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聞天祥老師所寫的有關於電影鷹與男孩的影評,特別貼出來與大家分享。這部電影看完讓我說了一句話:『你可以以任何想得到的讚美詞,用在它的身上』。這絕非溢美的話語,它甚至於讓我覺得今年沒有白白渡過的感覺。呵呵!肯洛區導演早期的作品,並不因時間的考驗而失去他的光采,反而讓人覺得更加佩服而彌足珍貴…^^
波蘭電影大師奇士勞斯基曾說當他看過肯洛區的【鷹與男孩】(1969)後,如果有機會他願意跟在肯洛區身邊,就算幫忙沖咖啡都好,因為他想看看肯洛區是怎麼辦到的。台灣影迷何其有幸!因為在今年金馬影展,我們終於得以見到這部傳說中的逸品。
嚴格說起來,【鷹與男孩】的頭尾都很平凡:電影開場,映入眼簾的是男孩與已經成年的哥哥擠在一張床上不願起床的掙扎;電影結尾,生活一樣要繼續過下去。然而這看似不夠轟轟烈烈也沒太特別的生活即景,卻點出了這部電影、或者說肯洛區作品中最迷人的特質。
男孩的生活幾乎都在家庭、打工和學校中度過。他的單親媽媽和已經成年的哥哥會泡在同一個酒館,媽媽在尋找有可能的長期飯票,作礦工的哥哥則在揮霍他的青春。這家人的戲極其自然,還在等待幸福的母親和兩個兒子之間的關係,非常準確地反映了他們的年齡狀態與親子關係間的矛盾(作母親的會和大兒子在酒館裡對罵,因為在這裡他們都是成年人;但是在面對小兒子的哭泣時,她又要以母親的身份斥喝大兒子的不是)。
男孩和哥哥年齡有段差距,瘦小的身材又常讓他在學校被同學欺負。肯洛區花了非常多篇幅拍校園,幾乎每場戲都令人過目難忘。例如瘋狂迷戀足球,表面上要教學生踢球,其實是為了滿足自己扮演慾的老師(他會穿上仿冒知名球星的球衣,號稱自己是某某某),不但比賽時賴皮,甚至還把輸球的怨氣發洩在男孩身上,不成熟的威權假教育之名遂其暴力,讓人不勝欷噓;或者是一個來傳話給校長的同學,卻莫名其妙被當作問題學生跟其他同學一塊被處罰的場面,多少讓人聯想到楚浮的成名作【四百擊】,卻在荒謬之間,明確地表達對體制的質疑。
學法律出身的肯洛區在看待規矩紀律這件事上,不但不盲從,反而更加質疑條文與執行永遠及不上人性複雜,因此往往成為落井下石的幫凶。但這並不代表他會因此一竿子打翻整船人!當男孩在課堂上有點半被迫地上台講述他如何訓練老鷹時,平日沒自信的男孩說著說著逐步散發出來的神采,以及聆聽的同學與老師從起鬨到專注的變化,無疑是相當迷人的時刻。而這個老師在男孩打架時的適時解圍,以及之後要求去看男孩訓練老鷹的反應,甚至還帶有一點幽默。
本片原名「凱斯」,是男孩幫老鷹取的名字。但與其說這部影片要描述老鷹與男孩的感情,不如說是透過飼養跟訓練一隻幼鷹的過程,反應男孩的生活。沒有好萊塢通俗劇的煽情與強調動物主角的通人性,而是藉此呈現一個男孩平凡生活的悲喜。透過老鷹建立起的夢想和成就,似乎讓他在看似沒有未來的生活找到一絲希望(最後那場就業輔導的戲令人印象深刻,為影片下了一個令人不禁思索的註腳),但希望的破滅卻來得何其諷刺(他因為沒按哥哥的指示去買馬票而引來報復)。
肯洛區不僅將英國憤怒青年電影的傳統帶到一個更深刻的境界,更在這部年輕時代的作品裡展示了他鞭僻有力、批判與動人的魅力俱全的創作特色。當時年僅15歲的主演者大衛柏德利(David Bradley)表現可圈可點(其實片中有不少是他真實生活的寫照),建立了一個近乎尚皮耶李奧在【四百擊】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