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金賽VS佛洛依德 2006.01.17

呵呵,這可不是傑森大戰佛萊德的性愛版啦,希望好萊塢別真拍,只是最近剛好連看了兩部討論性的電影裡面有提到這兩位性學大師囉。

 

一部是美國出品的傳記電影『金賽性學教室』,一部是西班牙語發音的『愛情潛意識』,我對這兩位大師都不太認識,所以就僅依我看到的東西發表一些自己粗糙的看法。

金賽一片,我想他有善盡了讓如我這樣一般熟知他的大名卻不大了解他的人的義務,提供了一個看到他內心世界的機會,應該是還蠻忠實的表現了他的一生(雖然我在新新聞的網路上有看到不同意見的文章,指出金賽對性的偏好影響了他論文的客觀性)。

電影從一開始的黑白記錄片型式的性訪談(在訓練成員的詢問技巧),由飾演他的連恩尼遜口中娓娓道來,從電影開始到結束,剛好完整的帶出他的一生,擔任牧師與教師的父親嚴厲的指導對他幼小心靈的影響,到反叛父親,從事自己喜歡的學習與研究,與妻子的相知相遇,因蘡蜂的獨特性而引發他對人類性領域的探索與成就,最後還神來一筆的讓他也對父親做了一次殘忍的性剖析,因而了解父親童年不幸的遭遇對父親一生的影響。

片中不斷穿插記錄片型式的內容以及接受他們採訪者的獨白畫面佔了相當多的篇幅,他們真切的回答令其可信度大大的提高,彷彿我們觀眾自己也在現場一般,或是像我們自己也在回答一樣(我有在跟著回答啦!)。而且導演也做了一些金賽博士研究團隊當事人的訪談,巧妙的安排進去電影當中,最後除了一些讓我們瞠目結舌的火辣自白與畫面的洗禮,也帶出了『性非一切,愛才是更值得珍惜』的答案。

其中最讓我動容的一段是他在出版『女性報告』後,引起社會一片躂伐聲中,仍然不懈的從事研究(拿針刺自己),最後一位年紀很大的婦人向他述說他的研究報告救了她,因為他讓她知道自己是正常的,性是有著很多的差異與面相的,她也勇敢的向另一位讓她動情的女性同事表達愛意,對方其實也是深愛著她,她們已經相處生活在一起(2年?還是3年?呵呵,我忘了),她的手握住金賽表達感謝的時候。

再來就是爆笑的西班牙電影『愛情潛意識』,我們的佛洛依德大師差點在片中被女主角的丈夫幹掉,哈哈!

裡面真的關係很複雜,女主角跟丈夫是兄妹,然後姐夫愛上女主角,女主角的父親跟丈夫家的佣人有一腿生下他,原來佣人是他的媽。喔!更勁爆的是失蹤的丈夫帶著女主角的姐姐出櫃了,姐姐不是性冷感也不是因為姐夫的傢伙太大,而是因為她是女同性戀者,然後是姐夫跟女主角還在床上上演了一段長達五到十分鐘的姐夫高潮戲(有一點誇張的長),媽媽在外面偷笑著罵著狗男女。

看到這邊,讀者應該也會說:『我的媽啊!』哈哈!!

其實電影是蠻有趣的啦,西班牙人就是有辦法對這樣的題材做出這樣的幽默,我想他們跟美國人的最大不同點就是不會正經八百的說教,儘管我對最後父子兩個抱在一起慘死水晶燈下有一點意見,不過,最後導演做最後巡禮的時候,還是幽默的在他們倆身上畫了一模一樣的XX,算是還好囉!

佛洛依德兄在片中以為丈夫要殺他是因為『容格』派的信徒,這個也很好笑。

最後,我想拜託片商以後不要再在海報上面用一些聳動的字眼,你以為這樣我們就會去看嗎?A片那麼發達方便的現在,真的會因為這樣去看的人,你覺得是誰呢?其實這樣做的效果祇是減低了電影的格調罷了!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我的斷背山 2006.02.03

 

 

先推薦這一個特刊:
http://www.atmovies.com.tw/event/BrokebackMountain/index2.htm

然後還推薦聞天祥先生的影評:
http://movie.kingnet.com.tw/movie_critic/index.html?r=5776&c=BA0001

以及完全同志觀點超詳細的湛紫之藍先生的解析: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tarus/

^^
非常高興自己終於看了『斷背山』,跟很多人一樣,雖然看完了電影,卻像著魔一般,得到「斷背山症候群」,呵呵!

我是在看了一堆的影評跟網誌之後,才去看電影的,所以說其實我已經大概知道內容了;不過,當艾尼斯到了傑克老家見了早知始末的傑克雙親,索骨灰不得,一步一步的走到傑克房間,(這邊你可以看到李安那種白描到不行的拍攝手法的運用),艾尼斯先去開了窗戶,手摸著傑克曾經待過的房間的某些物件,拿起來瞧一瞧,感受一下,這時候那種感傷的氣氛早就襲上我的心頭,最後他走進他的衣櫃,在最後一個似乎秘密而隱藏的角落拉出那一件(或者說是兩件套在一起的衣服,艾尼斯與傑克從斷背山下山前最後一次玩笑與打鬥混著兩人血液的外套與襯衫)。

我的淚早就這麼不聽話的流不止。

我想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一定會有自己的想法與看法,不然也不會有這麼多資料跟評論了。

其實我不用寫太多什麼,只想對李安與原著者致上感謝。(喔!當然還有兩位男主角與盡職出色的配角群們,動人真摯的演出)。

真是一部感人肺俯賺人眼淚讓人回味不止的電影啊!

平淡無奇又細膩的處理手法,像喝白開水、呼吸空氣一樣(讓我想起國畫的白描法,又讓我想起小津安二郎的觀影感受),就像李安自己說的一樣,他抱著平常心跟最不用力的方式來拍,沒想到卻是最好的效果。有影評人曾批評說李安變味道了,我們熟悉的李安到那裡去了?他這樣的質疑著!!不過,我倒是覺得李安像是經過修鍊的高手,又進一步的更上層樓。(笑)

誠如李安導演說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啊!

我認為這部電影最大的貢獻,還是來自向世人介紹展現了同性之間也有真摯的純愛的可能性。

這對認為同志是變態、性,雜交、吸毒、愛滋病種種負面印象的人來說,是他們無法接受的,這就是為什麼人們對於歧視同性戀者所造成的悲劇,仍然一再發生的主要原因。一種莫名的『原罪』,就這樣輕易的加在同志朋友的身上,不少人談到片中剛好有兩種典型:代表壓抑型同志的艾尼斯還有主動型的傑克,但是其實他們都是抱憾以終的,李安除了忠於原著以外,是否有希望藉由電影來對大環境為同志朋友發聲與提出無言的控訴呢?是的。相關的激辯,早已在網路上爆發出來。而中共方面的禁演,更可視為一個最讓人失笑的反應,我相信擁有十幾億人口的中國大陸當也擁有最多的同性戀人口吧!對於為弱勢者的關懷,我想才是有網友稱讚的『悲天憫人』的台灣導演李安想說的吧。

我覺得『斷背山效應』才剛發燒而已。(笑)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防火牆–觀後感 2006.02.06

先跟大家抱歉一下,這可能是我第一次寫的比較『浩然正氣』的觀影感想。


抱著看好久沒看到Dr.Jones演戲的想法(聽說他要演第四?五集?),進了美麗華的華納威秀看了這部電影的首映,老當益壯的福伯(哈里遜福特),也沒有讓大家失望,以很用力的演技(驚慌的神情、抖的粉厲害的手)撐完了這部動作片;飾演他太太的(薇吉妮亞麥德森)也搶了不少鏡頭。

其實,電影夠刺激,場面夠緊湊,幾度讓人捏把冷汗的情節發展,看的全場觀眾們摒息沸騰,在這方面導演有達到一定的效果,稱得上進年來夠水準的動作片之一。而且,最後那個大壞蛋被福伯用十字稿砸中的時候,甚至於有人還爆出一陣掌聲。

但是,這部讓我想『浩然正氣』的電影;問題不是出在一台ipod加上傳真機的掃瞄棒是否可以充當掃瞄器,以及搞了老半天,其實劇情跟防火牆也沒多大關係(雖然福伯是演設計及負責銀行網路交易防火牆的人,因為他來演一個電腦高手我也覺得沒多大說服力)。更不用講,還有編劇沒交代清楚,那個莫名其妙就出現的死對頭,及他為何要設計傑克(福伯的角色)的來龍去脈(要不是剪光了,不然就像電影演的就是為了錢而已),好萊塢最近特愛拍一些這種沒頭尾只為了嚇人的電影(但是,跟『隱藏攝影機』一比,真的差很多)。

真正的問題是這部電影的意識型態:歌頌暴力,而且還教育大眾暴力。

雖然,過去也有很多以暴制暴的電影。但是,這部電影讓我不得不提出嚴正的駁斥。如果一個平凡人可以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或家人而沒由來的施暴(看似打著正義的旗幟),殺紅眼的拿咖啡壺敲死對方(歹徒死前還給他特寫)、撞死別人、砸死壞蛋、為了救人打倒未來的老闆,那種發自內心毫不考慮的制裁敵人(雖然它只是電影)的心態,真的是全片讓我覺得最心寒與最恐怖的時刻,(雖然那個大壞蛋也間接的幫傑克解決了兩個,手段更無人性更兇殘,幾乎都一槍弊命「不過這邊也是一個大BUG,還真是不團結又沒用的犯罪組織咧!」)。導演以暴力來娛樂了觀眾還是污染了觀眾,這真是一大問題啊!

最後,傑克一家人沒事從鏡頭走向秘書的時候,我一點沒有替他們開心的感覺呢?

※ 福伯在電影裡,還是忍不住來了幾個幽默,提醒大家他是Dr.Jones喔。呵呵!!還有,進場前被工作人員檢查(怕有人偷拍),我覺得也是一種暴力耶!抗議抗議。^^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偷慾–觀後感 2006.02.08


http://www.allocine.fr/film/fichefilm_gen_cfilm=57326.html
這是網路上查到的資料,這部片子2004年早已在法國發行。
所以是男主角丹尼爾奧圖Daniel Auteuil在以隱藏式攝影機第三度獲得法國凱薩獎影帝之前的作品,雖然台灣發片時間稍後。

可是,在經過丹尼爾奧圖Daniel Auteuil與茱麗葉畢諾許Juliette Binoche和導演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共同在隱藏式攝影機中碰撞出的火花及帶給觀眾的震撼之後,要我在可能是導演兼編劇的羅貝托安度Roberto Ando的處女作偷慾中(因為除了知道他是義大利人及2000年曾拍或編過一部Le manuscrit du Prince以外,尚無其他資料)重溫影帝的一絲風采,我只能說這個責任與問題應該在於整個工作團隊吧!

本片女主角安娜莫拉莉Anna Mouglalis除了在最後那一段崩潰戲有讓我動容與感覺她在演戲之外,其餘的時間就看她在那邊賣弄風騷,手指放在嘴唇上下撫弄、玩玩髮尾、再杵著模特兒般的姿態在那邊搖來晃去,就能把一個歷鍊多年的偉大作家騙上床,並將之玩弄於股掌之間(或是兩腿之間【笑】),我只能說雖有片中的最大關鍵的復仇動機推動,但是倆人之間產生的化學作用很難讓人信服啊!

還有過度包裝在藝術氣習下的沉悶鏡頭與過時又突兀的配樂,及想要模仿好萊塢式卻又隔靴搔癢的無聊床戲﹝看一個有阿公跟孫女年齡差距的一對男女偷腥,三不五時發情作愛的視覺虐待﹞及常常出現,過多且無美感的粗俗裸體,在在讓我感到不適而坐立難安。電影最後的轉折,雖仍嫌做作老套。不過,至少那一聲槍響讓我那個因為沉悶無聊睡了整場還打酣的朋友因此醒了過來,也算有一點誠意啦!

期待導演羅貝托安度Roberto Ando更成熟原創的電影,我覺得你還有很大的空間!!

^+++++++++++^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愛在飛翔-觀後感2006.02.18

我覺得蠻可惜的一部電影,因為他白白浪費了一個好故事。這部電影是由膾炙人口的繪本改編,如:再見了可魯一樣,(也同樣不成功,雖然票房不錯;但改編真的不容易啊。)

片中那隻神奇的小飛機,透過CG動畫表現的相當完美。但是,他的一些重要爆點的場景;如:小男主角第一次在眾人面前飛翔的鏡頭,處理的太過不合理,讓他前面的鋪陳,變成很可笑。而且,聽說導演把他改成用比較寫實的方式來呈現;不過,卻剛好成為他的致命傷,從此之後後半段,導演活生生的將觀眾抽離故事,剩下的就變成是完全是在那邊自圓其說。所以我說可惜!(儘管他動用了配樂大師、影后,還有可愛的小男主角;搶戲的小女同學。)

也許,他不適合拍這種題材吧。我想!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當真愛碰上八卦-觀後感2006.02.21


昨晚意外的看了一部很爆笑也有意思的電影,可能之前對女主角珍妮佛安妮斯頓的演出不是非常有信心(笑)!但是,結果讓我頗意外的,見識到一種美國式的高級幽默與笑果,編劇、導演的功勞可以記上一筆。

片中先是虛擬老片-(畢業生)的故事,是真有其人。片中重要關係人,其實就是珍妮佛安妮斯頓的母親與外婆,還有未見面的生父?並且,隨著劇情的推演,發展出微妙的感情;片中一些老或新的演員,跟珍妮佛安妮斯頓的演出,有1+1大於2的相乘效果;最讓人激賞的,就是他們詼諧、幽默、有趣的台詞,還有,劇中人的巧合關係也讓人會心一笑。

我個人覺得,珍妮佛安妮斯頓,已經完全脫離她初登大螢幕的表現了,如:王牌天神中的花瓶樣,在此片中已可獨撐大局。而且,儼然有新一代女丑的架勢,非常看好她將來在喜劇上的表現。

我覺得此片的笑點,比起親家冤窄,來的高明與高級。

還有若看過,畢業生者更可有另一種欣賞的趣味性。不過,我覺得編導最後不敢破格,與倒向家庭傳統價值的結局,讓人覺得煽情不足,非常可惜。

凱文科斯納在片中表現也還四平八穩的,不過,可能片酬太高,才讓他沒有(有情人終成眷屬)吧!(笑^ ^)推薦大家到戲院輕鬆一下!^ ^

分類
影評

胡世隆影評 : 愛在牽手、放手之間--馬拉松小子觀後心得

 

這是朋友寫的非常棒的心得~曾被開眼雜誌連載~貼出來跟大家分享~ 

我是斑馬,我是風。學校要我學習工作,工廠沒有風。

心情終於平復到能夠冷靜的回味感動。

該怎麼為這部讓我流淚的作品寫心得呢?心酸酸的?空空的?慚愧?同情? 許多號稱感人熱淚的電影常常讓我噴茶而笑,姑且不談心得,就簡單的以這部電影所表達的,也是題目所設定的--愛在牽手、放手之間--來檢視自己對「愛」與「理想」的認知。

母親為了自閉症孩子楚原,處心積慮的領導他接觸世界。當她發現孩子喜歡斑馬,喜歡奔跑,那種找到溝通管道的喜悅是無法言傳的。是責任?是愛?還是愧疚後的補償?身為人母的,寄望活得比孩子長,好照顧他一輩子。但當她發現自己逐漸衰老,而自己在怎麼偽裝也偽裝不起年輕無私付出的活力與心態時,母親這個角色變得權威,也成為一種懲罰。

我的孩子喜歡奔跑,他藉著奔跑接觸人群、認識世界--母親從拿著巧克力當前導變成在人群中殷切禱告一切平安的觀眾,那會是什麼心情?……我的孩子在人群中,他是一個「正常」的孩子,與其他參賽的、觀賽的一樣「正常」?……還是強忍著想養他一輩子的自私,把他從痛苦的比賽中拉回家呵護?

我喜歡斑馬,我喜歡風。媽媽喜歡我跑步,所以我變成追逐風的斑馬跑在一群人的前面,讓媽媽喜歡……媽媽不要把牽我的手放開。

風不會累,斑馬不會累,愛也不會累……雖然心臟很痛、腳很痛,喉嚨好乾……可是我不會累。因為我的腳,價值連城;我的身體,戰無不勝。只要跑,就會有讓媽媽開心的獎牌,媽媽會煮好吃的炸醬麵給我吃……但是媽媽,我不要打針啊。

一個犯過的長跑教練被分配到自閉症教育中心,以教學作為換取無罪的條件。楚原的母親拜託他,甚至願意額外付費請他教導她的孩子跑馬拉松。但對於一個教練而言,還有什麼比教一群「白癡」跑步更無趣的?不就是跑步嘛,兩條腿都在的誰都可以跑步啊,幹嘛教?難不成跟他們交流跑完之後的感想以及高舉獎盃的心情嗎?

跑!

說夢的癡人喜歡跑就跑吧。什麼認同、什麼理想……什麼什麼,喜歡跑就跑吧。

當他無意一個跑一百圈操場的命令下達,而楚原執行了,即使還有一圈也要跑完……這樣的意志讓教練感動了嗎?

勃然大怒。

父母讓孩子不敢累的跑,這個叫愛的話那什麼叫虐待?因為跑步讓他接觸世界接觸人群,得幾個獎牌所以就該像選手那樣更上一層樓嗎?平常人不用體會訓練的痛苦、不用感覺比賽的壓力,那種突破極限卻可能跑向死亡的恐懼……你們只要玩笑似的敲詐如何瓜分我的榮耀和獎金就可以了……你兒子傻傻的跑是因為他白癡,而你這個當母親的更是白癡得可恨。

我兒子不是白癡……但誰能體會被兒子折磨了二十幾年的母親,心裡早就想解脫的請求?

但當教練被感動願意正式訓練她的孩子卻又讓母親不捨。當孩子真的想要跑馬拉松,真的想跑,會死也想跑……那個需要母親手拿著巧克力派當前導的孩子……巧克力派和炸醬麵已經不能讓他停下來了嗎?

我是斑馬,我是風。學校要我學習工作,工廠沒有風。

楚原站在工廠的風扇下。

風是斑馬的朋友,只要斑馬奔跑,風必來相隨。

風說我好想你。

楚原不曉得怎麼回答,只能對著風扇作夢……身體的肌肉好像醒過來了,草原……奔跑……風……斑馬伸出手撫摸長草,像是馬拉松比賽途中,我的手拍過每一個觀賽伸手為我加油的人。

風,在這裡。

楚原參加馬拉松,母親在起跑點拉著他回家吃炸醬麵。楚原一再地說著母親教他的話。

楚原的腳……價值連城。 楚原的身體……戰無不勝。

只是問答的對象不一樣了,母親捨不得了。牽手是因為愛,現在要為愛放手了,心是何等的痛、何等的高興、何等的難過……

他要走向他的路了。

母親放手了,孩子的背影在人群中消失……孩子跑出他的世界,跑出她模糊的視線了。

我無法寫下去了,再寫下去也只是片段的感動重複敘述。

他摧毀了我理智分析電影的本事,完全被情感淹沒……不斷的。

才想著已經平復到能夠冷靜的回味感動,但感動像感冒似的潛伏,寫著,又傷風了。

我無法為這部電影鼓掌歡呼,因為我的手忙著拭淚。

分類
影評

950223這ㄍ星期看的三部電影短評:~^^~2006.02.23


已經看了-950220星期一晚上七點京華城的《當真愛碰上八卦》,950221星期二晚上七點京華城的《盜走達文西》,(本來還有一部950221星期二七點半新光影城的《吉屋出租》),950223星期四晚上八點天母美麗華的《絕命終結站第三集》。

三部片子中,以盜走達文西遠遠勝出,非常有趣的波蘭電影。頗有《虎膽妙算-不可能的任務》的味道,精彩刺激,非常值得花錢來看。

《當真愛碰上八卦》-則是看珍妮佛安妮斯頓掌控全片,連凱文科斯納與莎莉麥克琳都不敵,戲份不是重點而是戲味!至於演男朋友的-馬克盧法洛,則是在後半段的地方自爆,非常可惜!當然,除了後面將近20分鐘的回歸美國人傳統家庭那一套讓我生厭之外,前面的氣氛笑料真的非常非常好。如果是我,我會讓凱文科斯納來圓他以前沒真的做的事(搶婚)~ ^^ ~。雖然煽情多了,但是總比他們的結局來的更有電影感及符合觀眾進場的期待吧!不然,編導還真是有點自打嘴巴咧~ ^^ ~。

至於《絕命終結站3》,膽小者勿試!還有未滿18者勿試!(我看到幾ㄍ高中生有爽到吧。)還有期待很高的人勿試!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青春、陽光、歡笑【快樂舞年級Mad Hot Ballroom】2006.03.02


『快樂舞年級』是一部關於紐約市全市150所小學,推動「國際標準舞計劃」教學,一群老師與學生學習及比賽過程的記錄片。

這個國標舞計劃由紐約市教育局發起,目標是希望紐約市能走出九一一事件的陰霾,而恢復蓬勃生氣。片中主要被記錄者是接受為期10周國標舞訓練的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區幾所小學的11歲小五生。

導演讓我們看到,他們必須學習包括馬倫格、探戈、狐步、倫巴和搖擺五種舞蹈,孩子們由一剛開始的卻步靦腆、羞澀不安到熟練投入,甚至能享受過程帶給他們的成就感與自我肯定,更重要的是藉著跳舞的禮儀訓練,學習到與異性的相處之道。

導演以相當多的篇幅跟時間,以一種幾乎完全貼近孩子的觀點及訪談的內容,讓我們知道孩子們對異性的看法,自我的期許與對社會環境的反思,小朋友的天真活潑讓電影充滿了魔力,每每讓我為了他們可愛的眼神表情、舉手頭足及童言童語而跟著笑了出來。尤其他們一些小大人的成熟模樣更讓我發噱,也為他們真摯的表現喝采。

到片尾的總決賽,每一隊都展現出有如職業選手的水準,讓我也跟著為他們而緊張起來,到底是決定雪恥的靛青隊,還是去年總冠軍綠隊掄元呢?

很高興看到這一部勵志又有趣的記錄片,希望大家到戲院重溫年輕的青春、陽光、歡笑。

得獎紀錄:
2006年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最佳記錄片獎、澳洲雪梨電影節最佳紀錄片、費城影展最佳觀眾票選獎、芝加哥紀錄片影展最佳觀眾票選獎、柏林國際影展競賽片。

分類
影評

彌勒熊影評 : 輪迴──觀後感2006.03.14


一棟老房子、一個小女(男)孩、一尊娃娃,是恐怖片的常見符號。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不斷重覆的復仇與殺戮也是其必要之動機,上述之要件幾乎放之東西方皆準。

因此,恐怖片之所以吸引觀眾觀賞,就在於手法運用巧妙差別之不同而已。<輪迴>是日本恐怖大導演清水崇的新作。不過,經過86分鐘的等待,最後導演給了我們一個詭異微笑的特寫。

我很懷疑他嚇到了誰。

現在觀眾的胃口早已被養大,我已經許久不曾在戲院裡聽到任何人的尖叫聲了,只有常在出場時聽到有人抱怨電影浪費了他的時間。(笑)

持平而言,這部電影還是帶有東方恐怖片不同於西方之細膩手法與氣氛之凝聚掌握。個人覺得是優於之前的-(陰靈),陰靈使用了過度重覆的場景切換、過於簡單的劇情,再加上企圖以過大的音響來震攝嚇唬觀眾,在在令人生厭。

而輪迴的致命傷則是片中大費周章的讓劇中已轉世的飯店前亡者,經過莫名鬼魂的殺害,再與過去世荒謬的合體,後又一起回到事發地點,踩著如麥可傑克森MV中僵屍的可笑動作,只為了將兇手逼瘋或殺死,這真是另人不解的浩大工程。

也許,也如電影最後揭示,一切皆只在兇手的幻想中完成而已。

不過,如果導演的終極目的,是想要告訴觀眾天理昭昭,殺人必報的觀念,倒也罷了。但其將佛教教理中輪迴概念的簡化扭曲成冤冤相報或報復有理,這才是真正讓人擔心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