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非常難得,有五部大陸新一代導演最近一兩年來所拍攝的電影,以《真情影展》的名義在絕色影城上映,包括《我們倆》、《王首先的夏天》、《楠溪江》、《白色梔子花》、《我的母親趙一曼》。當中我有機會先看了《白色梔子花》、《王首先的夏天》還有《我們倆》。這三部作品讓我個人非常的驚豔與驚訝,對岸如此這般,有計劃的以母雞帶小雞,師徒制方式,在培養有實力而優秀的編導人才,成果相當豐碩(每部作品也都在品質與國際影展上得到等量的的肯定)。
反觀我國,自從那位誇口一年要拍100部國片的新聞局長下台後,到今天為止,台灣今年已上映的國片,真的是用手指頭就可以數出來。如果以我之前看的同樣關懷本土、關心弱勢族群,有拿到輔導金的-《心靈之歌》來做比較,其結果可能會讓人汗顏。這不是滅自己威風、長他人志氣。其實,一直以來,台灣各行各業也幾乎面臨跟電影工業一樣的問題,都是要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局面,這聊下去可能寫一萬字都講不完,所以,先擱著吧!呵呵!
我們先來談談這三部不錯的電影…《白色梔子花》、《王首先的夏天》還有《我們倆》。
三部電影都讓我有一種內地經過都市建設之後,對於過去歲月的緬懷與展望未來的感覺。一個是職業的眷顧-《白色梔子花》女主角的戲子身份(式微的傳統藝術),一個是老人與老房子-《我們倆》胡同裡的人、情、事、故的情感發微(傳統中國人對養育父母的用心),一個是對即將逝去的年少時光與臨近工業區小城鎮的最後一瞥-《王首先的夏天》一個少年電影夢的瘋狂行徑(夢想破滅之後要如何面對嚴酷的生存考驗)。
三部作品裡面常會有間歇性的大片風景的空鏡頭出現,很像是對即將劇烈改變的大陸河山,藝術家們忍不住張開眼睛,狠狠的、強烈的看上最後一眼的感覺。另外,還看得出他們資金有限的情形之下,仍努力拼湊出大場面的用心。如:《白色梔子花》的槍戰以高角度取天空為背景,還有以兩三隻槍帶過、空襲逃難以劇場中人的竄逃帶過…。《我們倆》則是全部集中在那棟老舊房子底下拍完所有的角度與可能性。底下分別寫寫三部片的心得:
《白色梔子花》裡面最讓人激賞的,當然是集編、導、演、唱於一身的-姜麗芬,她前面火紅的時候越劇名伶的扮相與她一開始出現的中年婦女模樣,不管在眼神、笑容、面貌、身形、走路、舉動、聲調,都經營的非常成功與層次分明有說服力,尤其。她本人那麼年輕,可以完全揣摩出一位為愛失去一切的女子,因為故人來訪及村裡有戲班子來表演,而翻騰出早已如風的過去,但卻令她永遠無法遺忘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其心境起伏、前後的對照,要是有機會報名金馬獎是很有封后潛力的。而難得看到的吳大維在戲裡飾演一個在外國留學的大學生,也相當稱職。這部戲也算是在三部電影中技巧比較複雜的作品,牽涉到的美術、戲劇、表演等元素也較多元性。整體的風格相當穩健,完全沒有出執導筒者的生澀、不知所云或者自溺。
片中有相當多令人感動的橋段,如她與小孩的互動、她在田裡的農作、與她情人同為醫生的丈夫知道事實之後放手讓她去的反應、與眼盲的婆婆之間的小小動作,而讓我流淚的片段,是她拿給梢來過去教她戲的老師父訊息,一位戲班班長的幾顆剛綁出來的粽子的時候,那種濃濃的鄉下人情味,讓我完全克制不住。最後還有與老師父因戰爭相隔兩地之後十數年宛如天人永隔的相見。中國人不會摟摟抱抱、親來親去,但是那種見面無語的熱切,的確是憾動人心的。
當然,還有那不可能再一次的愛情,導演也很大膽的使用讓自己見到已逝的情人,現身劇場的超現實後設,而她自己在長廊裡欲見而不能見的獨戲,則足足用盡了最後的10分鐘。逼真、壓抑到讓人覺得可以完全感受主角內心感情與理智的百般糾纏又難以割捨的拉扯、痛苦,幾乎讓觀眾無法招架。
我相信這部電影,會得到更多女性同胞給予同情與心有戚戚焉的感嘆。個人相當驚嘆、喜愛導演姜麗芬的才華與推薦給大家必看的佳片之一。(上)
【白色梔子花】參展得獎紀錄:2005柏林影展青年導演論壇、義大利亞洲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
【白色梔子花】劇照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