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部軍備局以「玄甲專案」為名,耗資9億5000萬餘元,要在今年底完成研製國軍戰甲車所需的「主動防護系統」及「複合式裝甲」,其中的「複合式裝甲」研製已通過作戰測試,在符合輕量化要求之下,還可正面抵抗大口徑機砲威脅,即將在17日公開向國人展示。
據指出,「高防護性複合裝甲」可適用在國造雲豹系列甲車及M60A3戰車上,由於兼顧輕量化及高防護力,加掛在戰甲車上,並不影響甲車進行快速行進及機動性部署。至於「玄甲專案」另一項「主動防護系統」何時可以公開?軍方人士今天說:可樂觀期待,會在適當時機向國人繳出漂亮的成續單。
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將於10月17至19日,一連三天參與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辦的「2024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展出「高防護性複合裝甲」及「高效率綠能電解產氫技術及應用」等12項產品,展現雄厚研發實力與軍民通用科技創新能力。
中科院配合國家2050淨零碳排重要能源政策,自製「高效率綠能電解產氫技術及應用」系統,為全國第一台自製率超過80%之陰離子交換膜產氫機,結合電解產氫、儲氫合金、複材儲瓶及燃料電池等相關技術,鏈接前端風光綠能及離峰餘電,透過製氫、儲氫及氫能應用,將風光綠電及離峰餘電應用於移動式及分散式電站。
能源為重要戰略物資,我國多仰賴國外進口,以往儲電方式多採固定式。中科院運用國防科技衍生技術,開發「高效率綠能電解產氫」專利,透過製氫、儲氫及氫能應用,運用至國防、民生工業上,期使「國防綠氫」達成自給自足目標,進而增強國家電力網強靭性。
此外,中科院此次陳展的另一個亮點為「高防護性複合裝甲」,為各國視為機密技術而限制輸出;因此,中科院自力突破科技瓶頸,使其在輕量化同時亦維持防護力,可正面抵抗大口徑機砲威脅,另提供不同威脅彈種客製化抗彈需求,達成最佳防護效益。
中科院指出,結合跨領域技術研發能量,運用化學、機械、材料、電子與光電創新技術,展現我國國防科技團隊努力研究的成果與貢獻,透過博覽會活動平台達成技術資訊交流,帶動我國國防與軍民通用科技產業繁榮發展,歡迎產學研各界及國人於展覽期間踴躍前往參觀。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