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正當中High Noon】1952,US,黑白。
本片榮獲美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剪接,劇情片配樂與主題曲獎,共4座獎。
榮獲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影片,導演獎。
看過一部1952年美國黑白西部片” 日正當中 ”(High Noon),覺得意義深遠,頗值得提出研究討論。
1870年德州小鎮周日近午,三位牛仔騎馬過鎮,所到之處,路人皆驚。卸任警長威爾。肯(賈利。古柏Gary Cooper飾)婚禮上,眾人歡喧;忽傳電報五年前被肯逮捕入獄的惡棍法蘭克。米勒提前出獄,坐中午12時到鎮的火車,夥三名歹徒找肯報仇。大家看鐘,10時40分,氣氛驟變!鎮長稱肯適逢新婚,正與妻共謀異地創業,建議肯偕妻儘速離鎮,此事由鎮民與明天到鎮履新的新警長處理就好。在眾人催促下,夫婦不假思索匆忙駕車出鎮。
離鎮不久肯深思此舉不當,應返鎮抗敵較妥,不顧妻艾美(葛莉絲。凱莉Grace Kelly飾)反對,驅車回鎮。肯重新配戴警徽,四處找人籌組民團對抗四名歹徒。妻苦勸肯逃避,屢遭拒絕,終於失望,決定獨自搭乘12時火車離鎮,棄肯而去。警長首先找法官協助,撞見法官在打包行李欲離鎮,法官稱米勒是他判刑入獄,米勒勢必找他算帳。肯失望離去。
副警長哈維(Lloyd Bridges飾,名演員Beau 與 Jeff Bridges之父)因肯未推薦他繼任警長而懷恨,與肯吵架,拔下警徽辭職至酒吧喝悶酒。此時在車站等待米勒的一名黨羽班不耐久候,至酒吧喝酒,竟受到酒客老友式的招呼!肯至酒吧招募民團,在門口與班巧遇,氣氛甚僵。酒保喬預言肯必死,肯仗著職權進門就揍喬一拳。,喬質問五年前逮捕米勒時有六名槍法一流的副警長幫忙,而今安在?原來警長為人剛直不懂圓融,不易相處,副手紛紛求去,而且警長整肅治安過度,致經濟不若以往繁榮。今觀眾始知警長為人處世不無可議之處。
然鎮民並非全然無情, 牛仔赫伯自願助陣,但要求多招人手。警長至此才找到第一位團員。一名男孩湯米與一名遭米勒槍傷眼睛的獨眼龍吉米願相助,肯以其年幼與殘廢危險,婉拒其好意。警長至好友山姆家,山姆避不見面,要妻謊稱已至教堂做禮拜。警長至教堂求援,牧師責備他不常做禮拜,今日婚禮也不選在教堂舉行,警長勉強辯解;而教徒為參戰與姑息論戰不休,雙方僵持不下。鎮長出面結論,鎮長說話猶如政客般的圓融難測: 先是讚揚警長的貢獻,接著話鋒一轉,稱本鎮經濟正在起飛,不希望血腥的槍戰嚇阻資本流入。暗示警長走人,鎮民姑息,乃是上策。警長解其意離去。
肯一直招不到民團,心懷悔意的哈維勸他把握時間快逃遭拒,哈維硬架肯上馬,肯不從,兩人拉扯就幹架起來,雙方掛彩。肯近午負傷回辦公室, 赫伯依約報到,問人招募得如何?警長搖頭以對,赫伯見兩人不足成事,知難託辭而退。警長四處奔走的收穫是:副手辭職,新婚妻求去,聽到各式各樣的拒絕理由,和未戰先傷,情勢至此已極為不利。
自知勝算不大,他開始寫遺書。時間一分一秒逼近12點,導演放入緊張的配樂,將本片先前出現過人物一一剪接進來, 這些人躲在酒吧 ,教堂,家裡, 屏息以待槍戰,表情或惶恐,或祈禱,或愧疚,隨著秒針移動,配樂音量愈來愈大,直到12時一到火車進站悽厲的汽笛聲大作,才結束了這段蒙太奇。然後小鎮開始變得寂靜的可怕。
警長備妥槍彈,出門前將昨晚宿醉拘留一夜的牛仔查理釋放,查理連連答謝,神態恍惚而滑稽。觀眾剛才被激起的緊張情緒,此時被編導開小玩笑獲得暫時疏解。此也意味警長行事週延,且身處危急仍然保持冷靜。警長步出辦公室,舉目四望,果然了無人煙,攝影機緩緩上升,在高度俯拍鏡頭下,警長身影更顯渺小孤單 。
四名歹徒到鎮 ,警長與他們追逐巷戰,當第一聲槍聲響起,坐在火車上猶豫不決的艾美禁不住衝下火車趕來為夫助陣,經過激戰,夫婦二人依序擊斃四名歹徒。警長搏命解決私仇與公敵,先是毀壞了既又挽回自己的婚姻,但這場苦戰的勝利並未給他帶來喜悅。當鎮民知四惡死後,紛紛走出戶外,圍在警長四周歡呼慶賀,警長始終不發一言,當眾將警徽拔起丟在地上,偕妻乘馬車離去。
竊以為本片有幾點值得說明討論:
一。片重點在刻劃社會與人性,非槍戰動作場面。觀本片對世態炎涼的感觸遠比槍戰的輸贏或過程來得深刻。
二。劇情與人物回歸平實。沒有華麗帥氣的槍戰動作場面,而警長也非神槍手。
本片對警長槍法似無評論,如果他像’荒野大鏢客’(A Fistful of Dollars,1964,義,S。 Leone導演)裡的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有本事隻身殺光全鎮的幫派,他何必奔走組團?本片警長不是以一擋百打不死的超人,而是勇敢冷靜,逆境求勝的平凡英雄。
三。兼顧社會人性的多元,未一味塑造一面倒的劇情。
即使最後只警長一人赴戰,編導仍表現鎮民對槍戰的多方看法:有人主張姑息,警長逃避了事;有人主張應戰,只是未堅持化為行動。對警長的邀約,有人當面拒絕,有人避不見面,也有前述三位人士願意相助。即使警長的人格風評,也有正反兩面評價。本片力求表現真實世界多元的面貌。
四。演員表現:51歲老牌巨星古柏演活孤立無援的警長角色,事隔11年,再獲第二座美國影藝學院男主角金像獎。飾警長妻的新秀凱莉,則讓人驚覺到她的美麗,這是她第二部電影,並展露鋒芒,二年後以’鄉下姑娘’(The Country Girl,1954)獲金像獎影后。本片演員表現,可謂老幹新枝並發爭榮。
五。本片在電影藝術上最大貢獻在於形式上的創新:本片的放映時間與劇情時間等長。片長85分鐘,講述10時40分傳來米勒尋仇消息,至中午槍戰結束間的故事,劇情時間約略也是 85分鐘,二者等長且幾乎同步發展。導演透過編劇,剪接精確控制片長,營造出逼真的急迫感。本片是影史上極少數放映時間與劇情時間等長的電影,且是拍得很好的典範之作。加以本片一反西部片傳統,被獵殺對象不是孤獨槍手或亡命之徒,竟是剛正不阿的警長!主題格外發人深省。故本片經常名列西部片經典和影史世界名片百選之林。
六。本片推出後叫好叫座,紐約影評人協會票選為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提名金像獎7項獲4項,52年度全美賣座第8名,可謂藝術與商業皆獲成功。然只有少數眼尖觀眾才能領會編導的弦外之音。概因二次大戰後,世界多國淪為共產黨執政,鑑於赤禍蔓延,一些以參議員麥卡錫(McCarthy) 為首的政客,致力於消滅美國的共產黨,眾議院成立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大肆展開調查,但是手段失之激烈,矯枉過正。1947年開始調查好萊塢共產黨活動。影城人士紛紛被委員會調去秘密訊問或公開聽證, 為保住飯碗,他們必須宣誓配合國會查緝共產黨份子,指證哪些人是黨員或參加過共產黨活動,被迫出賣同僚朋友。
有十位導演編劇認為此舉違反美國憲法第一條修正案對於言論自由的保護,拒絕宣誓或配合議員的調查,他們上訴最高法院遭到駁回,這十人不是被以污辱國會罪判刑入獄就是流亡海外 ,人稱’好萊塢十君子’(Hollywood Ten)。1991年名製作人兼導演Irwin Winkler 執導的電影 Guilty by Suspicion 1991 ,由勞伯狄尼洛(Robert De Niro)主演,講的就是這個典故。
‘日正當中’編劇佛曼(Carl Foreman1914-84)就是十君子之一,他將康寧漢(John Cunningham)原著小說’警徽’(The Tin Star)改編,賦予政治社會新意:以米勒四惡暗喻麥卡錫等國會議員,警長喻不屈淫威的正義之士,鎮長喻美國政治領袖的圓滑,法官的卻逃喻司法屈服於政治的自甘墮落,副警長喻因私利害公義的同僚,鎮民喻好萊塢人士和美國人民:小鎮猶如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藉以諷刺麥卡錫等人的罪惡和大眾的無知與姑息。本片與本文絕非為共產主義辯護,只是主張保障言論自由。由此看來本片蘊藏更為深厚的社會意識,價值更為崇高!據稱男主角古柏在拍片時,還不知本片刻意隱藏的微言大義。在本片推出後,佛曼在美國已難容身,他選擇和警長離開小鎮一樣,離開好萊塢流亡歐洲。
七。攝影指導科洛斯比(Floyd Crosby):
據聞正午陽光最強,不利戶外攝影。本片場景主要有二,鎮中心與火車站,故事與剪接幾乎都在這二處交互進行,場景雖少,但場景每次變換,攝影畫面都力求變化。警長在戶外奔走,有時用低位置仰拍,突顯警長的高大身軀與正義形象。當12時警長走出辦公室應戰,攝影機又極度拉遠升高俯拍,表現警長的茫然若失與孤獨無助。
王家衛電影酷愛拍攝時鐘手錶,表達他對時間與數字莫名的眷戀, 本片鏡頭構圖經常在角落拍攝到時鐘,意在告訴觀眾警長用掉多少時間,還剩多久到12時,旨在表現時間流逝的急迫感。
八。配樂狄歐金(Dimitri Tiomkin):
當警長奔走組團時,配上本片主題曲(Do Not Forsake Me,Oh My Darlin)的進行曲版,以富節奏感的鼓聲表現警長屢敗屢戰的精神,當警長頻頻看錶及最後大限將至時,刻意放大鐘擺聲音,聽來猶如刺耳的催命魔咒。效果絕佳。本片獲金像獎最佳劇情片配樂獎與最佳主題曲獎。
九。剪接威廉斯(Elmo Williams)與杰斯達(Harry Gerstad):
當鎮上故事到一段落時,就剪接到三名黨羽在火車站等米勒的情形,然後再剪回鎮上,以雙場景交叉剪接突顯強烈對比:這廂警長與時間競賽疲於奔命,嫌時間不夠用!那廂歹徒卻等得不耐煩,恨不得火車早到!
尤其是將電影片長剪接成與劇情時間等長,更是影史一大突破!故榮獲最佳剪接金像獎。
十。製片克藍馬(Stanley Kramer ):
小型製片公司老闆。本片係小成本獨立製片,無力負擔天王巨星古柏的高片酬,克藍馬以賣座收入分紅替代降低片酬,成功說服古柏參演。果然片子賣座,古柏賺到分紅與影帝頭銜,克藍馬也賺到盈餘與好評,完美達成雙贏。
花大錢拍好片,固然了得,然花小錢拍好片,才算真本領。克藍馬就是有真本領的製片家。他製作的影片,場面卡司多無法抗衡主流片商,但是劇本言之有物,影片啟迪人心,故常獲獎。1961年以不到50歲壯齡,獲影藝學院頒贈藉以表揚傑出製片成就的厄文。薩伯獎(Irving Thalberg Award),可謂實至名歸。
1955年起兼任導演,個人觀影經驗淺見以為佳作有:逃獄驚魂(The Defiant Ones ,1958),海灘(On the Beach,1959), 紐倫堡大審(Judgement at Nuremberg,1961),瘋狂世界(It’s a Mad Mad Mad Mad World,1963),誰來晚餐(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7)。個人最推崇’逃’片,係談美國黑白種族與社會階級問題的佳作,榮獲紐約影評人協會票選為年度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獎。
十一。編劇佛曼(Carl Foreman,1914-84):
佛曼除本片發揮’文以載道’的小品外,又擅寫長篇的史詩巨構。如1957年 ‘桂河大橋’(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被喻為影史最好的戰俘與突擊隊電影。1961年自製自編的’六壯士’(Big Guns of Navarone),是突擊隊與諜報電影的經典。這二部片都是該年度全美賣座冠軍。尤其是將不甚暢銷的原著小說成功改編的 ‘桂河大橋’,由英國大衛 。連(David Lean 1908-91)導演 ,榮獲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等7座金像獎,後又被評為影史最佳二次世界大戰電影,成就最為輝煌!
佛曼的劇本包含緊張的動作冒險場面,人物性格思想的對比衝突,發人深省而難有定論的議題等諸多元素,熔娛樂與嚴肅,通俗與藝術於一爐,故其劇本常獲崇高的評價。
十二。導演辛尼曼(Fred Zinnemann 1907-97):
生於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讀法律,後留學法國巴黎高等電影學校,是第一屆攝影系畢業生,故其電影攝影品質甚佳。西渡美國,先做臨時演員,後從美國紀錄片大師佛拉赫第(Robert Flaherty1884-1951)拍短片與紀錄片。
1938年導演’That Mother Might Live’獲最佳短片金像獎。
42年始拍劇情長片,51年導演’Benjy’獲最佳紀錄短片金像獎。
53年’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金像獎最佳影片,導演等8項獎,追平39年’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保持的得獎紀錄。
66年‘良相佐國’(A Man for All Seasons)獲最佳影片,導演等 6座金像獎。
’日’, ‘亂’,’良’片三獲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影片獎,另加59年’修女傳’(The Nun’s Story)四獲紐約影評人協會年度最佳導演獎。是美國偉大導演中僅有的經歷。辛尼曼電影常走在時代尖端,藉影片發覺並探討問題,以接近紀錄片的寫實風格表現多元化主題,故事貼近真實世界,結局多非快樂收場(Happy Ending)。 ‘亂’片講珍珠港事變前,美國夏威夷陸軍軍中黑暗面。
’修‘片講二次大戰比利時修女還俗故事。
’十面埋伏擒姣龍’( Behold a Pale Horse,1964)講西班牙內戰戰敗的游擊隊員明知有獨裁者政權軍隊通緝,仍然不顧圍捕執意回鄉探親的故事。’良’片講英國首相Thomas More爵士不受國王亨利八世威脅利誘,堅決反對國王再婚及改創英國國教,一面極力保護親友,一面從容赴死的故事。’豺狼之日’(The Day of the Jackal,1973)講職業殺手執意暗殺法國總統戴高樂的故事,後世有人改拍成’豺狼末日’(The Jackal,1997)。
’茱莉亞’(Julia,1977)講美國名女作家Lilian Hellman與投入抵抗納粹而失蹤的女友Julia一生的友誼。辛尼曼成為名導,並不因此轉拍人人羨慕大成本大場面巨製,他依然專注他喜愛的題材。像他爭取執導’良’片,但哥倫比亞電影公司不看好該片,僅願小額投資,他只好被迫出面當製片人。由於錢不多,仔細計算在美國搭建大量仿中世紀英國場景花費甚巨,而英國古蹟建築物保存頗佳,遂大膽決定至英國實地實物拍片。在他聲望號召之下,爭取到一些演員同意領取較低片酬參與演出,包括大導演威爾斯(Orson Welles 1915-85)。結果本片完成,橫掃1966年度英語系國家所有重大影展,包辦最佳影片,導演,劇本獎項。
’日’, ‘良’片最能表現辛尼曼優異的精神與能力:在節省預算限制下,拍出高品質電影,這種不凡的藝術與實務技巧真令人崇敬!像’日正當中’這樣一部小成本獨立製片,形式創新,演員展露光芒,票房賣座,影展獲獎,影評稱許,又能寓凜然正義於通俗娛樂之中,可謂庶幾完美。台灣近年來電影產業跌落谷底,有世界一流國家的外匯存底,卻僅有三流國家的製片預算,想在拮据預算下拍好電影已成為從業人士最大夢靨。觀摩參考辛尼曼的電影也許對有心創作電影的人士有所助益。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