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原文會擬推 太魯閣戰役 紀錄片 預計明年2023年底完成


為了呈現太魯閣族過去發生的重大歷史,原文會將推出太魯閣戰役紀錄片,預計將在明年完成並且呈現在國人眼前。在製作過程也邀請耆老以及文史專家,提供精確的在地史觀以及口述歷史,而族人也對於這部作品寄予厚望。

原文出處 原視新聞網 TITV News

=======

太魯閣戰爭期間之戰役
1 沙卡亨之役
2 克拉寶之役
3 西拉歐卡候尼之役
4 可巴洋之役

太魯閣戰役,太魯閣族稱為抗日戰爭(太魯閣語:Tmgjiyal mrata Nihung),日本帝國與太魯閣族之間的戰役,在1914年5月17日至8月28日發生於太魯閣地區的戰役,亦是二十世紀臺灣本島最大的一場戰役。

日本帝國為徹底壓制臺灣生蕃建立其統治威信,並有效控制太魯閣地區龐大的自然資源,而主動展開討伐之有計畫的軍事行動,也是五年理蕃計畫中最受重視也是最後一場戰役,戰爭前的準備期長達二年,多次的探勘、觀測、地圖描繪周詳,五年理蕃計畫中,一場戰役動用的軍、警、人伕最多,運送補給線最長,軍需耗費也最多,作戰時間長達三個月的一場戰役,而被定義為「戰役」主因是:太魯閣討伐戰役軍費財源,是經日本明治天皇首肯與帝國議會通過,以及佐久間左馬太以總督之尊親征,可代表日本帝國征服東臺灣之歷史戰役。

太魯閣戰爭期間之戰役
除一般戰事外,有記載的戰役如下:

沙卡亨之役
5月30日時,第一守備隊奇萊北峰線之日軍,經過沙卡亨社北側,遭遇太魯閣戰士的攻擊,雙方互有傷亡。6月3、4日日軍強行攻打沙卡亨社,結果日軍3名陣亡,重傷2名、輕傷5名。

6月6日當地抗日英雄西巴•瓦蛋襲擊日軍搜索隊伍,日軍緊急徵調附近軍隊,雙方激戰多時,結果日軍與腳伕各有3人陣亡,1名中尉、9名士兵受傷。11日,沙卡亨之役始告平息,日軍攻佔當地部落後便採取放火燒燬房舍及穀倉等手段以為報復。

克拉寶之役
6月5日,第二守備隊屏風山線深水大隊之日軍,有一小隊到克拉寶社東南方溪谷搜索時,遭到克拉寶壯丁埋伏襲擊,日軍有1人陣亡、3人受傷。7日,日軍以機槍掃射猛攻之外,該社社眾隨即進入山中隱匿。雙方激戰多日後,日軍一小隊自隊長室島少尉以下,悉數被太魯閣人殲滅,於是該山頭在被日軍攻克後,也因此被命名為室島山,並有立碑紀念室島少尉以下之官兵。

西拉歐卡候尼之役
6月12日凌晨4時許,屏風山線深水大隊與塔次基里溪線隊伍聯合突擊西拉歐卡候尼社,該場戰役日軍共遭遇到六、七十名太魯閣戰士以其傳統戰術頑強抵抗。然而在日軍猛烈的攻擊下,太魯閣人不敵武器裝備優良的日軍,黯然離開居住地,並撤退至該社東北方一公里處據險扼守,以抵抗日軍從立霧溪下游的推進戰略,但是最後仍被日軍以山砲與機槍攻克。此役日軍共1名少尉與3名士兵陣亡,1名中尉、1名下士與4名士兵受傷。

可巴洋之役
在「西拉歐卡候尼之役」後,還發生了「可巴洋之役」:可巴洋社頭目為內太魯閣戰團之首領,6月13、14日曾與日軍發生激戰,在日軍強大火力的攻擊下,太魯閣人的抵抗終告結束。

臺灣總督府為了準備進攻太魯閣族的軍事行動,持續構築封鎖太魯閣族的隘勇線,1913年起組織太魯閣討伐探勘隊,進行開鑿道路、架設電信設備、敷設輕便車以備軍火運輸,設臨時病院與救護班。大正3年(1914年)2月20日,花蓮港警察前進部隊進入太魯閣,在得其黎溪畔興建分遣所、隘寮、與鐵條網等。1914年4月29日,太魯閣蕃討伐軍警察隊設司令部於新城北埔,1914年5月14日,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自任討伐軍司令官,設太魯閣蕃討伐軍陸軍部隊司令部於南投埔里。5月17日,下令討伐行動開始。

戰事自1914年5月30日發起,第一連隊衝入巴托蘭社,襲擊耕作中的原住民,在機關槍、山砲隊的掩護射擊下,燒毀巴托蘭社,並焚燬作物,進行焦土作戰。

1914年5月31日,警察部隊由民政長官內田嘉吉及警視總長龜山理平太率領,由得其黎、三棧溪、木瓜溪方面進攻;陸軍部隊由佐久間總督親自率領,由合歡山、奇萊主山進攻。此行動中共動員軍警6235人,加上雜役工人總計達11075人,已超越才僅9千餘人之原住民部落總人口數,其中有能力作戰之男子也僅三千人左右。

同年6月14日,三路進兵的日軍步兵協同砲兵,入侵太魯閣最大族社古白楊社。在猛烈的激戰後終於攻陷了太魯閣的第一大社。太魯閣族人倉皇奔逃後,留下廢棄的耕地與家當,進入社中的軍隊開始火焚屋舍。6月21日,軍隊的砲兵合圍於現今天祥後方山嶺的太魯閣族。6月29日荻野所率領的陸軍部隊,與永田所率領的警察部隊會合,以破竹之勢進攻。

1914年7月3日,太魯閣蕃總頭目哈鹿閣那威也率族人繳械歸順,由警察隊田凡部隊與陸軍平岡少將所率部隊協助搜取槍枝。但仍然追擊逃向南澳及道賽方面的太魯閣族人壯丁,展開第二次作戰,松山部隊對付道賽方面的太魯閣族壯丁,而永田對付南澳方面的太魯閣族。7月19日日軍宣佈完成任務,並於8月10日在西拉奧卡夫尼之軍司令部舉行太魯閣族人歸順式,8月13日,撤除太魯閣蕃討伐軍司令部。

此戰役中日本警察隊死傷138名,軍隊死傷226名,太魯閣族傷亡人數未見於紀錄。歷時兩個月之戰事告終,8月28日臺灣總督府在臺灣神社舉行蕃地平定奉告祭,宣告這次勝利。

其間1914年6月26日佐久間左馬太於戰線視察中,自斷崖墜落而負傷後送救治,於隔年1915年(大正4年)8月5日過世。

戰事結束後,進行橋梁、道路及警察駐在所之整備,槍械沒收和逃亡原住民族人之招撫等,並於花蓮港廳下設置新城支廳、內太魯閣支廳,於海鼠山屯駐一步兵中隊,警備力量進一步深入山地,對山地原住民部落徹底控制。

僅存之太魯閣族人被集體移住平地,然後打散移居到各處,另外有部份族人被遷居至漢人居住區域。在遷居時,與當地族群採取混居政策,來破壞太魯閣族部落的社會結構及傳統文化。並於各駐在所設立蕃童教育所,進行日本化教育。 鼓勵發展定耕農業,設置蠶業指導所、苧麻指導所、菸草耕作指導所及農業講習所等,翻轉太魯閣族傳統經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