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處: http://divinedaily.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_18.html
最近有很多好電影都是藉由孩子的角度來看世界。
想飛的鋼琴少年 – 孩子不該是父母的寵物
已經在台北長春戲院上映(還沒看的朋友要趕緊去看啊),來自瑞士的”想飛的鋼琴少年”,一個天才型的神童在父母的眼中,前途無可限量;但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也只想做和他同齡的孩子該做的事。因為他的天才,在學校他成了同學眼中的怪ㄎㄚ。同時,很不幸的,孩子成為父母的寵物,一個可以拿來炫耀的奇珍異寶!
就像台灣很多的父母一樣,天才兒童的爸媽自以為是的安排他的未來。然而卻從頭到尾都沒有問過這位天才兒童:你長大了想要做什麼?父母的處心積慮反而剝奪了看似理所當然的童年生活。一個被迫急速長大的孩子是很可憐的。
聖嚴法師說:如果能把孩子當成是菩薩來尊重,孩子就會因為體會到父母的關愛,而改變互動的態度。
對於父母而言,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一種學習和分享。更是一種金錢也買不到的福份!
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 – 我們活在一個人吃人的世界
四年前的賣座片28天毀滅倒數今年有了續集。28週毀滅倒數:全球封閉除了延續第一集的原創致命病毒”RAGE”之外,還以一對姐弟的處境來闡述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在第一集裡,這兩個孩子因為去西班牙參加暑期活動,而逃過了一劫。倫敦在浩劫之後,僅剩五百人。本來以為不用再擔心受到病毒的威脅,可以返回倫敦和存活下來的父親團圓,沒想到新生活還來不及開始,病毒又開始肆虐,姐弟倆只能不停的逃亡。
家庭關係在續集裡有別於第一集。第一集裡的父女相依為命,感覺是很溫馨的。續集裡,兩個孩子從原本以為母親已經身亡,到發現父親欺騙他們,心情上的錯綜複雜還來不及消化,就開始沒命的跑。發病的父親緊追在後究竟是想保護自己的孩子,還是已經被病毒感染而趕盡殺絕?
兩個姐弟也無法理解原本是保護他們的美軍居然宣布格殺令。到底誰是敵?誰是友?為了生存,人性也變得不人性了。當他們獨自走在空曠的倫敦街頭上,那種孤寂彷彿是世界末日。如果最後只剩下他們姐弟倆,活著也沒什麼意思了。
其實在看電影之前,光是從海報上兩個姐弟緊緊的抱在一起,大概就猜得到結局是什麼。不過究竟人性和病毒那一個比較可怕,你自己進電影院去看
我在舊金山看到群眾為了躲避警察的逮捕而死命的跑
當年SARS在台灣爆發肆虐的時候,那時候我人正在美國,我媽還特地打電話給我,叫我別急著回台北。為了避開台灣的病毒,在舊金山待了下來,卻也因此參與到舊金山市民的示威抗議活動,他們不滿美國政府對伊拉克開戰而展開一系列的大規模反戰遊行。我就住在downtown,我媽又打電話來,叫我千萬別出門。一連好幾天,從窗戶就可以聽到透過呼叫器發出的反戰口號,和群眾呼應的聲音。
當我幾乎要斷糧,只好鼓起勇氣走出家門,看到靜坐的民眾人人頭綁布條,示威的民眾大聲的把他們的不滿呼喊出來,在紅衫軍成立之前,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震撼的場面。那個畫面是很讓人感動的,這不是電影,也不是紀錄片,而是非常真實的事件,它竟然離我住的地方只隔了一條街。正當警察開始趕人,遊行的指揮和警方交涉協調,卻不知如何發生的,兩方突然爆發衝突,有人大叫:快走!警察要抓人啦!群眾騷動,大家開始跑路,原本還算有秩序示威靜坐,亂成一團,尖叫聲不斷,大家開始紛亂的鳥獸散,有的人跑路,也有人繼續留下來抗爭。我頭也不回,恐慌的跑回家去。後來,電視新聞報導指出,那天警方在舊金山逮捕了兩千多人。
真愛滿行囊 – 孩子的寂寞誰人知
這部改編自暢銷小說的法國電影,真愛滿行囊的女主角是只有十歲的小女孩貝蒂。姐姐上住宿學校,媽媽也丟下貝蒂,離家出走去投靠情人。她只剩下熱愛工作卻忽略家庭的爸爸。雖然膽小又怕黑,卻一心一意的把從精神療養院逃跑的病人伊凡當成自己的朋友,還開始照顧他的三餐和安全。
法國小女孩長得非常討喜,騎著腳踏車,穿著紅大衣,她的童言童語更是惹人憐愛。她單純的以為只要她乖乖在家,媽媽就會回家來看她,就不會跟父親分手離婚。她單純的以為只要把伊凡藏起來,他就會有安全感,就不會擔心被抓回精神療養院。她最好的朋友都不會講話。一隻瀕臨被主人屠宰的流浪狗、一個從精神療養院逃跑的男孩、和一個因為行為良好而被父親調來家裡幫傭的心靈受創婦女。雖然心中百般寂寞,還是在大家面前故做堅強。即使在學校受了委屈,也沒有哭著回家找媽媽。
我最喜歡的片段是每天早上貝蒂和爸爸吃早餐的對話。果然法國人比較懂得生活,一天的開始可以如此的悠閒,看了好生羨慕!而且法式的親子關係比較像朋友,是個雙向的溝通管道。
當小女孩很認真的問父親:你是真的喜歡這些瘋子,才在醫院工作的嗎?
作父親的不但沒有責備她,還很慎重的回答她的問題。如果同樣的場景發生在台灣,我猜想接連而來的可能是一巴掌和一頓怒罵。
每天一起生活的家人之間,竟然隱藏著說不出來的寂寞。既然現在的成年人普遍受到寂寞之苦,那麼有人關心過孩子是否也有同樣的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