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國城老師談「蔣經國的時代」20180113


所謂「蔣經國的時代」是什麼樣的面貌?
神話的「塑造過程」,有時候比「神話的內容」對社會的影響還要來得大。因為一個神話被塑造出來之後,之後的人要扭轉經常是非常困難的―首先你要說服大家,他們相信的東西其實是神話,因為那可能已經成為很多人賴以為生的價值,讓人對自己過去堅持的價值產生懷疑,這對大多數人來講是很難面對的情況。

【蔣經國對台灣社會「表面化」的影響】

蔣中正跟蔣經國父子,雖然都是在台灣實施威權統治的獨裁者,但是兩人仍有基本的不同。

蔣中正在1949年底,曾經聘請一批日本教官來到台灣,後來稱為白團。因為當時國軍將領指揮作戰的能力普遍很弱,所以這批日本教官主要是在1950年2月成立的「圓山軍官訓練團」,指導國軍校級軍官及將領如何實施大軍作戰,還有各種指參作業。蔣中正當時把日本教官找來的時候,曾經跟國軍內部有個專門的講話,跟自己手下的高級將領講得很清楚;他這些講話,都刊登在《蔣中正先生在台軍事言論集》三巨冊。他說,現在你們看到我請日本教官,很多人心裡面是不太高興的,認為日本不是戰敗國嗎?可是你們要捫心自問:日本真的是被我們打敗的嗎?第二,蔣中正說他來到台灣之後,看了許多台灣的重要建設,譬如日月潭水力發電廠、阿里山鐵路,那都是日本在台灣興建的,他說日本能在台灣達成這樣的成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定是有非常妥善的計畫、堅定的毅力才能完成。對日本當時的作為,他是以非常正確的態度在進行評價。

但是到了蔣經國的時代,這些反思就很少了,蔣經國時代,第一是比較仇日,第二個是台灣各方面宣傳的味道、政治上的宣傳更厲害,所以蔣經國時代成長的人,反而對台灣的了解可能是更少。所以雖然很多人對蔣經國的評價是高過他爸爸,可是實際上他對台灣歷史、社會的扭曲,以宣傳為主,而比較不務實的情況,其實可能比他的父親來得更加地嚴重。

台灣在蔣經國解嚴之後,那個年代對於自由民主開放的概念,很快地就普及人心,而且一直到現在大概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是這就是蔣經國時代對台灣最大的影響―表面的東西確定之後,深層的內容反而不太思考。譬如說,台灣是不是應該更加自由、民主、開放?對。台灣現在比起那個年代是不是比較民主、自由、開放?這個也對。於是,這就很容易被導成「我們這樣就夠了」,或者是說「國民黨對台灣民主有所貢獻」―這個貢獻當然是來自於蔣經國。蔣經國的這種影響力就從這邊開始樹立起來。傳統支持國民黨的人,當然不會不支持蔣經國,現在這些認為台灣應該自由民主開放的台派,也多半認同蔣經國,這就是蔣經國最神奇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提倡了一個價值,可是又非常成功地只是在表面;現在台灣很多人思考事情,也就還是只停留在表面的層次。

【台灣應該要有「回顧蔣經國」運動】
台灣一直到今天,關於蔣經國和他政策的討論還是非常少。而且有人會去對蔣中正的銅像噴漆,而不是蔣經國;一方面蔣經國沒有什麼銅像,當然在那個時候他也稍微開明一點,就是盡量不要再豎他的銅像,所以噴不到;雖然他還是有頭寮這個墳墓。但更重要的是台灣人對他的尊敬超過蔣中正。事實上要檢討,就要對蔣中正、蔣經國父子一起檢討,但是現在好像完全轉移到蔣中正身上,蔣經國好像就都被放過的感覺;不但放過,甚至於說還是推崇的對象。我認為用一個更加公平、客觀的態度去從頭檢視蔣經國,對台灣是更加的重要。因為蔣經國時代出生成長的人,目前還在這個社會居於主流的地位,意見形成的地位,這是很清楚的。

譬如說,蔣經國在1964年出任國防部副部長,1965年擔任國防部部長,從那時他逐漸開始掌握台灣政治的實際權力。1969年他擔任行政院副院長,開始真正進入蔣經國的時代。1965年出生、成長的人,到現在來講,差不多是40多歲到60歲之間的世代,這一代的人,是現在台灣社會的主力,被蔣經國影響最深,所以要改變台灣社會的問題,一定要優先把蔣經國拿出來。蔣經國時代到底對台灣社會有哪些影響?我個人覺得,如果有的話,應該要有一個全面的檢討,就是「回顧蔣經國」的運動,雖然可能會有資料跟資訊不夠充分的問題。

目前來講,大家一講到十大建設,就會直接連結到那是蔣經國的貢獻。十大建設到現在幾乎也都還在使用,當然十大建設在當時來講,是有非常重要的政治宣示功能。這就會有人說,蔣經國做了這麼多事情,不是更應該要感謝他,要肯定他的成就嗎?這就涉及人對政治的概念。沒有錯,蔣經國做了這些事情,可是資源從哪裡來?不是你我的錢嗎?這是來自於我們的錢、我們的資源、我們的土地,這有什麼好感謝的呢?說不定更應該質疑的是:怎麼這麼晚才做?還是它的路線應該檢討。他興建這些東西,當然應該給他一定的評價,但是要大家感謝他,沒有那個必要。

其實台灣人自己有太多的惶惑是可以去研究、去討論的東西,為什麼會有這些東西?為什麼會有這些事情?其實這些都跟外來政權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