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Eric Chen:怎麼辨識政治人物?


選舉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怎麼樣判別候選人,關乎自身的利益是否獲得保障。

在民主體制的代議制度下,選舉就等於選擇一位代理人,幫選民去爭取權益。如果候選人視從政為他的事業,那麼會努力的去改善、滿足選民需求。反之,只想透過選舉拿到權力的候選人,他會利用這權力去服務自己。這道理很簡單,那為什麼還要學習?主要是因為後者會透過各種偽裝,讓選民以為他以從政為志業。

選民可以想像自己是家公司的人事,要應徵新的員工,那麼應該怎麼樣篩選出合適的員工呢?當然履歷上的自我介紹與學經歷是最基本的,自我介紹是否寫得有誠意,其實看得出來,寫得天花亂墬又無比優秀的,可能要經過面談才能從言談中發覺真偽,而學歷是否相關於求職項目也值得參考,但學歷不是一切,只是在專業知識上比較有優勢,工作態度才最重要。

候選人的政見發表會,通常是選民面試的一個機會,參選人是否言之有物?或者是隨口誇大、畫大餅?應該不需要有面試經驗的人都能聽得出來,只要從內容與實際上稍微思考一下,應該不難分辨。這樣好像太理論了,就來推演一下:

發大財,那選民應該問的是「怎麼發」?

改善就業機會,那「怎麼改善」?

另外一個角度,就是看看他有沒有把步驟規劃出來,好像我們使用導航軟體,通常我都會看看導航軟體給的全程預覽,走的路線是否合理?還是會把我帶到不知名的小路?這樣比較容易破解政客的話術,從中看出是政治家還是騙徒?

面試的另一個重點,就是要看經歷。從經歷中可以看到他是否成就了什麼?或者是他是否有持續力?一個員工經歷中,每個公司待不到一年,可能不適合做一個為期四年的任期。此外,他是否都待在同一個行業?比較容易判斷是不是專精,到底經驗累積是需要時間與案例的。

在台灣從政者通常都有一定的進程,有些人會去當政治人物的助理,有些人會去政府機關任職,也有一些政治人物是從商業界轉戰,每一種都有不同的從政動機,哪一種比較符合你的需求呢?

政治人物過去是否有案底?這要看是哪一種案底,過去威權時代很多政治犯,可能是反對威權而入獄,這種我覺得還好。要是案底是刑事案,那就不適合操作政治了,我們都經歷過黑金,有刑事案底的人不適合去管執法單位,這個應該大家都同意吧?

虛假資料就是說謊,這個蠻糟糕,因為很會說謊的人,等於是在騙選票。既然說謊不會讓他不舒服,選上拿到權力,他也不會實現選舉時的政見,這麼說合理吧!
以上都是針對各別候選人,那麼政黨該怎麼判斷呢?

「地方選舉,選人不選黨」,我認為是個謬誤的說法,因為政黨的傾向,會影響前進的方向。所以候選人所參與的政黨,一定會對候選人產生壓力。而會去參與某個政黨,一定代表從政者認同這個政黨的主張。

舉例來說,在台灣藍、白、紅都是親中政黨,他們都想要跟一個極權國家統一,所以他們的候選人也想必都認同。我覺得這個很荒謬,因為我們是個民主法治的國家,要怎麼去跟極權國家統一呢?叫極權國家全民普選總書記嗎?不是癡人說夢話?反之,就是接受極權統治嗎?是不是用想的就過不去了。

某政黨說不和談,台灣就很危險,可是台灣一直都很危險啊~從以前到現在,我們都一直在被國際孤立的狀況下,努力的讓台灣繁榮強盛,那麼誰讓台灣孤立呢?所以這些恐嚇台灣人民的政黨,基本上就是在嚇百姓,但我們不可能被嚇倒,因為台灣人是很強悍的。

地方選舉重不重要?其實還有一個面向。當美國期中選舉,我們都會觀察美國選民的走向,把他們的期中選舉當作是一種指標,來判斷美國未來主要的政治走向。台灣的縣市長選舉,國外的政治人物不也一樣這麼看嗎?如果台灣親中的政治人物當選的多,國際上會認為台灣會走向親中的方向,不是嗎?

馬英九親中,這眾所皆知,知道為什麼美國在馬政府時期,不願意賣防衛性武器給台灣嗎?美國政府明白的表示,怕台灣會把軍事機密洩漏給中國。現在美國與台灣互信空前堅固,因為美國認為蔡英文政府是美國的盟邦,是可以信任的國際夥伴,現在美國是不是挺台力道強勁,別說防衛台灣的武器,美國總統拜登親口表示會出兵保衛台灣。

不想要過「動態清零」、「靜默管理」的生活,請大家慎重選舉,因為你的選舉決定未來台灣的安危。

原文出處 Eric 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