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馮賢賢 : 台灣公視鼓吹一中邦聯?20200311


昨晚準備倒垃圾時,順手翻翻今年第一季的公視「開鏡」季刊,如果沒有什麼特別的內容,我就要資源回收了。
然後發現有兩篇公視記者關於香港反送中新聞採訪的文稿,一篇是林靜梅的香港理大抗爭採訪側記『荒日下煙硝四起』,一篇是卓冠齊的『為反送中寫一本年曆筆記』。這兩篇文章除了說明新聞現場狀況和反送中全年發展脈絡外,也都在結語部分表達了對香港人追求自由民主的肯定。
這應該算很「正常」吧,記者手記加上對普世價值的一點論述。妙的是,緊接其後是政大新聞系馮建三教授的一篇長達六頁估計超過七千字的宏文,總標題是『報導反送中,台灣要邦聯』。
這是「開鏡」季刊主導者對公視兩篇記者文章的「平衡處理」嗎?但馮教授宏文並非公視新聞的採訪見證,而是個人的政治主張。公視宣傳節目與形象用的季刊何時變成放送個人政治主張的園地,而且涉及重中之重的國家定位?以這篇藉評論反送中之名宣揚一中邦聯政治主張的個人意見,來「平衡」公視自家記者的觀點不奇怪嗎?季刊主導者是利用主編特權偷渡個人對公視記者觀點的不滿嗎?這樣算不算犯規?公視對於季刊編輯政策的基本分寸沒人在把關嗎?
台灣是保障言論自由的國家,馮建三主張「一中邦聯」是他的自由,洋洋灑灑一大篇誠意十足,但放在公視季刊裡,這個觀點與公視節目的關係是什麼?與公視形象的關係又是什麼?大家認為恰當嗎?而以馮教授在新聞學界以及對公共電視的影響力,他真的認為這篇文章(類似主張他也曾發表於人間福報和蘋果日報)以獨舞之姿放在公視季刊是恰當的嗎?公視「開鏡」就是個宣傳刊物,不該有放送個人政治主張的文章出現,不管是哪一種,大家覺得咧?
─────────────────────────
以下是全文簡單摘要(引述原文):
第一段(小標:民主如登山)
「若是對照海外的警民衝突,經濟學人週刊認為,香港涉及的暴力…在國際間,尚不起眼」
「法國、智利與香港的民變,原因都有貧富差距的成分」
第二段(小標:反送中的政經因素)
馮文引述羅永生教授:反送中是「普選政治權利的爭取…本土身份認同的捍衛,都是貧富懸殊、地產霸權等問題的集中表現方式」
第三段(小標:兩岸輿情與返送中)
花了很大篇幅談「外國勢力」對香港的介入…
然後,引述黃年與陳長文:「聯合報前主筆黃年指出,這是北京長期政策錯誤所致,海基會首任秘書長陳長文建言北京開始規劃香港的普選」
第四段(小標:現狀不可欲 香港一國兩制 台灣要邦聯)
「澳門大學郝志東教授…表示,兩岸四地可以組邦聯式聯邦…黃年則明白說,兩岸關係不同…無法走聯邦,應取邦聯…」
「曾任公視六年董事長的吳豐山深信,我們會有智慧找到不與中國為敵、同時滿足統獨雙方…的途徑」
「這個智慧…就是…不斷有人陸續提出的邦聯之華人版本」
第五段(小標: 代結語:不退縮 要進取)
「2017年初以來,假新聞與訊息誤導等現象…很快在納進中國因素的過程,加入了對岸滲透乃至顛覆、敵對勢力與中共代理人法及反滲透法…等等,這些是實況還是喧囂不論,但也許已經略造草木皆兵的氣氛…台人…在心態上似乎退回蔣經國年代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這是奇特的心態,有待改變…台人…不能僅是捍衛和防堵,是要轉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提出兩岸關係的第三種模式…從容與對岸交往,在此過程,兩岸四地更有機會與空間相互提攜、彼此砥礪,貢獻世界和平。」
─────────────────────────
大家都想要貢獻世界和平。公視要從反送中談世界和平,何不找吳睿人教授、吳介民教授、親歷反送中的香港人、李志德跟馮建三教授、黃年、陳長文…在「有話好說」對談,讓不同視角與觀點激盪交流?由馮教授一人在開鏡唱獨角戲,按呢敢好?
原文出處 馮賢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