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代貼:是光影的飄流使你轉向嗎?-《他和她的男人》作家/影評人 吳孟樵

我一向喜歡不少法國片,他們談情說愛的方式很特別。到巴黎去,路人熱情得很! 豔遇,對初來乍到的外國人而言,簡直是家常便飯。但國內片商經過選擇的電影,總表現得很內斂、有品味,當然,還有更多很開放很養眼的法國愛情片。

『他和她的男人』,中文片名比法國原片名更有想像力,教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關於愛情的想法,每個人都可以羅列一大串,但多半只是想像中的條件之說。愛情的觸動,豈是這麼容易發生?豈是這麼容易維持?要知道迷戀或吸引力的保鮮期是大自然的限制。可是,因為它的滋味甜美如蛋糕,各有不同口味,永遠引得人想品嚐。

但,這就是愛情嗎?於是,不斷有創作者以此為題材探討,各有奇趣。

談情說愛不只是年少者的幻夢,導演以中年轉性為主題,這樣的 例子,在現實生活裡應該不少 。會「突然」發生這樣突變的事,通常是對自己的了解不見得多,有時還真得碰對人開啟。只是,絕大部份的人社會化太深,制約受限,或因未曾受過深層誘惑而不能體驗某些愛。

我一直認為談情說愛真不見得是性別問題( 雖沒經驗過轉性戀愛的困擾) 。愛情是否真存在?如果有人問我,我總會很掙扎。因理性的緣故,我總是這麼說:我相信呀,但它會質變。質變又分很多種,未必是不好的事。愛情總被創作人美化,或因當事者的固執認定,或因習慣。多數人認真、如常生活著,只有身心靈敏銳者才會處於較深層的思考。

質的吸引,及某種特殊的情慾感一起迸發 ,就是愛情?或者是欣賞?兩個男人,不同的性傾向,一個是單身gay,名叫:雨果(多普遍性、又具文藝氣息的名字);一個已婚,名叫:費德烈。他倆光是坐著聊天,費德烈就會那麼快轉性迸發發愛情?如果多了思念感,再不能對妻、對任何人有興緻,就該認真思考這是不是愛情了。我猜,觀眾看過這部片後,會思考這樣的問題。再仔細回顧,當費德烈第一回去按雨果家門鈴,邀約赴家庭晚宴時,眼神已透露出他對雨果的好感。

『他和她的男人』這部電影拍得很唯美,絕對是特色。以幾個特點而言:

攝影:兩個男人在一大片金黃色的向日葵花田走動,與花田相較,他倆小小的身影像是遺世獨立。好幾個場景可見漂亮的光影流動著。流動 ,象徵內在的質疑與變數。凌晨、白日與暗夜,各具心性不同的生活面向 。

場景的設計:如牆上的字 、字會隨光影移動、大門口時飛的布簾 、游泳池 、兩男談話的椅子。他倆各坐兩張不同樣式的靠背大椅,身後及旁邊各一張椅子,都是餘下的位置,顯得很不重要也不顯眼。

對談內容 : 雨果說:「死亡是完美的 」,我倒覺得死亡是世間最神秘的事。又例如歌唱裡令人感觸且反覆唱的詞~~從天上俯瞰,才知人生是個大錯誤。雨果的特質吸引費德烈,就在好幾場兩人獨坐院落椅上聊天時,雨果的問話、家中極簡又具特殊性的擺設,如寫在牆上的字不多,卻讓人驚喜不能獨自發出聲音的文字,居然會隨著陽光的變化,流動出不同的聯結。而屋頂裸身環抱自己,如男似女的裸身人畫像,雨果說:他是天使。雨果喜歡裸泳、跑步,深夜去gay bar。他的生活完全顛覆已婚男費德烈對自我的認知 ,他害怕面對自己嗎?他只是要個賢妻良母嗎?他一直以為這樣的生活才叫做完美嗎?疑惑與思考,甚至是莫名的思念,擾亂了他的心緒。

演員:或許會有觀眾質疑中年男子演起來,畫面會「好看嗎」?不必擔心這點,他們演得很稱職又自然。片中戲份很少的小小少男、和雨果歡愛的美少男,他們都有種兩性混合的美,似是導演有意呈現給觀察欣賞的畫面。片中很搶眼,愛扮蒙面飛俠的小童星,大眼慧黠晶亮,有他出現的鏡頭都很有趣。夜裡,趁爸爸在門外與雨果叔叔聊天,他跑到媽媽的床上自然躺下。媽媽說:「這是爸爸的位置」。他說:「我長大後要娶媽媽」。這樣的童言童語並不意外,不少小男孩的確是把媽媽當成最親愛的伴侶。意外的是,當媽媽說 :「那爸爸呢」?小男孩回答:「我要殺死他,還要殺死~~~ 」。這是小男孩想對媽媽親密獨享的自然念頭,若再以佛洛伊德的心理學來做論述,可又是長篇大論的好題材了。媽媽後來的崩潰、歇斯底里的裸身在樓梯間哭泣問丈夫的那場戲,演來真實又淒厲慘然,教人同情。曾聽過類似的那種情景,太太感覺先生的心另有他人的瘋狂行徑。一直不太能理解她們為何不多思考,不多做深入談話,甚至成全對方?

西班牙電影『男得有情天』( Second Skin ) 也是太太突然發現丈夫愛的是男人,她的心情轉折與處理態度很值得推薦給觀眾一併滋養對情感的多向思考。 這些演員都很傑出啊!即使是老人的情愛問題,導演也沒錯過,例如:老婆婆和雨果從偷吃蛋糕再談到失去丈夫十五年後,已不可能再有愛情的那番對老夫的思念。他們以蛋糕、肉體、愛情為話題,明顯可見雨果對情感,或說是同情人的敏銳度。他聰明的以蛋糕做他倆話題的結束。蛋糕是啟點也是終點。雨果也具正義感,他解救了被鄰居老人想強強暴的女傭。這名有妻的老男人,對比老婆婆的深情,也點出老人的情愛心理。

若要說這部片有什麼缺點?那就是:太〝營造〞 、太經過〝設計〞。但哪部片不是經過一番思慮拍攝的嗎?因拍得美,也就令人覺得:好!

他倆雖互受吸引 ,卻只在雨果將離別時,費德烈顧不得是深夜,走去大街找他,他只把鼻尖輕緩地靠向他的臉頰附近即馬上離去。那種感覺是:說不出、不能行動的愛戀。不捨的感覺很好!點到為止,更有無窮盡的意味。尤其是當時他倆的身影各自斜映在路面,既真實又虛幻落寞。想想,他倆最親密的接觸可只有一場戲:費德烈腳踝扭傷,仍堅持赴約和雨果去晨跑,真走不動了,雨果揹起他。他倆走入最美的金黃向日葵花田,花田如海如霧的景像,美得令人屏息!費德烈或許是感覺終於到家了、放鬆了、或許是想停留在心儀者身上的時間,他竟情不自禁的在眾人面前,把頭埋在雨果肩上,他毫不考慮到家人鄰居的反應,其實是最真摯的情感流露。這幕戲,竟成為他倆唯一肢體最接近的機會。除了費德烈曾經悄悄地為雨果把翻出衣領外的標籤,輕輕地放回衣領內那場戲以外。這都是極細微的情動。直到妻的崩潰,他才深明自己的轉變:一種重新被改造過的情,只能放在心底,永遠不能突破界限。夫在行為上沒背叛妻 ,但也回不到過往的恩愛。妻會崩潰至此,也是前幾場戲,充分顯示他們有多恩愛。愛,把妻陷溺在不可預期的變數裡。

雨果與原生庭的糾結,也是吸引我的劇情之一。 讓我想到同片商發行過的電影『寂寞愛光臨』的父子關係,雖然,父子的糾葛情結不同。也讓我聯想到『窈窕老爸』,想變性的兒子不能被原生家庭接受。雨果與父母的關係,僅以他與媽媽通電話,以及和費德烈的談話了解一二。直至影片即將結束前,雨果的女兒出現,對話未明,但觀眾可揣想雨果的爸爸為何當年把他逐出家門。

雨果到醫院探視即將死亡的爸爸,他跟著爸爸做深沈的呼吸,這個強烈的動作,對應他之前和費德烈的談話。接著,他躺到已不省人事的爸爸身旁,雨果弓軀著身,回歸幼子心。童年,誰沒老躺到父或母身旁膩著的經驗。

我一向頗喜歡看討論家庭關係的影片或書籍。這部片,少少的幾段描述原生家庭的心結,已讓我深嘆愛情很能讓人愉悅,但原生家庭是否歡欣、支持、愛,才是最影響人的內心深處。有結很難解,但只要有機會,親情會把怨拋掉,重新面對親人。

因這部片,聯想到幾年前的加拿大電影『夜幕低垂』,女神職老師已訂婚,看似人生將在可預期的軌道順行,哪料,形態姣美,隨團四處演出的女舞者,讓這位女老師「離經叛道」,膚色一白一黑的女性,完全不同的生長背景,看似不可能的事,就這麼發生了!

雖然基督教義反對同性戀,但同性愛已越來越被世人接受。藉此片,重申我曾在自己的書上引用過的一句話,對愛情做寬廣的心去接納,那就是二十世紀初,英國的布朗斯貝利社群的信念:愛你所愛,與你選擇之人同居,無論對方的生理性別或其他種種……

影片裡有一大片向日葵花田 ,這是重要場景,花,既是〝向日〞,又是金黃色彩 ,或許能有撥雲見日的時候吧。

費德烈抱起睡熟的兒子(扮蒙面俠那位),口裡不斷地說:爸爸很脆弱,還需要長大,還需要長大。

男人內在的苦,或許常被隱藏住,為了維繫一個正常歡欣的家,男人必須是陽剛的。費德烈在雨果揹他的那場戲,可以舒緩,可以是個孩子,或說是個柔性者,被保護著。

無論是費德烈還是雨果,這兩個男人在自己的婚姻或原生家庭裡,顯見的是:都有被宰割的危機。是否顯示:男性 / 雄性動物的生存焦慮一直是存在的。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