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http://tw.myblog.yahoo.com/suchin-0921/article?mid=2936&prev=2939&next=2843
「下星期有一場電影試映--蟲師,你有興趣嗎?」
「哦!蟲『屍』?恐怖片吧?我不喜歡恐怖片,還是不要。」
原本也以為是驚悚片或是恐怖片,後來有人說那是日本暢銷漫畫《蟲師》的電影版,就像《死亡筆記本》一樣,才恍然大悟,此「師」非彼「屍」,應該不是恐怖片囉!可想而知,ㄚ今當然沒看過《蟲師》這一系列的漫畫,不過看過電影之後,倒有了全新的體驗。因此,想以《蟲師》陌生人的身份,來談談這部電影。
「師」,大師也,顧名思義是專精於某種事物的人,因此,「蟲師」就是對「蟲」的一切瞭若指掌、有兩把刷子的大師。這裡的「蟲」並不是一般我們所瞭解、看得到的昆蟲,而是一種虛無縹緲、存在於人世間、卻不是一般人可以對抗的東西,可能有益於人類,可能危害人類,也可能與人類只是二條平行線,各過各的生活。但是一旦傷害了人類,就得靠「蟲師」找出「蟲」,進而消滅牠,所以也可以稱為「抓蟲大師」。
銀古〈小田切讓〉來到了深山裡的一座小村莊,因為山區的大雨而暫時借住在一戶人家裡。女主人請他來到了大廳,並請三位下人一併坐在一旁,請銀古幫那三個人治病。什麼病呢?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症狀,就是有一個耳朵是聽不見任何聲的,有的是右耳,有的是左耳。一生下來就一耳聽不見嗎?不是,是有天一覺醒來之後,一耳就嚨了。也許有人以為只有一邊聽不到,還有另一耳聽得見啊,應該沒關係吧!但是耳朵卻是維持人平衡的器官之一,失去了一耳的聽覺,也許會頭暈,走路更是跌跌撞撞,常常跌得鼻青臉腫。
銀古仔細的檢查了那三個人的耳朵,說是一種稱為「云」的蟲所造成的,而「云」是專門吃「聲音」的蟲。當然他治好了這些人的毛病,但還有另一個棘手的問題等著他去解決。是的,銀古就是一位「蟲師」。
女主人的孫子真火不是聽不到聲音,而是聽到了許許多多的噪音,而那噪音一般人是聽不到的,最常聽到的是已過世媽媽的聲音。難道是來自於另一世界媽媽的呼喚聲嗎?難道是鬼的說話聲嗎?真火保留了一個媽媽過世時從額掉下的角,而現在真火的額頭上也長了角。「你要永遠記得媽媽的聲音,你要永遠記得媽媽的聲音……不要忘了媽媽的聲音……」真火的耳邊不時傳來媽媽的聲音,嚴重的影響了她的日常生活。
銀古說是「阿」這種蟲所引起的,與「云」有親戚關係,而「云」是寄生在耳朵裡,但「阿」卻是寄生在人的腦中。所以真火聽到的是來自於她內心的聲音囉!「阿」比「云」還難纏,無藥可醫,只能靠真火自己的意念囉。
媽媽的突然過世,對於年紀尚小的真火來說是多大的衝擊啊!也許有人以為她年紀那麼小怎懂得「死」是呢?怎瞭解悲傷的意義呢?有過你非常依戀的人突然離你而去的經驗嗎?這感覺並不是以「心痛」、「心碎」就可形容的,何況又是難以割捨的母女情呢?媽媽尚且放不下的說:「不要忘了我的聲音……」,女兒又如何能將媽媽的聲音趕出腦袋呢?因此「阿」就乘虛而入了。唯有「放下」,「阿」自然而然就消失於無形了。
銀古是天生的「蟲師」嗎?他又如何發覺自己有這個天賦呢?片中說,之所以能成為蟲師,而是因為身體裡多多少少都存在著某些蟲,而人與蟲就處於「共生」關係,除非蟲師已失去與蟲的抗衡力量,否則蟲是危害不了蟲師的。所以,蟲師才找得到蟲囉!
繡對於銀古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雖然繡不是銀古的母親,但卻有著母子般的感情,而銀古又因為繡的緣故才得以成為蟲師的,但所付出的代價卻是忘了他的本名「阿善」,忘了繡這位亦母亦師的人,而且一夕之間頭髮變成白色,也失去了一個眼睛。
ㄚ今並不想談太多劇情,因為光是聽ㄚ今說故事,一點都不好玩,去看漫畫或看電影還更精彩。
前面稍微談了銀古抓蟲的過程,也提了繡,其實還有淡幽〈蒼井優〉及虹郎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
銀古之所以能抓蟲,不僅天賦異稟,更因為他多了點愛世人及大地的仁慈之心。銀古與繡那段牽扯幾十年的情,縱使遺忘,仍然感恩,相互救贖。而與淡幽那若有似無的男女之情,雖然虛幻,仍叫人生死相許。虹郎呢?雖是偶然的邂逅,真切坦誠的友誼,直讓ㄚ今有個感慨「朋友,這樣就值得了!」
整部片子,畫面所見,在在充斥著「愛」與「情」的影子,並不是那種叫人熱血噴張的感情,而是細細從皮膚滲出、內心湧出,而慢慢的擴散至全身的感覺。欣賞本片時,並不覺得看的是一部改編自漫畫的電影,而是一部充滿了愛的虛幻電影,說它虛幻嗎?可是卻處處能探入觀眾最深層的感情。ㄚ今並沒看過「蟲師」漫畫書,所以無法將書與電影作比較,只能就所看的電影,說出感覺而已。
其實本片除了劇情吸引人之外,特效的處理真讓人耳目一新。讓我們不得不配服導演〈大友克洋〉的功力,竟能將漫晝與電影、情與愛、人與大地、現實與虛幻、真實與特效,處理得如此流暢,讓人印象深刻。《蟲師》雖是一部另類電影,但仍值得各位掏出口袋裡的錢至電影院觀賞,保證收穫多多哦!
用你的心去看《蟲師》,用你的情去感受《蟲師》。回首人生,得與失之間,欣喜?還是悵然?無私與無我,才是你快樂的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