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從左右逢源到兩頭落空的江啟臣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去年風光接任國民黨最年輕黨主席,一度被寄予黨內改革、青壯接班厚望,但下水才知水多深,在各方勢力掣肘下,江啟臣的改革變得隨波逐流,兩岸論述從宣示改革到擁抱「九二共識」,再到近期的「我是中國人」,一場黨魁選舉讓青壯派共主選到忘記自己是誰,最終落敗收場,也重傷江的政治生命。

江啟臣出身豐原望族,堂叔江春男(筆名司馬文武)是陳水扁和蔡英文兩朝重用的文膽,岳父是國民黨前立委、客家大老劉盛良。學經歷俱佳的江,在馬政府時期被延攬為行政院新聞局長,二○一二年投入立委選舉勝出後連任至今,第九屆時他在立法院發起「透明新連線」,一躍而成青壯派共主,並擊敗資深立委費鴻泰當上國民黨團總召,去年再以六十八.八%得票率擊敗郝龍斌贏得黨魁補選,被解讀為青壯派及本土派的勝利。

不過,江啟臣上任後,提出兩岸論述、組織改革、青年參與、財務穩健共四大改革,遭黨內各方勢力掣肘,黃復興存廢、兩岸論述等核心議題都未見突破,再加上罷韓、高雄市長輔選接連失利,讓江的領導能力備受質疑,成為朱立倫回鍋的契機,江原先想透過反萊豬公投力挽狂瀾,也因疫情升溫未能如願。

想要左右逢源,反而兩頭落空,就是江啟臣任內的最佳寫照。以兩岸論述為例,江啟臣初上任喊出改革,隨即因前總統馬英九反彈回歸「九二共識」,又為了擁抱深藍喊出「我是中國人」,江的立場飄移,進而成為張亞中崛起關鍵,張的明確敢言更讓選戰態勢從朱江對決轉化為朱張廝殺。

江啟臣黨魁連任失利,與其說是敗給朱立倫,不如說是被「害怕張亞中」當選的亡黨感淹沒,青壯世代改革受挫還有機會重來,但江啟臣個人的政治生命,除了將被「敗給張亞中」的標籤牢牢緊黏,選舉期間對兩岸議題的發言,也將引起中間選民的疑慮。

要求「少年黨主席」短時間內交出改革成績單確實太苛求,但江啟臣任內若能把握機會,勇敢為青壯派一展改革主張,相信不至於落得廿九位立委「集體挺朱」的難堪。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