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李忠憲:人的尊嚴在於選舉

原文出處 李忠憲 (所有圖文版權皆屬原著作權人所有)

親愛的你告訴我,希望再也不想聽到「選舉」這樣的字眼,你其實並不想在一週之後,去投票所投票。

你告訴我不想接受要做決定的折磨,你不想暴露在這種壓力之下。絕對不想談到蔡英文、韓國瑜、宋楚瑜等任何人的名字。

你説:「我喜歡自由高於一切」,我不知道「選舉投票」是不是自由生活的反面,投票需要做研究,需要時間去進行,需要選擇和判斷,要花很多力氣去了解許多事情,當然不算自由的生活。

但是親愛的,投票只需要幾分鐘,而我們未來的歲月,不是選舉幫我們做的決定嗎?我們所有的生活,包括所謂的自由,其實不就是持續性競選和投票的過程來決定!

我們這個時代的問題,是我們都淹沒在財富的機會之中,我們不用選擇,或是我們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我們可以去當醫生、老師、公務員、做工,甚至開一間小店,我們可以安身立命,可以成家立業,其實是別人幫我們做了很多選擇,甚至這些選擇的機會,都是有很多很多人的犧牲。

瑞士劇作家馬克斯·弗里施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人的尊嚴在於選舉」,這句話的意思是選舉不僅是政治,而且是生活和尊嚴。我們有些朋友,已經離開我們而去,我們還是常常會想到他們,一個人真正的死亡,是沒有人再想到他。我們當然都不偉大,是塵土中的一顆小沙子,但是我們的選擇,成就我們的一生。

看看香港,有選擇的時候不好好的選擇,等到失去選擇的機會之後,再也沒有辦法為自己的未來做出任何決定。

而且非常可能,這次不把握機會好好的去選擇,因此永遠失去選擇的機會!

馬克斯·弗里施(德文:Max Frisch,1911年5月15日-1991年4月4日,生卒均於蘇黎世)
瑞士建築師、劇作家和小說家,二戰後德語文學代表人物。其作品著重關注個人認同、道德、責任與政見等話題,富於反諷。

馬克思弗里施是當代瑞士德語文學最著名的代表,也是當代最負盛名的德語作家之一。

他的創作在歐洲、美洲等地極有影響,就是在中國,弗里施也已經不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他的長篇小說《能幹的法貝爾》(Homo Faber, 1957)以及他的兩部代表性戲劇《安道拉》(Andorra, 1961)和《畢得曼與縱火犯》(Biedermann und Brandstifter, 1958)都已經被譯成漢語,後者還被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搬上了舞台。弗里施1975年曾跟隨西德總理 H施密德訪問過中國。

弗里施生於瑞士蘇黎世,父親是建築師,青年時代弗里施在蘇黎世大學攻讀日耳曼學。1933年開始,從事記者工作,並開始文學創作生涯。

1936年至1941年,弗里施中斷了他的文學事業,在世界著名的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ETH)攻讀建築學。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參加了瑞士部隊,當了炮兵,保衛國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弗里施開辦了一家建築事務所。他一面從事文學創作,一面從事建築師業務達11年之久,直到1954年,他才完全放棄建築,專事文學,當了專業作家。在歐洲,只有達到了一定知名度後,作家才能一創作為生,因此,弗里施在創作的同時開辦建築事務所,目的也許是為他的創作奠定經濟基礎。

弗里施一生曾多次到國外旅行,1933年的巴爾幹半島之行是他的第一次國外旅行,接著是1948年的東歐之行(並於同年在蘇黎世與布萊希特開始接觸)。1952年整整一年他呆在美洲(美國和墨西哥),1956年又去美洲訪問,次年訪問阿拉伯國家,從1960年到1965年弗里施僑居羅馬。1966年去波蘭、蘇聯訪問,兩年後再度訪蘇,1969年曾在日本逗留,後又曾幾度去美。頻繁的國外旅行是弗里施一生生活的特點之一,他經常去許多資本主義國家,也多次到過社會主義國家,因此他對世界的原型的認識就比較廣泛。遷徙和旅行對他的創作很有助益,使他的作品的內容不局限於瑞士本土,探討的往往是許多國家人民共同感興趣的問題,甚至是世界性的問題。

弗里施一生得過多次文學獎項。在戰前(1938)他便獲得了邁耶獎,接著又獲得了瑞士最高文學獎——蘇黎世瑞士席勒基金會的大席勒獎及蘇黎世文學獎,並獲得了聯邦德國的多種文學獎項,如不倫瑞克的拉貝獎,聯邦德國最高文學獎——格奧爾格·畢希納獎、巴符州的席勒獎、聯邦德國書籍貿易業和平獎,60年代他獲得了耶路撒冷獎。除了文學獎項外,弗里施還多次榮獲國外的名譽博士稱號。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