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2017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得獎理由撮要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於2018年1月14日,經歷了長達九小時的激烈討論及三輪投票,選出了第二十四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的五個獎項及八部推薦電影。

2017年曾在香港戲院作首輪公開售票放映,並於一星期內上映不少於五場,符合候選標準的香港電影共六十六部。最後環繞討論的佳作,主要不離十至十四部。

許鞍華導演的《明月幾時有》先拔頭籌,獲多數評審讚賞,奪「最佳電影」大獎。「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的決選過程中,《相愛相親》與《蕩寇風雲》兩部影片各有支持者,票數相當接近,經過再三投票,最後由張艾嘉憑《相愛相親》奪得「最佳導演」獎,而《蕩寇風雲》則奪得「最佳編劇」獎。

「最佳男演員」及「最佳女演員」亦爭持激烈,最後倉田保昭以他在《蕩寇風雲》的老練演出,力壓《以青春的名義》的吳肇軒、《黃金花》的凌文龍、《明月幾時有》的永瀨正敏,以及《相愛相親》的田壯壯,首次奪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殊榮。鄧麗欣亦憑《空手道》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出,擊敗《黃金花》的毛舜筠、《以青春的名義》的劉嘉玲、《失眠》的衛詩雅,以及《29+1》的周秀娜,成為今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女演員」。

* 為了把評選大會的火花延續到大會之外,本會特設公開論壇,定於2018年1月21日(星期日)下午2:30假電影文化中心(九龍土瓜灣馬頭角道40號東南工廠大廈11樓A3室)舉行,與公眾討論今屆獎項的結果及交流意見。公開論壇以粵語進行,免費入場,歡迎各界人士出席。


﹙排名不分先後﹚

  最佳電影 最佳導演 最佳編劇 最佳男演員 最佳女演員

明月幾時有

相愛相親

蕩寇風雲

 

空手道

地厚天高

許鞍華

《明月幾時有》

 

張艾嘉

《相愛相親》

 

陳嘉上

《蕩寇風雲》

 

杜汶澤

《空手道》

 

彭秀慧

《29+1》

何冀平

《明月幾時有》

 

張艾嘉、
游曉穎

《相愛相親》

 

熊召政、
王思敏、
譚廣源、
吳孟璋

《蕩寇風雲》

 

彭秀慧

《29+1》

 

邱禮濤

《常在你左右》

倉田保昭

《蕩寇風雲》

 

吳肇軒
《以青春的
名義》

 

凌文龍

《黃金花》

 

永瀨正敏

《明月幾時有》

 

田壯壯

《相愛相親》

鄧麗欣

《空手道》

 

周秀娜
《29+1》

 

毛舜筠
《黃金花》

 

劉嘉玲

《以青春的
名義》

 

衛詩雅
《失眠》

明月幾時有 張艾嘉

《相愛相親》

熊召政、
王思敏、
譚廣源、
吳孟璋

《蕩寇風雲》

倉田保昭

《蕩寇風雲》

鄧麗欣

《空手道》


以下為各獎項的得獎理由撮要:
最佳電影:《明月幾時有》
在合拍片固有規範下,自製屬於這片土地的「港式主旋律」,借抗日戰爭期間一群小人物為保家園義不容辭,彰顯亂世之中人人自我犧牲的無畏精神,目光尤放在多位女性角色身上,筆觸溫婉細膩。許鞍華延續她一貫的人文關懷,借歷史遙遙寄語今日香港,感人至深。

最佳導演:張艾嘉(《相愛相親》)
張艾嘉重歸本色,透過三代女性的情感糾葛,處理箇中家庭倫理關係,反映城鄉差距與世代分歧,目光超越地域,放諸華人社會皆準。由母女衝突、老夫老妻的中年窘境,到代際間的理解與包容,導演純熟駕馭題材,情感豐富立體,細緻中見尖銳。

最佳編劇:熊召政、王思敏、譚廣源、吳孟璋(《蕩寇風雲》)
從兵器、陣法到戰術的描寫,皆還原古戰場兩軍對陣的實感,一反華語片處理歷史題材的因循態度,人物劇情有根有據,揭示倭寇為患的背景成因更是銀幕罕見。直接點出在全盤腐敗的官僚體制下,幹實事也必須懂得妥協及同流的政治手段,對歷史的反思和內省殊不簡單。

最佳男演員:倉田保昭(《蕩寇風雲》)
扮演倭寇的軍師主帥,演出層次豐富,活現一個多謀善斷的日本武士。作為終極反派,前段不動如山,後段突發雷霆,展露出資深動作演員深厚老練的功架,非凡的壓場感令人震懾,突顯倭寇的兇悍,讓戚家軍陷於苦戰更具說服力。

最佳女演員:鄧麗欣(《空手道》)
一次剛柔並濟的演出,由執著、發晦氣、做白日夢,到回到道場,擂台上的苦戰,拳拳到肉忍痛上陣,情感上收放有度,為角色注入個性和態度,恰到好處。戲裡戲外的個人成長互為對照,打破既往形象,脫胎換骨。

推薦電影
《蕩寇風雲》
謝絕廉價民族主義,敵我描寫立體分明,資料搜集鉅細無遺,戰爭場面重視戰略應用,並非勇字當頭或單打獨鬥,突破華語古裝戰爭片的傳統視野。從戰場到官場,對有志之士如何在腐敗政局自處並完成大事,見解不落俗套。

《相愛相親》
張艾嘉集大成之作,感情細膩,洞察人情,拍出生活感及感染力,對不同世代的男女婚戀、女性處境、情感糾纏有更現代的體會。三代倔強不屈的女人,各有相異也有相同的面貌,面對自身不同的煩惱,在排拒中反省學習,見證女性包容的能量。

《空手道》
以空手道作為修行象徵,在自我放棄的邊緣重拾信念,一路自我覺醒,體現「拳禪一如」的精神,勵志人心。杜汶澤全方位參與編導演,反思定位,重新出發,戰鬥到底,帶領一眾小人物在道場內交鋒,在食桌上交流,豐富社會閱讀,為香港本土注入鬥心。

《常在你左右》
紀念《陰陽路》二十年,回到初衷,重拾此系列借靈異寫人與人關係的傳統,一場車禍帶出多段難忘愛人與親人的情感執著,生離死別雖然難捨,終須釋懷。邱禮濤親自編劇,把段落性的故事,有機地串連起來,結構紮實。

《悟空傳》
家鄉花果山被天庭破壞,悟空、天蓬與楊戩等新生代與天庭對著幹,合力破壞「天機儀」,隱喻受盡壓迫的現況,年輕人沒機會向上流動,政治上也沒有出路,奮力反抗成唯一救贖。在大型特技合拍片裡注入一絲香港自主意識,尤其可貴。

《地厚天高》
短短一年時間的選舉過程,從抑鬱到熱情,終歸難免寂寞,悵然若失,從政道路上磨蝕多少靈魂與意志,盡在近距離的特寫與空鏡下記錄。卸去媒體網絡的公眾形象塑造,擺脫政治立場的束縛,企圖還原一個年輕領袖的真實面貌,引發世代共鳴。

《29+1》
改編自導演同名首本獨腳戲,兩個準備踏入三十關口的女生,面對突如其來的人生轉折與生活打擊,通過一間小室,隔空心領神會。從〈早班火車〉到《日落巴黎》等時代符號,恰是一趟七十後的懷舊與療癒。

《殺破狼‧貪狼》
由父女矛盾開始,因愛女心切反令女兒走上絕路,到最後的絕望與報復,延續《殺破狼》系列的宿命主題、孤女情節與黑白難分的世界。在文戲方面營造天地不仁的悲劇氛圍,更以洪金寶的武打場面設計,嘗試保留港產動作片的優勢。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每年均透過討論配合投票的形式,選出上一年公映電影的各個獎項及推薦電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強調以專業角度評審,輔以具透明度的理性討論,討論過程均記錄在案,並將輯錄刊登於年中出版的《香港電影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