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梁良影評 : 東南亞電影新勢力

原文出處 : http://blog.chinatimes.com/c4liang/archive/2007/12/01/222494.html

曾幾何時,台灣電影是亞洲地區最璀璨的一顆明珠,深受國際影壇重視。然而,當亞洲各國的經濟從金融風暴的打擊逐漸復甦時,他們的發展也跟著突飛猛進。東北亞的韓國電影早已經把台灣電影拋離了幾丈遠,不把我們當對手。如今,台灣電影的「同班同學」,已變成昔日被我們看不起的東南亞電影,包括泰國、菲律賓、印尼、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的影片。若以平均分數來衡量,泰國應是「前段班」的學生,而台灣則怕已成為「後段班」的學生了。

在此情況下,今年的台北金馬國際影展適時策劃了一個「東南亞新勢力」的專題,選擇了十多部近年在國際上深受重視的東南亞各國影片集中放映,加上獲得本屆金馬獎提名角逐的新加坡片《881》和《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終於逼得一向「眼睛只向內看」的台灣電影界不得不正視「別人的發展已超越自己」的殘酷現實,從而反思該如何洗心革面、反敗為勝。

就筆者所看到的一些影片,可以歸納出一些近年來崛起的東南亞電影的共通特色,值得我們重視和學習:

1.兩條腿走路,電影的藝術性與娛樂性兼容並蓄。在拍所謂的「藝術電影」時,他們的導演除了重視個人風格的追求,也照顧到影片的觀賞性,力求「作者」與「觀眾」的雙贏,這種創作觀念相對於很多台灣電影導演「只重視自己而輕視觀眾」的偏執無疑是進步和開放得多。像拍攝《愛情保鮮期》(Ploy)的泰國導演彭力(Pen-Ek Ratanaruang),和被選為本屆金馬國際影展「焦點導演」的馬來西亞女導演雅絲敏阿莫(Yasmin Ahmad),都是成功的好例子。

2.商業電影普遍重視電影技術和製作素質,就算低成本電影亦不例外,充份展現了新世紀東南亞電影工業的實力。最鮮明的例子是泰國出品的恐怖片,以及以東尼嘉為首的《拳霸》(Ong-Bak)系列,其製作水準已直逼港產商業片,因此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已越來越大。像《連體陰》等泰國恐怖片,已步日、韓恐怖片之後成為台灣電影觀眾的新寵,賣座不輸好萊塢電影。《69兩頭勾》、《鬼影》和《連體陰》更已經陸續向好萊塢高價賣出其翻拍版權,反映出泰國恐怖片在創意上亦有其過人之處。

其他如越南導演阮查理的《拳‧戒》(The Rebel),凌厲逼人的拳腳功夫和漂亮悅目的武術指導,已深得成龍式動作片的精髓,製作水準亦高,故本片在越南極為賣座。印尼導演喬可安華(Joko Anwar)泡製的一部融合奇幻、恐怖、偵探、動作等多種類型的豪華大片《暗黑殺神》(Dead Time: Kala),片中精緻的復古場景直追王家衛作品的映像,壓軸戲更加上類似電腦遊戲的角色扮演,商業的敏銳觸覺教人吃驚。至於今年在新加坡創下年度賣座冠軍紀錄(票房突破300萬新元)的本土歌舞片《881》,導演陳子謙(Royston Tan)僅以70萬美元的低成本便創造出豪華包裝的歌台(走唱)場景,片中女主角「木瓜姊妹」的服裝與造型設計都俗豔到不行,完全可以向已成為當代台灣通俗文化代表的廟會「鋼管辣妹」踢館,片中演唱的福建歌(類似本地的台語歌)更是「俗擱有力」,使人領略到新加坡當地「街頭紅包場」的驚人威力,而導演陳子謙在此之前竟然是專門拍攝《15》、《4:30》等抗議電影的「藝術導演」呢。

3.影片題材廣泛,在娛樂之餘並普遍關心該國的歷史或現實社會問題。像上述的幾部商業電影之中,《暗黑殺神》取材印尼當地的古老傳說,探討了政治惡鬥和出賣背叛的民族大義問題;另一個印尼導演利利里沙(Riri Riza)的新作《三天到永遠》(Three Days to Forever,2007)則是一部「公路電影」,透過一對堂姊弟開了三天的車去參加一場家族婚禮,沿路的各種遭遇用來展現當今印尼社會的多種面貌與變遷。越南的《拳‧戒》以越南人民抵抗法國殖民政府的歷史為背景,描述一個原是為法國政府賣命的打手被地下反抗組織領袖之女感化而起義反抗的故事,頗有點像越南版《色‧戒》的感覺。再餘獲金馬獎提名最佳男主角和的最佳視覺效果的新加坡片《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以嘻笑怒罵方式直接了當批評新加坡政府的形式主義和食古不化,更是令人拍案叫絕,完全打破了「新加坡是個保守社會」的刻版印像。

4.面對多種族問題,均能以平常心和包容心面對,運用多語言對白的生動有趣更成為新馬兩國電影的一大特色。新加坡片《小孩不笨》、《小孩不笨2》及《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的導演梁智強,擅長以喜劇手法刻劃新加坡馬來人和華人的族群矛盾,雖不乏互相批評的言辭,但最終均能以人性方式化解紛爭。女導演雅絲敏阿莫鏡頭下的馬來西亞多種族社會更複雜,她所拍的「歐琪三部曲」(《木星的初戀》(Mukhsin)、《我愛單眼皮》(Slitty Eye)、《花開總有時》(Anxiety)),可以說是對多種族社會如何面對現實問題,促進族群融合,作出了極具建設性的示範。如今正因政客們別有用心的挑撥離間而陷入「族群矛盾」的台灣社會,尤其應該從這幾部作品中學習多元文化交流、族群互相包容的道理。正如雅絲敏阿莫在《花開總有時》中說得好:多族群社會其實是一個國家的福氣,因為它自然就能夠讓每一個國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多元文化,像馬來西亞的人打開收音機就會收聽到馬來歌、印度歌、福建歌、粵語歌、國語歌、英文歌,而不是像英國或法國的人,打開收音機就只能收聽到英語歌或法語歌,那有多單調乏味呀!

–原載台灣公論報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