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陳嘉宏專欄:台灣獨立機關「不獨立」的悲哀


本文經作者同意授權刊載

2005年,行政院新聞局針對當年的有線電視、衛星電視頻道進行執照審核執照,最後有東森新聞S台、龍祥電影台、華爾街財經台等七個頻道未通過審核,因而停播。這件事引起軒然大波,尤其東森新聞S台還屬新聞頻道,更被批為扼殺新聞自由。數家未准換照的電視台一狀告上法院,法院甚至一度判決政府要賠償東森3.48億,幾經訴訟才得以免賠。

這場換照風波引來外界強烈批評,認為新聞局一方面身兼政府發言人、化妝師的角色,另一方面又肩負「管理媒體」之責,職權嚴重混淆;於是,朝野政黨一同在隔年(2006年)催生了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希望藉由一個獨立於行政指揮之外傳播通訊監理機構,解決「政媒不分」和「政企不分」的雙重問題,以確保傳播媒體的表現自由與通訊市場的公平競爭。

14年過去了,藍綠政黨在這14年分別執政過,NCC也已經換了五屆的委員,如今再度面臨到是否准予中天新聞換照的問題,當初設想NCC可弭平爭議,獨立行使職權的理想,卻還猶如天邊的彩虹。從馬英九、陳水扁到柯文哲,紛紛出來警告「民進黨政府」不要與新聞自由為敵,關了中天新聞。也有人揣想,數月前流出的總統府機密文件裡有「可配合處理中天」的文字,正是蔡英文提名NCC委員「用來對付中天」的鐵證。中天新聞可否換照的公聽會都還沒開,政治陰謀論已經壓垮了NCC。

台灣獨立機關「不獨立」的問題成因有很多,其一在於過去幾十年來台灣政治的對抗與撕裂,使得台灣社會的公共空間,包括公共討論的氣氛、以及可受信賴的公共機構,甚至是可受尊重的公共知識人物被高度壓縮與減少。如果連不涉入政治的公共領域與知識份子發言都先被貼政治標籤,那特定政黨所提名的獨立機關委員,都已經先被政治「玷污」了(接受執政黨提名),外界如何可能相信他們可以「獨立行使職權」?

另個原因則與台灣這種「贏者全拿」的憲政體制有極大關係。台灣早已往總統制傾斜,實際運作時卻從沒有總統制的權力分立精神。由於立法院與總統一起改選,使得贏得總統職位的政黨往往可以掌握立法院多數,加上總統自兼黨主席,可充分透過黨政運作左右立委的意向。在這種情況下,獨立機關委員任命與通過猶如執政黨的橡皮圖章,毫無立法(同意權)制衡行政(提名權)的精神。對多數人而言,NCC委員就是接受指令的行政官員,哪有什麼獨立性?

既是「贏者全拿」,執政者就決斷獨行、不願協商,在野者也只有事事反對,激起民怨,造成執政的困境,才有機會重返執政。這種零和對抗的文化造成同一個政黨在面對同一項政策時,在朝野易位時會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國家利益與公共福祉更被拋到九霄雲外。現在還喧騰未止的美豬進口爭議是如此,這次的中天新聞換照案又何嘗不是?馬英九政府六年前審查中天換照時,多數外審委員都反對讓中天換照,最後是加上了高密度管制的附加條款下才勉予過關;如今看來,可說是馬政府為了裁罰中天而毀棄新聞自由嗎?

事實上,如果真要就政治論政治,民進黨內部對於「該否讓中天換照」其實充滿了歧見。對中天新聞長期不滿,認為應該關之而後快者有之,但認為關閉新聞台將衝擊蔡英文政府,耗損民進黨執政能量,而期期以為不可的政治思考亦不乏其人。這幾個月來,被審查方動用各種人脈,試圖影響換照決策的傳聞更是不絕於耳,所謂留著中天新聞當「對照組」,反有利於鞏固綠營基本盤的說法,同樣所在多有。

說來諷刺,此刻台灣的傳播新聞學界對於該如何處理中天新聞換照問題的看法相當一致,其共識恐怕都比藍綠之間、甚至民進黨內部還要高。一個不尊重專業、政治思考橫行,幾無公共領域的社會裡,很少人願意相信台灣的獨立機關可以「獨立」行使職權,但這其實不是獨立機關的悲哀,而是台灣社會的悲哀。

※作者為《上報》總主筆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