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NEWS

房產危機襲中國 金融風暴來了?

中國70%的家庭財富 都在房地產領域
中國經濟目前正受到一系列危機的困擾,近幾個月來的經濟數據顯示,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經濟增長急劇放緩,同時中國房地產危機出現蔓延態勢,成為中國金融系統的不定時炸彈。前惠譽(Fitch)信評分析師、知名中國金融問題專家朱夏蓮(Charlene Chu)指出,中國目前的宏觀經濟狀況,比1970年代施行改革開放時期還要糟糕。隨著中國經濟步履蹣跚,家庭和企業信心下降,朱夏蓮更首次擔心,種種因素可能會引發中國更廣泛的金融危機。

中國大約70%的家庭財富都在房地產領域,但房地產行業目前狀況不佳,中國最大地產開發商碧桂園,日前已暫停發行境內債券,旗下11檔境內公司債券自8月14日開市起停止交易,餘額約157.02億元人民幣,其中到期日最早的是9月2日,部分到期日為2024年。

碧桂園今年上半年虧損達489億人民幣(約新台幣2150億元),這家深陷困境的開發商更在8月30日發出警告,表示公司可能出現債務違約,引發了外界對於其持續營運的擔憂。

碧桂園興建中案量3000個 是恆大4倍
對比同樣陷入債務違約風暴的恆大,碧桂園規模更加龐大,若出事的狀況也更加嚴重。碧桂園興建中的建案數量超過3000個,為恆大700多個的逾4倍,且建案多在中國三、四線城市,除這些已購房的家庭拿不到房子,金融機構還將面臨更大的被倒債危機,恐引發中國版的「雷曼風暴」。

朱夏蓮是中國債務問題專家,她表示,中國除了房地產市場爆雷外,還要面臨循環性和結構性問題,如出口疲軟、信心危機。地方政府過去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者,被告知要舉債刺激經濟,但今年的重點,卻變成要管理地方政府的隱形債務負擔,本質上就是中央向地方施壓,不能借更多的錢。

中國經濟數據的透明度也令人感到不安,特別是來自房地產行業的數據,中國房地產市場占GDP的30%,為經濟的基礎,但從去年年底以來,該行業的關鍵數據就不再對外揭露。朱夏蓮在給客戶的報告中提到,中國國家統計局自去年12月後,就不再披露開發商購買土地的數量和所支付的價格。

中融信託流動性枯竭
朱夏蓮稱,隱瞞或者重新計算數據,可能有助於管理國內投資人的信心,但根據經驗,這可能會破壞外國投資者的信心。報告直言:「這條道路並非沒有代價,特別是在外國投資者和跨國公司信心也很低的情況下。」

而碧桂園風暴尚未落幕,隸屬「中植系」旗下、為多家中國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融資的「中融信託」,也在近期爆雷,7月底逾期償付數十筆理財產品,8月又有產品到期未能償付,已有至少30檔產品逾期。

中融信託董事會秘書王強否認「中融信託全面停兌」的傳言,僅表示流動性意外枯竭,導致難以履行短期債務,大部分基礎資產都是長期性,強調公司正設法限縮相關影響,確保營運穩定,這將有助於兌付。

摩根大通:碧桂園事件恐惡性循環
朱夏蓮指出,近年中國也有信託公司爆雷、倒閉,不過沒有造成系統性危機,但考量到中融信託的規模遠比過去幾家要大得多,加上目前中國經濟環境更差,還面臨過去沒有出現的過的信心危機,所以確實存在一定的「雷曼時刻」脆弱性。

朱夏蓮指出,自2008年,中國信貸規模來增長了8.5倍,但GDP則僅成長3.9倍,若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用來償還債務的資源也將越來越少;中國家庭和地方政府已逐漸意識到債務逼近負荷極限。

無獨有偶,摩根大通也警告,在碧桂園延遲償還債務後,可能引發中國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的融資壓力,恐進一步導致「惡性循環」。如果REITs無法償還債務,它們將被迫削減利潤,進而使管理估值近2.8兆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2.3兆)的資產,面臨更高風險。

以Katherine Lei為首的摩根大通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銀行擁有控股權,能夠展期信貸以等待最終解決,一旦信託投資者不願意展期產品,信託等替代融資管道可能會違約。

原文出處 自由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