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死亡筆記本後篇觀後感(含大量劇情,欲觀者請自我斟酌)2006.11.23

在觀賞初篇時,我尚未看過漫畫原版,印象深刻的是,電影節奏與敘事有一新觀眾耳目之感。它沒有出現日本電影或連續劇裡,常常讓人垢病,煽情而聲嘶力竭式的演技;而初登場的兩位年輕男主角鬥智橋段,表現雖尚為生澀,但仍讓大家在腦海裡留下鮮明形象,並出現預期與期待心理。電影整體成績,不管在視野、創意、CG動畫上,都有讓人致為激賞的出色成果;而這一切,絕大部份應該歸功於編、導傑出優秀而努力的表現。

但是不幸的是,所有前篇沒發生的問題,卻在後篇一一浮現,這真是讓幾乎快變成死亡筆記本信徒的我,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前篇大功臣,到後篇卻變成最大的罪人。“L”與“月”兩位主角,看得出他們對角色成長與完整性掌握的更好,其他演員表現也尚稱職。獨獨腳本上,出現兩大致命傷:1.筆記本使用者的行為,終於觸怒與觸犯了人性的底限,月竟然在最後寫下父親的名字,這已經讓觀眾超越欣賞的樂趣,被拉回現實對自我信條選擇的一大挑戰,我聽到自己內心對之嗤之以鼻、無法置信,現場觀眾也是一片嘩然聲中,似乎還夾雜著憤怒的情緒。

雖然弒父情結或情節,在藝術創作題材及歷史上,屢見不鮮。但是,他們可以是希臘神話傳說,可以是政治上豪取權力的必要,可以是報復與反抗父權。但是在這裡,夜神父親強大慈愛的形象,有若一般廣大父親身份的等同,他先是盡力維護自己小孩絕非奇樂的信任,諄諄教誨何為正義並以自身為榜樣。後篇一開始,更是一身勁裝,衝入人群不畏生死,搶救自己的女兒。而身為一代奇樂的月,也是擔心害怕自己妹妹與父親的安危,被二代奇樂瘋狂殺人行為而意外波及。

但編劇最後在缺乏更佳背景之下,不管是因為劇情轉折的需要,或是想製造更驚人聳動的效果,還是想要挑戰觀眾對罪惡接受的底限,月於是就如此這般順手寫下自己父親的名字,一方面觀眾情感認同上無法接受。再一方面,就算編劇希望大家更加認知月的喪心病狂,人人得而誅之的大快人心。但是對照真正呈現的戲劇效果,恐怕編劇的過失是無法得到原諒。因為月在得到筆記本之前只是一介平凡、聰明有正義感的年輕人。雖然大家一步步跟著他慢慢進入那邪惡的地獄裡,但畢竟仍是以藝術、漫畫、趣味的角度來欣賞,如此將觀眾隔離出電影氛圍的作法實為不智,並讓人覺得是編劇的江郎才盡、喪心病狂,而非千千萬萬以奇樂為名者。

2.雖然最後月以符合漫畫原版裡的結局,仍由死神路克親筆寫下他名字來賜死,但他那一大段心臟痲痺發後的演講,不單單沒有令觀眾得到理解與同情,反而得到此起彼落的訕笑。因為導演在先前已示範過太多病發者一瞬即斃的畫面,唯獨身為主角的月可以邊叫邊說,整個情境煞是令人啼笑皆非。更不用說,在這在之前另一大段父親、月、L,將近20分鐘令人生懼而長篇大論的辯論,似乎所有讓人害怕的日片缺點全部還魂,並將格局拉回有如連續劇的品質。月的死,一點也沒有讓人得到淋漓盡致、同仇敵愾或罪有應得的快感。雖然“L”的犧牲,顯得是有價值而令人不勝欷歔!

整體而言,本篇失去前篇讓人佩服的精簡剪輯、明快節奏,並有場面明顯縮水的問題。所有二代、三代奇樂下手的對象,似乎只局限在日本本土,與前篇整體宏觀、國際參與、大件事的格局,真有恍如隔世之感,這絕非我所期待的死亡筆記本後篇的電影版作品啊!其它問題我想也就此打住吧!唉……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