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李俊宏 醫師 : 台灣社會對孕婦應更友善,心理衛生基礎待加強 20200927


《蕭美君表示,產後憂鬱跟一般憂鬱不一樣,當荷爾蒙擾動很劇烈,產後憂鬱可以突然間發生,上一秒好好的,下一秒突然發作,也可能一瞬間產生強烈自殺想法,「那是身體因素,不是心可以控制」。

產後憂鬱的特質,蕭美君說,患者狀況可能時好時壞,病程拖得很長,有些人可能合併精神病症狀,如出現幻聽,有些媽媽會聽到聲音說「寶寶是惡魔」、「妳是惡魔」等,很多人不敢求助,以為是有心魔或「卡到陰」。

蕭美君表示,根據流行病學統計,孕育第二胎的媽媽比第一胎風險高,顯示此疾並非新生媽媽才會遭遇。在產後2至3週可能就會發病,通常在產後半年內出現,但也有可能拖到一年才發作。就算度過產後憂鬱的嚴重階段,後續也增加焦慮、失眠等風險。》

蕭醫師是國內婦女身心醫學的大師,好多次聽他演講都有很多收穫,隨著整個社會越來越現代化,人際疏離、社群媒體、少子化都讓產後到育兒年齡的壓力增加,除了社會心理因素外,荷爾蒙在此時的變動,經常造成情緒快速的變化,照顧過的住院病患,也能看到這個特徵,經常是上一秒還能談生活安排,下一秒就有很強的自殺意念。

國內一些攜子自殺案,也跟產後憂鬱相關。敝院也曾因此在衛生局安排下,跟月子中心、婦兒診所的夥伴宣導問卷如何填寫、如何篩檢。但,我還是得說,最重要的是觀念的改變,有這個症狀這不意味著就是失格的母親,從產後憂鬱(postpartum blue)到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並非罕見的現象,好好陪伴與治療,多能順利度過。協助產後憂鬱症的婦女度過危機,很多媽媽都能勝任母職,親子健康均安。

這部分,除了要有更多資源投入外,整個社會應該對孕期婦女要更友善,特別是心理衛生的區塊。

蕭醫師受訪新聞出處
李醫師 原文出處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