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時評

李忠憲的跑步日誌 : 我不是1450! 20200708


關係的界線

昨天無聊在德國的網路上查詢我在柏林的朋友漢斯馬丁夫妻的兒子賓,當年我在他家遇過好幾次,大學念了一年就不念了,然後專心說要當導演。我並沒有找到他的作品,不像我老師拉杜的女兒一樣,已經成為一位名導演。

當年漢斯馬丁很驕傲的跟我介紹他的兒子,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在外國人面前,顯得特別有自信,和他們一起看了賓拍的好幾個短片,爸爸極力稱讚小孩勇敢離開大學,追求自己的夢想。因為我不知道賓現在在做什麼,所以也不知道這個年輕人勇敢離開學校的故事,最後是不是有完美成功的結局。

我要講的不是成功或失敗的故事,而是我發現德國家庭的成員之間的關係界線分明,父母和小孩之間並沒有那一種上對下的關係,小孩做什麼事情,爸爸媽媽可以給他建議,在旁邊鼓掌,但是沒有主導的地位,通常小孩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父母也不會給他太多的資源,而且小孩如果住在家裡一樣要付房租。

我之前寫過德國的大學免學費,不收學費而且沒有排富,許多台灣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覺得這不是一個公平的政策,按照這種邏輯,外國人也免學費就更加不可思議。一般德國人倒沒有覺得什麼,因為國家也需要幫有錢家庭的小孩,能夠從父母手中獨立自主,小孩和父母都是獨立的個體,這是我們缺乏人際關係界線的台灣人,很難想像的事情。

台灣社會中,個人的獨立自由並沒有被彰顯,普遍的觀念還是認為小孩是父母的一部分,而父母的財產事業也都是小孩的,這種緊密的關係其實並不只台灣這樣,南歐的國家有類似的看法。

當然沒有辦法成為獨立的個人,無法從原始的家庭掙脫出來的社會,個人的自由其實相當有限,而社會有很多類似農業社會繼承的現象,比如政二代、富二代、教二代等等。這種失去關係界線的極致,會讓人不是對理念、哲學或宗教產生信仰,而是對人產生信仰,那個人明明是我們的自己人,為什麼他會有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會導致理性邏輯思考能力的衰退。

雖然我有跟吳怡農開過會,對他很多意見不認同,對他的帥度也有所保留,但是我覺得他這次講的沒有錯。漢光演習是否表演,國防部是否從不作秀,有當過兵的人大概都知道。蔡英文當然要講那些官話,她不一定正確,大家都人死為大,世界就永遠不會進步,寫這麼多就是要說我不是1450!

原文出處 李忠憲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