的正義云云。 

所以電影吸引我的真正賣點,還是在於是否打的熱血、打的精彩。在這一方面由甄子丹親任武術導演的確是有所發揮,很多武打場景也似乎有參考電玩或是漫畫的趣味,堪稱熱鬧非凡,打的是讓人目不轉睛,緊湊沸騰。尤其一些分鏡有給我靈光一閃的驚豔之感,讓我非常喜愛。還有他們在打光及動作場面的設計上,也有相當用心及達到效果。角色的設計上,雖然是比較屬於善惡原型二分法,不過,也因為他整部電影瀰漫在一股濃濃漫畫的基調裡,這一點我倒是沒有要求他能有什麼突破之處,只要能符合武俠世界中基本的邪不勝正真理,我就看得很開心囉!呵呵!(也許來自個人一分對華語電影的私心支持!) 

電影也增加馬小靈(董潔飾)及羅剎女(李小冉飾),為愛犧牲奉獻的情節,是一片陽剛氣中難得出現的潤滑劑;不過,最讓我驚訝的是黃玉郎先生在電影後半段,以奇俠身份現身與獻聲的表演。雖然,奇俠考驗馬小靈那段為愛自我了斷及佛偈開示仍略顯矯情。但關於黃玉郎先生現身這一點,我覺得喜歡跟討厭的人,可能會有兩極化的反應;我個人倒是覺得在電影情節正走到一個死胡同時,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一種神來之筆。我的意思是,儘管武俠世界裡,男主角們最後都會得到武林秘籍,或是世外高人指點,而有脫胎換骨的神功;但是黃先生以原作者身份出現,而且他只是在地上不斷揮毫作畫,並且滿天飛舞的紙張中,由他口述加持三位主角的轉變,恍然中似非是真,這是將電影直接神話化與定調的大膽設定,也彷彿是黃先生與心愛作品角色傳承的一份溫馨對話。 

我以非讀者的局外人來看這部電影,覺得是今年自霍元甲之後,難得一見精彩的武打動作片,我倒是樂在其中囉!還是蠻推薦大家進戲院一看喔!^_^

分類
影評

KERORO軍曹‧超劇場版-觀後感2006.08.02


看完電影第一個感覺就是-我老了……呵呵!

滿場的觀眾大人小孩,只要喜歡他們的都很歡樂,獨獨我顯得格格不入。故事夠勵志,人物夠可愛,不過,年齡層明顯降低的內容設定;真的讓有點年紀的我,進入不了那個外星人與人類共處的世界裡。 

我不是不喜歡,只是已經很難相信那麼單純的東西了。 

所以我的觀後感就是請先喜歡他們再進場觀賞囉!

另外,跟我本業有關的動畫方面,對於電影僅有類於電視版的水準,我倒是覺得在精緻度上,應該還有相當大的加強空間。呵呵!

分類
影評

熱舞騷莎Salsa-觀後感2006.08.03

 『本片最大的目的在於告訴世人,愛與音樂無國界的特性,能夠超越一切藩籬。』

昨晚觀影的雀躍與驚喜感,仍舊在我的細胞裡跳動,騷莎舞蹈熱情迷人的舞姿與他音樂所傳達的快樂訊息,也讓我看完後興奮莫名。電影的故事很單純,手法也無奇特,但卻異常直接有效。我想其背後成功之主因,除了騷莎音樂的魅力,還有就是一群賣力演出的演奏者(大山樂團)及舞得精彩非凡的舞者。

男主角荷米(文森.勒可 Vincent Lecoeur飾)是一位受嚴格古典音樂訓練的鋼琴演奏家,他在片頭一開始先是展現驚人的演奏功力,繼而祭出讓老師與家人為之瘋狂不恥的旋律-騷莎;他脫軌的表現,讓他頓失一切。荷米充滿理想的放棄他已有的成就,來到騷莎大都-巴黎,被過氣的拉丁俱樂部老闆巴黑托(Etseban Socrates Cobas Puent飾)收留,並且由白皮膚的法國土魯斯人,開始打扮成擁有黑膚色的古巴人,還取了個怪名字叫「蒙哥」,大膽的在俱樂部裡,開設社區舞蹈教室傳授起騷莎舞蹈。

美麗內向的娜塔莉(克莉絲汀.顧 Christianne Gout 飾)與未婚夫必須學習準備要在婚禮上表演的舞蹈而來到蒙哥的舞蹈教室,娜塔莉內在壓抑的熱情在騷莎音樂及舞蹈中獲得釋放及開啟,判若兩人的模樣讓蒙哥更是驚為天人,他熱切的希望娜塔莉愛上他(還跑去曬太陽能燈泡改變自己的膚色);但是他偽裝成古巴人的這個秘密,眼看就要隨著總獎金高達10萬元的騷莎熱舞大賽,東窗事發了,但大家怎麼也沒想到,引發的卻是更大的娜塔莉及其家族的身世之謎。

電影裡導演藉由強烈的音樂歌唱及舞蹈,輕易的就讓大家認識及認同了拉丁文化,而且他故意將黑白文化地位高低認同互換之設定,也讓男主角荷米(蒙哥)的扮裝,成了影片中隨時會出現危機的爆點,以輕鬆筆調大大的調侃,白人對有色人種的輕視與無知。不過,這並不是電影真正讓我開心的地方;荷米的出錯表現與陰錯陽差的介入,意外帶出娜塔莉奶奶一角與拉丁俱樂部老闆巴黑托跨世紀戀情,才更是讓我動容的時刻,看到兩位老人家一脈情深的翩翩擁舞,真是美不勝收的享受。

而當娜塔莉得知所有真相之時的錯愕反應,及釋懷之後的棄賽狂奔,儘管八股老套,卻也讓我看得為她們倆的愛情著急呢?

當然,最後的HAPPY ENDING安排,在法國人荷米遠走他鄉於哈瓦那主奏鋼琴的演唱會中,而真正擁有一半古巴血統的娜塔莉回到從未踏進一步的祖國故土上,與男主角那俊男美女組合誤會冰釋的一吻,除了是不可或缺的完美句點,不也是編導在音樂與愛情無國界主題下的弦外之音!

看完讓人真的忍不住想要騷莎一下呢?推薦大家進戲院享受拉丁文化熱情優美的音樂舞蹈,及難得讓人輕鬆自在的時刻吧!

編劇:喬絲布紐爾、尚克勞德卡里耶(靈異緣未了)。
導演:喬絲布紐爾。

得獎紀錄:
紐約影展最佳影片。
哈瓦那影展最佳影片。

分類
影評

非關命運第三周再推薦-轉貼:非關命運(Fateless)深度解析-作者:聞天祥(名影評人)

轉貼網址: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812&c=BA0001

 
如果我說實在看夠了二次大戰尤太人受難的電影,恐怕會引起歷史與種族各方面都政治不正確的撻伐;不如換個更準確的說法,就電影的角度來看,這些作品除了以最具娛樂功能的視聽形式重塑這段結論近乎一致的歷史外,還提供了什麼樣的觀點或美學?否則,當「重複」成了常態,再大的場面與投資,也只不過是把電影當作另一種教條宣傳的工具罷了。

之所以先天外飛來這麼一段,主要是因為我看到片商從我去年談柏林影展的文章裡直接節錄了一句「導演在耳熟能詳的歷史結論外,給予一些不一樣的體驗或認證」放在宣傳裡,少了前文後理,我想大概沒人看得懂這句話在講什麼。

怎麼看待、怎麼拍攝,對我來講永遠比拍什麼題材都要來得重要。從這個角度出發,才讓我覺得史蒂芬史匹柏激情澎湃的【辛德勒的名單】用黑白影像中突然出現的紅衣女孩來帶出主角的心路變遷,太過簡化人性轉折;羅曼波蘭斯基被指為平凡無奇的【戰地琴人】不夠令人感動,卻在看似流水帳的敘事間,透過主角毫不英雄化的求生歷程,帶出天地不仁,死亡反是常態、生存才是偶然的慨嘆。從這點來看,【非關命運】可能靠近【戰地琴人】多一點,如果歸因於【非】片原著作者和【戰】片導演、原作都親身經歷過二次大戰及猶太人屠殺浩劫,也許過於簡單了點,但那種對人在危急時苟延殘喘強活下去的感受,確實有相似的沈重,只不過【非關命運】的主人翁年輕得多,殘酷的粹煉更顯得突如其來。

可能不少進場看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早已知道【非關命運】是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因惹卡爾斯特(Imre Kertesz)寫於1975年的半自傳體小說,描寫匈牙利尤太少年在上工廠勞動的途中,意外被警察從巴士上叫下來,就此進了集中營的夢魘經歷。加上由因惹卡爾斯特親自編劇,因此敘事觀點上完全服膺原著,從男孩的角度來看事件與世界,再正常不過。但導演的工作不僅是敘事而已,如何用影像去呈現文字的質地,正是本片的強項。

【非關命運】的導演是「極為資深的新銳」路易斯寇坦,他是名聞國際的攝影師,長久以來都是匈牙利大師沙寶(Istvan Szabo)的最佳拍檔,除了較近的英語片【縱情天后】、【陽光情人】、【狂戀維納斯】外,台灣也上映過他們在八0年代初為匈牙利拿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千面惡魔梅菲斯托】;近年他和義大利導演朱賽貝扥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也合作不少片子,其中【海上鋼琴師】、【真愛伴我行】更讓他得了不少攝影獎。所以他在電影圈其實相當資深,但【非關命運】確是他初執導演筒之作。他在這部片子找了近年最傑出的匈牙利攝影師後進、而且和他一樣遊走在好萊塢與歐洲兩地的古拉帕多斯(Gyula Pados,【地鐵迷宮】、【第六感追緝令2】)掌鏡。擔任配樂的則是因為同樣與朱賽貝扥納多雷共事而結識的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莫利克奈擅長的大型弦樂編制以及獨沾一味的排笛(他在二十多年前的經典之作【四海兄弟】把排笛在電影中的地位推到巔峰)再度帶到本片。而路易斯寇坦則和攝影師古拉帕多斯刻意將影片的色調調低,讓電影絕大多數時刻都呈現一種近乎單色的灰綠,好表現出主角心理與意識的狀態。畢竟對角色而言,被叫下車後就進了集中營實在莫名其妙外,在過程當中沒跳上電車趁隙逃跑也許不幸,但謊報年齡而沒進奧許維茲集中營卻是運氣,生命的出其不意因此顯得荒謬,就像他後來幾乎喪失意念地拒絕洗澡、膝蓋爛掉,還以為會被送進毒氣室「消滅」,結果卻反而進了設備更好的單位,撿回一命。也難怪問他苦不苦,他回答要視情況而定。因為他幾乎是被外在世界荒謬地推著走,殘酷的是一個少年竟被逼著提早目睹世間與人性的醜惡。所以他沒辦法說出「如地獄一般」的形容詞,因為對他而言,地獄不存在,集中營卻是親身經歷的!

對我來說,印象深刻的是當所有集中營囚犯被不人道地集體罰站,人的體力與意志力在飽受煎熬的同時,莫利克奈的配樂夾著女聲的吟唱,隨著俯瞰囚犯的鏡頭,出現了一種天地不忍的哀愁。以及小男主角在勞動時因背不動石灰跌倒,而被納粹侍衛厲責,當他撐著瘦小的身軀勉力來回搬運,此時一個主觀鏡頭,彷彿代表了把石灰擺到他背上的人,由上而下地看著男孩弓起背、雙手顫抖等著扛重物,鏡頭代表的人終於不忍心地停下來,男孩這時回過頭來望著鏡頭,只見那張被石灰屑沾滿的臉龐流著清楚的淚痕。在藝術手法上,【非關命運】有不少足為範本的技巧示範。

但作為一個透過電影呈現世界觀與生命觀的導演,路易斯寇坦的內在觀點,並不如他的技術掌控出色。太可想而知,也太安全,少了那種破格而出的勇氣,也因此磨滅了一些人性觀察的鋒芒。這恐怕也是本片在各電影獎中往往只有攝影或配樂被提及的主因。雖然它的道德複雜性難以與其技巧的精彩度相提並論,我倒是對男孩在離開集中營的回程上,有人攔下他問起集中營究竟有無毒氣室的問題,前面講了一堆「有毒氣室的集中營設施反而比我待的鄉下集中營完備得多」等等的男主角,此時卻回答:「我聽過,但沒看過。」這句話非常耐人尋味。導演刻意強調它的用意:是對比男主角生病時以為自己進了毒氣室結果蓮蓬頭噴出來卻是活水的詭異奇遇?還是有其他的意涵或功能?

整體而論,【非關命運】是部值得一看的電影。路易斯寇坦以他的資深歷練,憑新導演之資撐起這部來歷頗大的作品,但真要說本片最耀眼的新人,恐怕不是在導演方面表現稍嫌保守的他,而是未滿15歲就能在外型和心理轉折上表現出分明層次的男主角馬歇爾納吉(Marcell Nagy)。

分類
影評

美國怪談:鬼殺人An American Haunting-觀後感2006.08.01

既然電影的內容,標榜是改編自美國司法史上,唯一一件官方承認的鬼殺人事件,聳動的標題,已經夠力量來吸引像我這種恐怖片喜好者進場欣賞了。不過,也因為如此,自然也要能經得起影迷們最高標準的嚴格檢視。尤其,官方宣傳資料中有拍攝影片當時的無名火事件及台灣片商的電腦事件(電腦自動打開網際網路瀏覽器,連結上鬼殺人官方網站,不停重複播放電影預告片,而且關不掉。)更增添電影未觀之前不少的驚悚度。

電影的故事來源是所謂美國人盡皆知的:貝爾女巫殺人事件。敘述在美國田納西州紅河鎮的貝爾一家人於1818年到1821年之間,遭到惡靈糾纏的恐怖過程。而一直到1998年,才由一份從未曝光過的手札,揭開真相。

這邊我無意於事件真實性上,置啄一字,僅以藝術的角度與大家研究電影呈現手法的優劣。 

首先,我非常同意攝影在畫面精緻度與拍攝角度及場景設計上開發新視野的用心與經營(尤其在19世紀時,其整體的色調控制得宜,的確相當傑出,讓其氛圍提煉出一種非常高的說服力),而電影開始進入惡魔入侵貝爾一家之後,第一段的跟拍與環拍的確達成製造相當驚恐氣氛的效果(而且彩色、黑白、負片交互的切換,也讓畫面增加超現實與恐怖感;不過,第二段第三段的過度使用,一方面易使觀眾視覺上疲乏及厭煩,另一方面也自曝內容貧乏的致命傷,並將觀眾推離電影之外)。另外。還有兩段我還特別喜歡,一開始的惡狼攻擊父親與後面老師帶著長女貝茜欲逃離貝爾農場被惡魔阻止的安排,一個是有很驚嚇的娛樂效果,一個是有大場面的震撼效果。 

電影在CG動畫的運用上,我覺得也相當節制與有效,也呈現加分的作用。不過,在剪接上,導演卻犯了很嚴重的錯誤,他有很明顯的自我重覆(前面所說的運鏡技巧的大量過度使用)與反高潮的情結(一些重要的場面應該灑狗血,可以煽情到不行的地方,他卻寧願讓他嘎然而止,使人感到不解)。並且,他有點過度沉溺及玩弄驚嚇效果的製造,而把幾位應該能很稱職,甚至於幫電影增加深度與內涵的好演員(唐納‧蘇德蘭及西西‧史派克飾演貝爾夫婦),白白的給浪費了。 

導演理應在貝爾先生與長女貝茜的關係上,增加讓人信服的篇幅及互動,而且好萊塢最近特愛的大逆轉手法,也不是人人能處理的讓人滿意,更不應該所有的逆轉全部集中在最後五分鐘,真的給人很草率的感覺,導演如果使用平實的手法來累積情緒並且隨著解密的過程,能慢慢的慢慢的透露出一些線索,才不會讓結局顯得如此突兀與草草結束;而且最後最後的字幕說明,本應是在觀眾對整部電影欣賞之後內心的再次撞擊,卻也因為導演美中不足的處理,而使得援引其他案例,想要增加與證明其鬼殺人真實性的用心,再次變成了彰顯他們的自信不足。我想,恐怖片真的拍的好,故事來源是不是真的,好像也不是那麼必要與需要了。

※題外話:其實,我也遇過一個電腦靈異事件,有一天上班時,隔壁同事的電腦,在完全無人於座位操作之下,自動啟動電源,並且完成開機,接著還自動直接列印出一張空白的文件;從頭到尾我跟另一位同事親眼目睹。哇!恐怖喔!

分類
影評

追‧趕‧跑‧跳‧碰-精子的異想世界Semen, A Love Sample觀後感(2006.07.25)


薩拉(
歐尼斯多‧艾戴理歐飾)是一位人工受孕科的醫護人員,艾曼達(拉蒂西亞‧多瑞拉飾)則是在馬戲團裡表演特技的空中飛人。一次上班途中的腳踏車意外,冒冒失失的薩拉撞到了讓他一見鐘情的艾曼達。一陣小混亂後,雙方幸無損傷,最後剩下兩眼迷茫的薩拉坐在地上,手裏拿著艾曼達遺留下的一隻金色道具翅膀,看著美麗的艾曼達向他迴眸一笑,揚長而去。

回到醫院的他,還在想能不能再見到艾曼達;沒想到一轉身,伊人正等著那兒做手術,真是讓他既興奮又尷尬。艾曼達關心人工受孕的結果,進入密閉的實驗室與薩拉獨處,薩拉是高興到手足無措。而一起觀看神奇的卵子與精子的約會,似乎讓他們又有了更多的親密與認識。 

第一次手術的不成功讓艾曼達傷心極了,薩拉在那邊笨拙的猛安慰她,而且還撒謊向她保證第二次絕對會成功。沒想到,他跟同事無厘頭指點兵兵的選樣,被他不小心打破了,眼前艾曼達熱騰騰的寶貝卵子正等著接受萬中選一的精子呢?薩拉怎麼辦啊!於是他只好也自私的貢獻了他的DNA。艾曼達高興的跑來謝謝薩拉讓他懷孕(還真的是他的功勞呢?),而父性堅強的薩拉,看著她在那邊跳啊跳的已經快要崩潰了,但卻也是有口難言。 

事情還沒有這麼簡單結束咧!因緣奇妙的牽引著他們,而薩拉簡直就像瘋狂的精子一樣滿場追‧趕‧跑‧跳‧碰。 

西班牙的編導女子雙人組(黛妮拉‧費傑曼及(依娜絲‧巴赫),以一種輕鬆幽默的筆調來寫這個故事,也很特別的使用了女性獨特的角度來詮釋這個瘋狂的點子。整部電影的用色大膽,節奏明快,處處充滿西班牙人對情愛直接、開放、熱情、包容的態度,她們並無意在道德上來論述檢討,反而是著重在對於現代人家庭的義涵上來補充擴大。 

尤其薩拉陰錯陽差的抱錯小孩,即使他知道以後出現短暫的天人交戰,但最後的結果還是讓人滿意極了。三位演員的四個角色(拉蒂西亞‧多瑞拉分飾艾曼達姐妹雙胞胎二人組,歐尼斯多‧艾戴理歐及他真正的父親艾克多‧艾戴理歐則在戲裡扮演薩拉父子檔)也在他們活潑的表演中,立體了起來。而導演不管對於馬戲團表演場景的設計,或是薩拉幾近歇斯底里的性格設定,都贏得我對他們的喜愛。中間還可愛的取樣穿插了卓別林式的默片型式表現,也是堪稱一絕。而那隻有如他們倆定情之物一般的神奇金色翅膀,也讓整個電影在衝擊力道很強的議題下,染上了一股浪漫的情懷。 

最有趣的,還是在最後執念而膽小的薩拉被艾曼達硬拉上舞台表演的情節,原來在女性的眼中(本片的編導女子雙人組),男性才更是需要女性救贖的角色呢?呵呵! 

非常推薦大家欣賞這部現代都會男女愛情的浪漫小品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