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王佐榮 : 大稻坦歷史照片特展 The Days of DADAOCHENG 與開幕茶會


日日大稻埕 開幕茶會 邀請函 INVITATION
大稻坦歷史照片特展 The Days of DADAOCHENG

2023年4月13日(四)14:00-16:00
新芳春茶行(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9號)

展覽時間
2023年4月12日至8月31日
週三至週日10:00-18:00

指導單位|
台北市文化局
攝影|李火增
策展顧問|王佐榮

展覽地點
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9號
新芳春茶行.2樓特展空間

主辦單位
新芳春行
特別感謝李政達(李火增之孫)

80年後,李火增終於回到他的家。
這段路,走很長、走很久、走很苦,其實走的並不容易。
在戰後整整隱藏了70年的底片,在10年前出土重建天日。
那裡面,有李火增的愛與回憶,也是我阿公、阿爸的愛與回憶。在人事全非之後,大家終於回到大稻埕再相聚。
用他們的愛與回憶,去填補日本時代臺灣史的空白與扭曲。
阿公們,歡迎回家!

即日起到8/31日,歡迎到新芳春茶行來看見李火增,也讓李火增看見你!
#李火增
#新芳春茶行
#讓大稻埕回到大稻埕

王佐榮

===========

臺灣攝影家 李火增(1912-1975)小傳

1912 年1 月5 日,李火增出生在臺北建成町,父親是經營中藥舖的中醫師,擁有多處房地產。1937 年,李火增雙親相繼辭世,年僅26 歲的他繼承家產。喜愛新奇、外來事物的李火增,在攝影方面盡情探索,因為有能力購入昂貴的徠卡(Leica)相機,當時人稱「徠卡李」。李火增也大手筆購置昂貴的底片,這些「賽璐珞硝棉膠片」易燃而不安全,目前極為少見,在李火增細心保存下,至今他的作品質感仍相當良好。

1925 年徠卡推出小型、方便攜帶的新型號相機,讓行動攝影、新聞攝影迅速發展。當時有能力購買這種小型相機的臺灣人並不多,除了李火增之外,還包括臺灣早期攝影前輩鄧南光、張才,鄧南光回臺開設「南光寫真機店」後,重心便放在寫真機材生意,所拍攝臺北州的影像不多;張才1936 年在今臺北太原路開設「影心寫場」,但1942 年即遠赴上海。因此,李火增的作品在臺灣攝影史的意義,是留下1930 年代後半到1940 年代前半臺北、臺灣各地的民情點滴,日本時代的各種活動,以及至日本旅遊時捕捉的難得風貌。

李火增從自家門口以及二樓拍攝街景的作品,見證臺北建成町歷史面貌,如施江南開設的四方醫院、建成圓環與周邊公園,以及道路上各式營業招牌與往來的人力車,當然還有形形色色的路人。從照片中孩童自在遊玩的情景,顯然早已習慣李火增不時拿著相機對街景與鄰居拍照。李火增的作品多呈現自然、不刻意取景的臺灣市井生活,無論是孩童嬉戲、清晨市集熱鬧景象,還是小吃攤上民眾的神情,這些作品大多是無主題街拍,與為了參加比賽而擬定題材拍攝的創作方式不同。拍照對李火增來說就是一種喜好,而作品中的畫面,則成為今日我們瞭解過去歷史的珍貴影像。

李火增作品中有個十分可愛的小模特兒,就是他的女兒——李瓊,李火增拍下她在攝影棚活潑地把玩相機的模樣、在電話亭前開關門的連作,和妻子李林招治帶李瓊到臺北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圓山兒童樂園、海水浴場等地遊玩時也不忘留影,照片都保存至今,這對當時拍照尚不普及,大多只能在人生重要場合、正襟危坐地拍下幾張照片的社會狀況相比,相當罕見,顯現出他對掌上明珠的疼愛。

太平洋戰爭時期,臺灣總督府舉辦兩回登錄寫真家選拔。在1944 年2 月出版《第一回登錄寫真年鑑》,李火增以作品〈農村風景〉入選,獲頒一枚「登錄寫真家章」,並得到購買底片的配給。1950 年以後傳承自日本時代的寫真家,著重和現實互動的「紀實風格」,與戰後從中國帶來的「沙龍寫真」,兩種不同攝影風格,互擅勝場。

1951 年的「臺灣省文化協進會」攝影委員名單,是李火增的名字最後一次出現在20 世紀的攝影圈。戰後環境巨變,臺北城已不是李火增熟悉的臺北,幾次財務操作以失敗收場,更讓他的經濟狀況走下坡。但李火增曾經以自由攝影家的身分,提供作品給《臺灣新生報》;他也曾拍攝一張攝影同好為了搶位置擠得水洩不通,有的攝影機因為擠不到好位置而將相機高高舉起的畫面,顯示出他輕鬆詼諧的一面。

李火增風格隨興恣意,終其一生執著於自己最喜愛的攝影興趣。環繞美酒、咖啡、音樂、電影,與妻子兒女相伴非常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在在反映於他的攝影作品,畫面並未透出太過豐富滿溢的意念,讓觀者輕鬆自在地隨著他的鏡頭在臺北、臺灣各處兜兜轉轉,反而看見更真實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