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劍指秦剛

中國前外交部長秦剛被免職的原因迄今不明,中共中紀委駐中央外事辦紀檢組組長張際文11月初發表署名文章,刊登在最新一期《中國紀檢監察雜誌》,內容直指外交外事官員「被滲透策反和拉攏腐蝕風險相對較高」。新加坡《聯合早報》5日引述學者分析,此文應與秦剛事件有關,中國官方對外交系統就可能被滲透的風險已進一步升高警惕,且這可能顯示洩密「並非個案」。

《中國紀檢監察雜誌》是中共中央紀委、監察部主管的刊物。張際文在題為「以深入調查研究推動防範化解對外工作領域風險」的文章指出,通過調研發現,當前各綜合監督單位不同程度存在風險隱患,大體可分為政治、廉政、管理三類風險;對外工作的政治風險,包括落實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重要指示批示不夠到位、失洩密及被滲透被策反。

文章指出,外交外事幹部是對外工作的主力軍,處在對外交往「特別是與西方敵對勢力鬥爭博弈的前線,被滲透策反和拉攏腐蝕的風險相對較高」。

文章稱,「幹部出訪、駐外期間違反外事管理規定的情況仍個別存在,『八小時外』律己不嚴、紀法道德操守缺失的風險較高」。

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院長唐任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表示,中國外長被免職在史上罕見;外交戰線是中西方目前博弈激烈的重要領域之一,中紀委發表最新署名文章可能表明洩密並非個案。

報導指出,張際文在文章中也指出中國外交系統中的腐敗問題,包括個別領導幹部出訪期間違規收受私人老闆禮品禮金、公款旅遊、違規發放津補貼等問題仍然存在;其他風險包括違規用權及權力尋租、「以外謀私」,即利用手中積累的外事、人脈等資源謀取私利。

香港星島日報5日評論說,張際文文章批評的是外事幹部,當然也包括外交部,「尤其秦剛出事盛傳就是在駐外期間拈花惹草,令人聯想到『劍指秦剛』也很正常」。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