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出處:2010-12-22破週報
李小龍是我記憶中的第一個偶像,曾經一度非常著迷於他的一切,他的雙節棍,還有他神祕離奇的死因。李小龍去世之後,以他為主題的電視、電影非常多,其中最勁爆的應該是他未完成的遺作《死亡遊戲》,這部片用了大量替身和真實的葬禮新聞片段(甚至可以看到他的遺容),故事拼拼湊湊,實在是千古奇片。台裔美國導演林詣彬幾年前也拍了一部從《死亡遊戲》發想出來的電影《非關英雄》,藉著李小龍的亞裔英雄形象,探討美國華美議題。關於李小龍的傳記電影,最好笑的應該是他去世後不久,由邵氏公司拍攝,李修賢和丁珮合演的「剝削電影」:《李小龍與我》,這部結合功夫和床戲的大爛片,片名中的「我」應該就是當時千夫所指的壞女人丁珮(李小龍死在她的床上),所以是「紅粉知己」的觀點。另一部美國片《李小龍傳》(The Bruce Lee Story)是根據他遺孀的傳記改編,雖然層次多了點,但是還是很荒謬,因為片中的李小龍被惡夢困擾,好像有某種恐懼附在他身上,變成他的死因,很離譜。而今年這部最新版本的《李小龍》應該是最「中肯」的李小龍傳記片。
這部片根據他的弟弟李振輝的回憶,有別於其他的李小龍傳記片,片中描寫的是李小龍去美國發展事業之前的事蹟,也就是他十八歲之前,最年少輕狂的那段時期。故事從他的出生開始,李小龍有個超級大家族,父親是粵劇名優,全家有六十幾個人,一家人吃飯的時候浩浩蕩蕩。他生在亂世,正逢日本侵華戰爭,童年開始就有了帝國侵略的記憶;到了少年時期,他在父親的演藝社交圈中,跟著當演員演電影,當一個鬼靈精的小童星;另一方面,他也漸漸長成為一個血氣方剛,嫉惡如仇的男孩,和一群少年組成了「龍城四虎」,戀愛、習武 、打架、逃學、惹事、叛逆……。
以李小龍為主題的電影,一定要喚起一些大家對他著名電影的記憶才夠過癮,就是《精武門》《猛龍過江》《唐山大兄》那類中國人對抗帝國主義的電影;因此本片中所出現的「反派」都讓人覺得熟悉,彷彿他那些經典名片中的人物重現。片中最大的反派,一個狐假虎威的翻譯官,簡直就是《精武門》中的大漢奸魏平澳的翻版(華語電影史上最難忘的反派),不過還是比不上魏前輩;而他和一個白人男孩的拳擊賽,也讓人回憶起《猛龍過江》中他和羅禮士的大決鬥。這部份的情節,我想純粹要讓李小龍迷(如我)「爽一下」的。
另外一個有趣的地方是李小龍青年時期的演員生涯,他年紀輕輕就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路上會有人找他簽名。這部片也藉此重現當時的香港影壇,例如:曹達華、梁醒波、吳楚帆、中聯電影公司這些香港電影史中的重要人物和片廠,都在有片中出現,而李小龍和梁醒波和曹達華的女兒都有似有似無的感情,也發展出了愛情的情節。看到這些香港影壇史,突然對早期的香港粵語片產生的興趣。尤其看到片中的電影攝影棚,一個演員可以先在A棚拍一場戲,再到B棚拍另一場,然後還可以回到A棚繼續拍,可以想像這個攝影棚一定是非常壯觀。如此神乎其技的電影作業方式,從今天的角度看來,真是好玩得要命,很想把那些電影找來看看。
畢竟《李小龍》還是一部描寫家庭的家庭劇,而他少年時期的家庭生活,應該也是大家比較不容易知道,而且會感到好奇的。飾演李小龍的李治廷扮相挺拔,梳起油頭,穿上背心內衣之後,乍看之下,真的有點李小龍的感覺。他在片中也會偶而模仿李小龍打架時候的吆喝聲(雖然並不多),我不認為十八歲前的李小龍就會那樣子吆喝;但是李小龍那獨一無二的吆喝,已經成為電影史上最著名、最經典、最讓人懷念的武打風格了。對於一個李小龍迷,聽到那熟悉的吆喝,怎能不大呼過癮呢!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