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沈榮欽 : 我對龍應台「反戰文」的意見 20201010


有朋友問我對龍應台「反戰文」的意見,坦白說,我真的沒有任何意見。

從前我有位學長在口試博士論文時,口試委員中有一位網路理論的大師Ron Burt,他的批評至今仍讓當時在場的很多博士班學生餘悸猶存。

他說:「一個博士論文也許無法產生一個好理論,但是你至少可以給我一個爛理論,不過你絕對不可以沒有理論,一個爛理論也好過沒有理論。至少給我一個爛理論吧?A君。」當時那位學長鐵青的臉色,我至今不能忘記。

不要認爲那位學長的博士論文很差,後來經過一些波折後,他還是順利畢業,並且發表在最好的期刊上。

將博士論文與臉書po文類比,當然是一種不敬。臉書po文顯然談不上任何理論,但是通常會有一個簡單的論點,一個想法,一種你可以理解其邏輯的想法。不過龍應台的反戰文顯然不是具有邏輯的論述,談不上好壞,而僅是一種態度表示,就像一個小孩子說:「不管怎樣,我現在就是要吃草莓冰淇淋。」兩者並無二致。面對一個這樣說的小孩子,去尋找其語言中不存在的邏輯與論述的意義究竟為何?

當然龍應台大名如雷貫耳,不免引人注目,但是即使不以論述見長的她,也有表示態度的自由。當然我能理解,因為文本無甚可觀,很多人就會從脈絡上去評論,就像當初中國通過《反分裂法》,威脅台灣踩中國紅線就要武力犯台,石之瑜立刻發表評論台灣人應該有投降的自由一樣。台灣人應否有投降的自由是一回事,但是在中國通過《反分裂法》後,立刻主張台灣居民與軍人有投降的自由則是另一回事。

因此就脈絡來看,很多人會聯想到國民黨從馬英九、蘇起、陳廷寵、吳斯懷等人的投降言論,和歐陽娜娜的表演等事件掛鈎;只是這方面論述已多,實在不需要我狗尾續貂。

我自然也希望公眾人物對於公共事務的發言能夠在邏輯與論述上更明確一點,例如趙少康將張惠妹唱國歌與歐陽娜娜唱我的祖國相提並論,名嘴充斥這種明顯邏輯錯誤的低劣言論,不利於台灣建立高品質的言論市場。

其實我對趙少康最深的印象是,不知道是否受了政論節目的影響太深,他的論述或是在《蘋果日報》的文章,很明顯的被分割為一個一個的小題目,每一個題目都淺嚐即止,似乎很難見到針對一個題目深入去論述與挖掘的能力,這或許反映出政論節目對於連續性深入思考的傷害。

將張惠妹與歐陽娜娜對比,不僅在類比上有問題,更忽略了兩者對流行文化影響的雲泥之別。雖然本身並未獲得金曲獎最佳新人,但是張惠妹已經培養出兩屆最佳新人:Boxing與持修,年輕時的闖蕩,成為日後培養新人的養分,春泥護花,這種從傳統到多元的傳承,正是心在台灣與否的差別所在。

原文出處 沈榮欽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