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影評

夢想無限-觀後感2006.09.13

就像電影宣傳詞上寫著的:台大機械系「老頑童」鄭榮和教授、記錄片導演李中旺、佳映電影公司的劉嘉明先生,三名到現在仍懷有熱情的中年男子;一個是捨棄國外高薪工作學成歸國堅守教育多年,一個是被台灣惡劣的製片環境折磨的就快要放棄電影,一個是一直嚴守引進好的電影藝術作品又沒放棄機會製造屬於台灣人自己好電影的理想,這三個人藉由此次製作電影的緣起,所譜出來關於他們、關於台灣、關於台灣電影將來的……夢想。


牆壁上,正投射出那創造夢想的一幕幕影像,和著幾乎是單鍵的鋼琴聲,向我訴說著那一群,被
鄭榮和教授「指導」的學生們,陳周行、林逸祥、游振彥、李喬婷、洪顥庭、徐子庭、楊毅祥、郭志平、張智凱、黃奕超、李盈昌……等等26位,現身或未獻聲的台大機械系學生們,是多麼努力的、辛苦的、受挫折的、不屈不饒的,在創造著一台無中生有的太陽能車的過程。
 

 


雖然我從小對理化機械等課程,從沒有興趣過,但是,看他們不分晝夜的拼命趕工,不敢交女朋友的、幾天沒洗澡睡覺的、颱風天跑來修改東西的、滿手滿臉污垢的、偷偷自己在練習駕駛技術的、努力了一整年沒辦法出國參加比賽的、因為這個計劃影響到自己升學的……這些屬於學生才有的無怨無悔的瘋狂狠勁,不禁讓人想為他們鼓掌喝采。
 


感動是一定的,知道在我陌生的領域裡,原來還是有這麼一群傻子在做這樣的傻事,心情就非常的好,忍不住嘴角就那麼微微的上揚了起來。尤其看他們接受訪問時,雖然長著一排濃黑的鬍子,不過,堅定的眼神裡仍透著未受社會污染的可愛稚氣,便讓我想起自己那已久遠的學生時代,星期天灰暗的地下室裡揮汗趕著自己畢業製作的那份心情。尤其團隊裡少數兩三個女生不被當成“女人”還是“人”來用,更讓我想起樓上的雕塑組在翻模的時候,你根本不知道前面這個灰頭土臉的人是男是女。呵呵!
 


鄭榮和教授
幾次在來到澳洲後的發脾氣,也讓我印象深刻,就算學生們已經是熟練到能獨立作業,仍然還是需要這麼一個鐵血紀律與要求的領導者啊!尤其最後結束時,他跟大家講的一番感性的話,也讓人忍不住眼框濕了起來。我到現在還是不懂自己安裝太陽能板有多偉大,不過,至少看得出他們將是台灣未來自己設計製作太陽能車的生力軍,而且這還只是一個種子,以後會開花結果到什麼程度,仍然未知而值得期待。
 


很抱歉我對李中旺導演比較陌生(詳細資料請看導演小檔案介紹),但看資料可以知道他在台灣電影界耕耘多年,因為有機會參與此次製作,
受到車隊及鄭榮和教授的感動,讓他深刻的感受到老師與學生們的無私投入與付出。他們的態度與精神反而支撐著差一點成為紀錄片逃兵的他,再重新站回自己的崗位。
 


至於佳映電影公司的劉嘉明先生-James,則是我非常欣賞的一位電影人,每次電影首映開演都可以看到他親自現場的導讀介紹,使人能很快速的進入電影的世界裡;還有他們公司引進的電影,在質與量方面的品質保證(如:
偶然與你相遇、窈窕老爸、安隆風暴、上帝的私生子、禍水、荷索影展……等等),對台灣觀眾在藝術電影觀賞水平的提升,都是台灣電影界的異數,也讓我覺得非常的敬佩。而這部由他們公司製作的首部電影也一樣秉持對於品質上的要求。
 

以這樣一部懷抱夢想的電影,來當成他們三個人第一次的合作,真是再適合不過了呢?我就以觀賞之後,久久的感動,來推薦大家這部值得一看的夢想電影。 


…還…有…夢…想…嗎? ^ ^
 


我的影音推薦:
http://www.im.tv/vlog/Personal.asp?Memid=407735&FID=705580
 


圖片欣賞:





李中旺導演小檔案

關於導演:中文姓名:李中旺 。Name:Lee Jong-Wang 。身分類別:導演。簡歷:1959年,生於中壢。退伍後即從事攝影工作,最初於光啟社擔任棚內電視攝影師,之後參與多齣電視連續與單元劇攝影工作,其中包括王小棣導演之華視金鐘獎單元劇【秋月春風】。在拍攝了5年的綜藝、報導及電視劇…等等許多商業電視節目後,1988與一群朋友組了「全景映像工作室」,從此,由炫麗的影視製作大道,轉而投入國內紀錄片製作,雖然荒野小徑艱困難行,卻空氣清新、身心愉悅、有益健康。

重要作品與獲獎一覽:

1990:【人間燈火】系列之「陸晉德與邱素蓮」、「陳添水」編導。「陸晉德與邱素蓮」獲第三屆金帶獎紀實報導類佳作。 

 


1992:【生活映像】系列之「李彩」、「羅輝泰」、「林美琴」編導。 “生活映像“系列獲1993電視金鐘獎最佳教育文化節目獎。
 


1997:【拜訪社區】系列之「戀戀溫泉鄉」編導。
 


1999-2004:921地震紀錄片
《部落之音》編導。中文片名:部落之音 。英文片名:RADIO MIHU 。色彩種類:彩色Color 。影片規格:DV 。影片時間:136 。影片類型:紀錄片 。出品年份:2004 。導演:李中旺。獲第四屆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
台灣獎評審特別獎。獲第二十七屆(2004)金穗獎優等DV。
 


故事大綱:「FM91.3部落之音的聽眾早安!我是巴亞斯…打開收音機,透過這個地下電台,你會聽到部落裡梨子與甜柿的是非、溪水與土石的八卦…。」巴亞斯以犀利而戲謔的旁白,引領我們見證一段在九二一地震後原住民部落重建的經歷,其中,有著部落內部的分裂與鬥爭,荒謬卻又理所當然,恰如整個台灣社會的縮影。
 


2006:
「夢想無限」-中文片名:夢想無限 。英文片名: FOR MORE SUN 。影片時間:97分鐘 。影片類型:勵志紀錄片 。分級:普遍級。出品年份:2006 。導演:李中旺。監製:劉嘉明攝影:楊重鳴、蔡靜茹、李中旺。剪輯:陳博文。音樂:聶令捷。混音:周震、楊秋香。後期助理:林宥倫、洪瑋伶、張淑媜。出品公司:佳映娛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國家:中華民國。發行公司:佳映娛樂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參展記錄:2006台北電影節入選「全球華人影像精選」。


故事大綱:台大機械系鄭榮和教授和他的一群學生,堅持將教室學到的知識變成工廠製造的成品。它們的經費有限、課業壓力沉重、周圍充滿懷疑的眼光,但他們選擇冒險,一心讓夢想實現。2005年他們設計、製造並且測試完成一部世界級的太陽能車FORMOSUNIII,以此投入澳洲舉辦的世界太陽能車挑戰大賽。三千公里的賽程,從達爾文到阿德雷得市,考驗不僅僅是車子,更要考驗車手、團隊默契和決心。這群年輕的準工程師或許初出茅廬,但是他們願意為團隊目標付出的精神,不僅令人刮目相看,更教人動容。

分類
影評

天使海亞Hayat-觀後感2006.08.24

從去年在台北電影節裡看到伊朗導演巴曼.戈巴第 Bahman Ghobadi拍的電影「烏龜也會飛」之後,讓我對那種來自生活當中提鍊出自嘲與省視,寫實而神秘的風格驚豔;尤其,那些非職業演員群累積出的螢幕能量,真是大到不可思議。之後又看了「天堂摯愛」,就開始注意到這個對我們來說,非常遙遠而沒有概念的國度-伊朗,對他們的電影,我有多一分的好感。

「天使海亞」也給我有這樣一貫的感覺,寫實單純而貼近生活。故事以海亞父親突然生病而母親必須跟著去照顧,將弟弟與尚在襁褓中的妹妹娜娜交代給海亞為始,到海亞如何做完該做的事(擠牛奶、餵飽家畜、讓沒寫功課的弟弟去上學、跟愛碎碎念貝吉奶奶算好帳,還有讓妹妹娜娜有人照顧),最後,前往學校考完可能會影響她一生的重要測驗。 

沒有「天堂摯愛」的深沉悲情,「烏龜也會飛」的戰爭罩頂,「天使海亞」讓我們看到的是伊朗未來有希望而光明的一面。重傳統、有禮貌、努力向學、個性堅強又堅持理想的新一代女性代表-海亞;也許導演有意讓電影的議題單獨化,只表現出海亞身為女性的自主、自發、自覺。所以,不再著墨民族仇恨爭戰描寫,也讓全片充滿溫馨、可愛、陽光的氣氛。 

我還注意到電影中男性角色的無用:一早生病的父親、撞到人還罵人的貨車司機、樹下閒坐一邊抽菸沖殼子的一群囉唆老伯、海亞畏畏縮縮怕老婆的老師、當然還有尿濕褲子的弟弟阿克巴(笑)!這在大男人主義的阿拉伯回教世界是一種奇特的反思,我們看到是新聞中毆妻無罪,及給人為宗教無限犧牲手搖著槍吶喊的穆斯林兄弟印象;還是說我們本來的觀感,與實際狀況是有極大的差距? 

不過,當然電影的重點還是海亞在面對難題的反應,及與其他角色的互動,一路真是讓人替她著急,而搶戲的弟弟跟小妹妹,也讓這部電影可愛極了。最後當海亞經過重重的考驗,以自己的智慧突破了種種難關,達成了參加重要考試的目標,真讓我為她鬆了一口氣呢?另外,我還覺得他們的居住環境很有意思,高高低低的地貌,洞窟、閣樓讓整個電影的動線充滿了趣味性。 

不管海亞、媽媽、貝吉奶奶、女同學、懷孕的女老師,都是導演葛林瑞拉.拉梅薩尼Gholam Reza Ramezani在歌頌女性堅韌偉大的生命力,尤其在回教世界裡低落的女性地位,更讓人覺得他對女性人權與女性教育議題的關心與用心,透過幾位非職業演員專注真摯的演出,很容易就能得到觀眾的共鳴,非常推薦大家在紛亂的氛圍裡,欣賞感受這一股來自伊朗清新的暖流。 

劇照欣賞:

 

官網中導演的介紹:

葛林瑞拉.拉梅薩尼Gholam Reza Ramezani:從伊朗兒童片始祖阿巴斯處女作《麵包與小巷》到一度入圍奧斯卡的《天堂的孩子》,伊朗影片濃厚純真的風格,一直蔓延到現在。而本片導演葛林瑞拉.拉梅薩尼更是繼伊朗電影大師穆森‧馬克馬巴夫之後,勇奪國際大獎的伊朗導演。葛林瑞拉從1983年開始他的電影生涯,他曾是Amir Naderi的副導(Davandeh, 1985),在1992年之前,他一直以兒童為主角拍攝短片;1999年他的第二部長片電影”The Cart”,在國際影展奪得多項大獎,讓他開始展露了頭角。而本片天使海亞,更是他電影創作的另一個高峰。回到電影的本質,故事是什麼?又該怎麼說故事?葛林瑞拉沒有複雜的運鏡、精準的構圖或九轉迴旋的剪接;不鬼斧神工,也不花拳繡腿,他用最簡單的方式,對白、人物設定、回歸到人與故事的本質,去蕪存菁,說一個小女孩純真而執著的動人故事。 

歷年作品:

1993 PASSING THE TRAP

1999 THE CART(2001 烏克蘭藍鳥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2000 捷克Zlin影展最佳電影金鞋獎、2000 盧卡斯國際青少年電影節【兒童單元】最佳影片、1999 印度海德拉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電影金象獎、國際評審銀牌獎、兒童評審團票選最受歡迎影片)

2004 THE PLAY

2005 HAYAT【天使海亞】(柏林影展「兒童單元」的開幕片、印度海德拉國際兒童電影節-兒童評審團最佳影片、明斯克國際影展【兒童單元】最佳導演與最佳女主角

分類
影評

同床異夢The Break Up-觀後感2006.08.31

文生范恩、珍妮佛安妮斯頓這樣的好萊塢明星級演員,要求他們演戲演的特別差其實不容易,但是,相對的要他們演的特別好、特別自然或是真情流露就沒那麼簡單了。儘管伴隨著這部電影,倆人被炒的沸沸揚揚的八卦緋聞是熱鬧非凡,對票房似乎是有一些幫助;但是,對電影本身的成績是加分、扣分,我倒覺得毫無干涉。


明星的私生活與愛情,有時候不得不被窺視檢驗,然而他們真正的內心世界,外人其實不得而知,也許他們根本也只是平凡如你我,卸了粧、移開鏡頭,去掉明星的光環,有多少內涵、多少質感,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吧!呵呵!
 


會想看這部電影,是因為珍妮佛安妮斯頓前兩部獨當一面的喜劇作品:麥田捕手的女孩、當真愛碰上八卦,給我很大的信心。而文生范恩我倒是對他沒什麼好感,給人在電影裡的印象:不是在跟GG講笑話,不然就是愛跟屁屁聊天,呵呵!所以當他後面突然迴光返照、良心發現,放下那痞樣,一臉嚴肅,請原諒我還是沒有被說服!呵呵!而且還有讓我失望的,被編導弄成像瘋婆娘的珍妮佛安妮斯頓,為了幾顆檸檬、為了他不自己主動洗碗,可以歇斯底里的要分手!真是夠了!
 


不過,電影裡倒是結結實實的將現實生活男女之間、情情愛愛、點點滴滴,非常寫實的搬上螢幕,我大概預估了一下,整部電影113分鐘,至少1/3中間將近40分鐘以上,被編導拿來用在男女主角無謂的爭吵、意氣用事、你一言我一語上面;我差不多心裡有50次在吶喊:「拜託你們不要吵了!拜託你們不要再吵了!」。這一大段喔!進戲院前心情不好的人會想衝出去,心情不錯的人大概也會想去撞牆吧!這跟我預想可以大笑整場的想像也差太多了吧!(觀眾想看吵架,不會回家跟老婆、女朋友還是老公、男朋友吵喔!看你們吵!浪費錢喔!呵呵!)
 


然後,我也很想知道那個畫廊老闆的御用體毛造型師,幫珍妮佛安妮斯頓(
布魯克)做了什麼讓文生范恩(蓋瑞)兩眼發直的特殊設計,是綁辮子還是剃光光啊!這什麼爛點子!如果,他真的還愛著她,兩個人試著說話溝通就可以了吧!幹嘛大費周張ㄅ。
 


還好親友團還蠻可愛的(隨便一個都比男女主角正常):
包括蓋瑞的麻吉強尼(強法佛瑞亞飾);他的房屋仲介小雷(傑森貝特曼飾);他的工作狂大哥丹尼斯(文森多諾夫飾);以及他自以為是情場浪子的老弟小路(柯爾郝瑟飾)。至於布魯克這一邊,她的幫手包括姊妹淘艾蒂(裘伊羅倫亞當斯飾);艾蒂聽話的老公安德魯(彼得畢林斯利飾);布魯克行為誇張,但不是同性戀的老哥理查(約翰麥可希金斯飾);她的母親(安瑪格麗特飾);畫廊老闆娘瑪莉蓮狄恩(茱蒂戴維絲飾);以及畫廊小弟小柯(賈斯汀隆飾)(以上引用官方資料)。


最後開放式結局還可以,不然喔!以後他們一起演的電影我拒看(吵什麼吵啊!)!呵呵!

分類
影評

代貼:那年夏天,我們在蘇花─「單車上路 THE ROAD IN THE AIR」導演手記:李志薔

 2005年夏天,我們一群人來到蘇花。

從台北—宜蘭—蘇澳—東澳—粉鳥林—南澳—武塔村—觀音—漢本—澳花村—和平—和仁—清水斷崖—崇德—新城—太魯閣……來來回回跑了數十趟。

三十幾個工作人員,拍攝地點遍佈蘇花公路各景點、隧道、美麗的海邊、蘇花古道,甚至爬到清水斷崖的懸崖峭壁上。眺望眼前壯闊的碧海藍天,蘇花的日照、雲霧、景觀和風土民情都和西台灣截然不同,那是在夢想與熱情之外,額外的收穫與報償,我們帶著飽滿的心回到業已麻痺的台北。

一年以後,於是有了這部電影!

我原以為,自己的第一部電影,應該出自自己的小說。一些關於歷史、家族和自身身世交織錯縱的時代輓歌;但等到一切條件完備,時機成熟之日,我竟選擇了「蘇花公路」這樣一個看似青春浪漫的題材。 

理由無它,台灣電影需要不一樣的東西,面對如此困頓的國片電影環境,我覺得台灣導演不能老沉溺在昨日「純藝術電影」光環的死胡同裡。而「公路電影」這個類型需要被開發;況且蘇花公路地形奇絕,有險巇的峭壁和壯闊的碧海藍天,是我認為台灣最美的一條公路。 

公路電影,總有一種浪漫與自由的色彩,看劇中人物從平凡生活中逃離與逸出、永遠在路上的狀態,層出不窮的意外和驚險,經常能帶給人異於平常的生命體會。而蘇花公路,這條終年雲霧繚繞、宛如漂浮在空中、無止無盡的道路,正適合作為這樣一個人生的試煉場。我把它用來作為談論「逃避與面對」此一生命議題的主場景。 

劇中四個角色,上路的姿態各自不同。阿國和林正義帶著良心的譴責、阿妹和茱莉亞則在缺陷的生命裡尋找夢想的出口。四個不同的人生,卻在這條寂寞的蘇花公路相遇。一邊是太平洋的碧海藍天,另一邊卻是中央山脈險峻的斷崖,隨著這段旅程,一個個意外和險阻橫在眼前。死亡、追逐、逃亡……在這條漂浮的公路無止境地進行著。這是一部關於年輕人的電影,充滿了青春時代的叛逆與恐懼,愛與追尋;然而當中生命的起伏和苦澀,也許需要一點年紀的人才能懂得。 

拍攝時,我最感興趣的問題是:「如何把蘇花公路和一段人生旅程並置在一起?」,而「人在犯下嚴重錯誤時,又究竟如何產生面對的勇氣?」上路彷彿是暫時的解決方式,卻是另一種逃避的姿態;上路以後最大的威脅,在於最終發現自己原來無路可去。這才是公路電影最大的張力所在。 

電影的場景裡,除了蘇花公路和荒廢的蘇花古道之外,我們也叉進沿線的原住民部落裡,比如南澳、和平,甚至更小的武塔、金岳、澳花村等。那是滋養台灣電影的另一個景觀,1990年黃明川導演《西部來的人》和鄭文堂導演《瑪雅的彩虹》(《夢幻部落》前奏曲) ,便是集中在這裡拍攝的。那些熱情的民眾、淳樸的面孔,鏡頭裡一閃而逝的原住民朋友們,至今猶讓我念念不忘。 

開拍前,我自己騎著腳踏車在蘇花走了一趟,飾演阿妹的陳意涵也被我放逐到蘇花公路徒步流浪。當你靜下心來,透過腳踏車緩慢的速度,才得以一寸一寸親近這塊土地,那是有別於開車快速經過所見的視野:風在你耳邊呼嘯,遠處是海洋迴繞的潮音,而背後,則是垂直矗立的山壁,除了自己的呼吸和思想,你所意識到的完全只剩身體和意志的搏鬥。然後當你猛然停下來歇息的時候,才驚覺這片海天美景帶給你的視覺震撼,大自然的壯闊和偉岸,彷彿瞬間醍醐灌頂,讓人有一種精神舒爽、海闊天空的感覺。 

就像劇中人物,即使身處艱困的境域,離開了現實生活、到了一個無人認識的新世界,都能展現內心良善的一面,那便是生命和夢想的出口。我希望透過這部電影,能為年輕朋友開啟另一種觀看世界的視野,就好像從空中俯瞰下去,蘇花公路雲霧圍繞,像一條蜿蜒在空中的道路;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去,竟是一整片海闊天空。 

那年夏天,我帶著一群熱愛電影的人來到蘇花,在汗水和淚水之外,連同我在內的多數工作人員都對這塊土地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宜蘭、蘇澳、花蓮等地的空氣、日照、雲霧、景觀和風土民情都和我們熟知的西台灣截然不同,那是在夢想與熱情之外,額外的收穫與報償。我們帶著飽滿的心回到業已麻痺的台北,一年以後,於是有了這部電影! 

( 「單車上路」  2006年11月10日上映 )

分類
影評

奇蹟的夏天My Football Summer -觀後感2006.09.14


 

這部電影很神奇的可以讓人投入很多熱情,及回憶起年少時期生活的片段,尤其團體生活的點滴樂趣與隊友間兄弟般親密無私共享的話題、物資,在在使人產生共鳴;尤其,花蓮美崙還是我當兵的地方,也是這部記錄片拍攝的地點,所以,儘管是我不熟悉的足球運動,仍然讓我看得是興趣盎然。

這些小足球隊員就學的狀況,也讓我們些微看到原住民朋友的困境,導演用了一點篇幅讓大家跟著小球員回家,一窺他們生活環境的簡陋、及經濟上的困頓;小小年紀就要因為大人的婚姻、疾病等等問題,要提早面對最殘酷也真實的現實,所以,在他小小的心靈裡,參加這樣的活動,似乎變成將來出頭天的唯一出路。 

當然,足球場上的衝撞、吆喝,能讓他們暫時忘掉一切,緊張的比賽也是他們展現實力的戰場。在學校日復一日的練習及軍隊般的規律生活,所有的準備、所有的努力,就像教練告訴他們的:「三年的準備,就在這一場了。」呵呵!真是讓人跟著比賽的畫面心情起伏啊!隨著比賽即將結束,在海邊的嘻戲、與隊員床邊的聊天,長期建立起的濃烈情感,才是他們更為珍貴的資產與記憶。 

導演在製作手法上面增添很多的趣味與劇情的安排,值得稱道的是幾位小球員自然流露的青春、青澀的表現演技,讓電影充滿令人愉悅的元素;尤其導演在有限的器材下,仍然玩出劇情片甚至於MTV的取鏡、節奏、剪輯,讓源自於2006年台灣Nike世足盃形象紀錄片,變得不單單是一部記錄片而已。 

我還記得最後一場爭冠比賽的加長賽中,恐怖而決定性的PK,就在踢出足球的那一剎那,鏡頭突然轉到空氣中無聲的一刻,球場邊線那隻被風吹動,歪斜到幾呈與地面平行的那面旗子,將觀眾的心整個揪在一起,呵呵!楊力州導演,真有你的。 

劇照欣賞:

分類
MOVIE

李志薔導演小檔案-2006.09.21


李志薔先生是11月份即將上映的電影「單車上路」的導演,在這邊為大家介紹一下: ^ ^。 

他是來自於熱情的高雄人,學歷為交通大學機械系、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

雖然,他是台大機械研究所科班出身,但卻投入影像及文學創作,算是晚熟型的創作人。他放棄電子新貴的工作,從紀錄片、文學到電影,一路走來慢慢發光發熱;但過程也不無曲折和艱辛。華視總經理小野就曾說:『李志薔使我想到了年輕時的導演李安,那時他還剛從學校畢業。他只有一部作品,我看完以後就向公司爭取讓他當導演的機會,因為我看到了,也聽到了他的熱情和才華。李志薔的成長經驗和年齡和李安相差很大,但是那種除了想創作之外其他事情興趣缺缺的生命情調卻極相似,尤其是看起來很謙恭溫和骨子裡卻有一種叛逆的騷動。就是那種非做不可的騷動轉化成作品,如火山爆發時的滾燙岩漿,烈烈灼燒著山頭草原和附近的村莊,發出吱吱的響聲和濃濃的烈焰。』 

聯合副刊主任/詩人陳義芝也曾說過:『李志薔擅長編織綿遠的身世、時代的憂歡,將平凡現實寫得驚心動魄。看李志薔如何擇取經驗用心鋪排,以細膩筆法表現出文字的張力,深深感覺到這位具有科學背景的年輕高手對文學精粹的信仰,足令無數搖筆桿的老人汗顏。』 

電影相關作品:

1996:早期16mm短片「願望公園」曾獲金穗獎優等影片 

2000-2002:「流離島影」系列紀錄片-『浮球』。中文片名:浮球 。英文片名:THE FLOATING BALL 。色彩種類:彩色Color。影片規格:35mm、16mm 。影片時間:24。影片類型:紀錄片。分級級數:未分級。出品年份:2000 。導演:李志薔。製片人:許慧如。技術工作人員:蕭神榮、 寶島、 李志薔、 沈可尚。參展及得獎紀錄:2000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觀摩、2000台北電影節獨立創作競賽紀錄類提名 。曾入圍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入選加拿大溫哥華影展、澳洲布里斯班影展、瑞士Next Vision de’reel、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韓國釜山影展、韓國全州影展…等。 

故事大綱:島嶼如浮球承載希望,但命運只能隨波逐流……

小琉球孤懸台灣外海,狀若一漂流之球,古名之曰:「琉球」。在這漂浮的小琉球島外圍,有另一群漂流的浮球,它們是大陸漁工的船屋,終年泊在小琉球外海浮浮沈沈,俗稱「海上旅館」。在三個章節的鋪陳裡,這些海上浮球飄流的命運,訴說著人性,也暗喻著小琉球島的命運: 

1.〈新生之路〉:這是一群初來乍到的大陸漁工在暈船之餘,仍對未來充滿著期盼與夢想的故事。 

2.〈望鄉〉:二十五歲的阿生,漁工生涯已超過五個年頭。運氣不好時,會被船長打罵。即將回鄉之際,他笑說,已不認得孩子長什麼樣了。 

3.《鳥人阿揚》:三十五歲的阿陽,老蹲在船舷邊發呆或唱歌,他說,人就像一隻海鳥,飛出去,沒有飛回來的時候。也許停下來,就是接受死亡的時候。  

2004:擔任電影『艷光四射歌舞團』製片統籌兼副導演。入圍溫哥華國際影展、釜山國際影展、倫敦國際影展、德國曼漢姆國際影展等。並獲金馬獎年度最佳台灣電影、最佳電影原創歌曲、最佳造型等獎項。 

2006:電影『單車上路』:中文片名:單車上路 。英文片名:THE ROAD IN THE AIR 。色彩種類:彩色Color 。影片規格:35mm 。影片時間:90 。影片類型:劇情片 。出品公司:台灣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品國家:中華民國 。官方網站:http://www.wretch.cc/blog/roadintheair 。導演:李志薔。編劇:李志薔、張友漁。製片人:周美玲。演員:李國毅、李運慶、陳意涵、張榕蓉。技術工作人員:寶島(攝影)、 陳忠良(燈光)、李常磊(錄音), 劉芸后(攝影)。藝術工作人員:張見宇(配樂)。 

『單車上路』為李志薔導演的第一部劇情長片,改編自張友漁原著《阿國在蘇花公路騎單車》,此劇本曾榮獲2003年新聞局優良劇本獎之-最優劇本。並入圍德國曼漢姆國際影展、亞洲電視節,並獲選為「南方影展」開幕影片。 

故事大綱:這是一條走不出去的公路,沒有盡頭…阿國,一個叛逆的縱火犯少年,才十七歲的人生,就已無望;在放火燒掉便利商店後,他獨自騎著單車,逃向蜿蜒的蘇花公路,逃離他的人生。

林正義,是個怯懦的警界逃兵。剛離開警校的他,面對接踵不斷的凶險任務,令他無法承受。於是他擅離崗位,陰錯陽差也騎上茫然無邊的蘇花公路。因著寂寞,因著各懷的心事,兩人結伴騎了一段路程。途中不時相譏、不時相助,共同面臨的處境終於讓兩人產生了緊密的友誼。 

一個原住民逃家少女的出現打亂了兩個人的旅程。幫助塔桑妮尋找母親的任務成了二人暫時逃避問題的共同目標。於是三人結伴去尋找一個叫做「清水原泊」的地方。一個偶然的相遇意外解答了他們的疑惑。加拿大女子丹尼絲無意間帶來「清水圓柏」的訊息。但更多的意外和險阻橫在眼前:死亡、追逐、逃亡…在這條漂浮的公路無止盡地進行著。當真相揭露的那一霎那,三人只能站在茫茫的崖頂,無語問蒼天…… 

註:蘇花公路是台灣島嶼東岸的主要交通動脈,日據時代開闢而成。從蘇澳到花蓮,一邊是浩瀚的太平洋,一邊是海岸山脈。碧海藍天,沿線是無止無盡的翠綠與蔚藍。  

文學及其他著作:

影像書《流離島影》-獲中國時報開卷版,網路票選十大好書、誠品【好讀】年度最佳整體構成。

影像書《電視電影偶像劇/艷光四射歌舞團》-遠足文化出版。

散文集《甬道》-爾雅出版社。獲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藝獎首獎」。

散文集《雨天晴》-麥田出版社。

小說集《台北客》-寶瓶文化出版社。

《台北客》、《甬道》、《女聲》等書並獲文建會、國家文藝基金會創作補助。

文學作品主要集中在散文和小說創作,曾獲聯合報文學獎、中央日報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台北文學獎、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等近三十個獎項。

分類
影評

笑破鐵幕Top Secret-觀後短評 2006.09.21

這部電影我已經看了22年囉!沒想到自己都這麼老了,嗚嗚嗚……呵呵!

不過,到現在裡面很多的場景及片斷仍然讓我難忘,而且,如果現在年輕輩的朋友,有機會看到這部電影,一定會發現原來那麼多的笑點跟梗,是從這邊來的喔。 

呵呵!像那ㄍ女主角的爸爸博士以一根湯匙挖成一條有燈光又平整的隧道,準備要逃生用。或是女主角表現出喜歡男主角的時候,兩ㄍ咪咪會發亮。呵呵!  

或是,男主角模仿貓王唱歌跳舞,一群女歌迷昏倒、尖叫,還有最後他假裝為愛躺在舞台的鐵軌上面,歌迷瘋狂的模樣,真是好笑到一個不行!  

而且,雖然他可視為一段段的笑點結合成的,但是節奏、安排,都相當適度,並不會出現有過於唐突的地方!  

如果大家還找得到,非常推薦這部笑片經典喔!尤其你可以看到當年帥俊的方基墨,青澀可愛的模樣。呵呵! ^++++++^

分類
MOVIE

陳正道導演小檔案-2006.09.21

原文出處(台灣電影網):http://tc.gio.gov.tw/ct.asp?xItem=12554&ctNode=39,由我整理而成。版權為台灣電影網所有。 

中文姓名:陳正道 NameLeste CHEN 。身分類別:導演。 

簡歷:出生於1981的陳正道是國內最具潛力的新銳導演;最新的作品是2006年的《盛夏光年》。

高中時就讀復興美工,高二那年開始接觸舞台劇,作品包括「全天下的訓導主任都禿頭」等,主要在抒發對體制的不滿。 

高中畢業後在大學聯考中失利,之後向朋友借來一台數位攝影機,完成處女作《五月紛飛》,翌年即以《五》片申請獲准進入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就讀。 

以「統一飲冰室茶集:『你』和『妳』篇」獲第十屆時報廣告金犢獎影片類銅犢獎(與湯雅如合得);以「白蘭氏:一步篇、一眼篇」獲得第十一屆時報廣告金犢獎平面類銀犢獎(與李威廷、周孫豪、李宛寰、蔡育岱合得)、以「京華城:1.編織篇2.凝挼g3.用擠g」獲得平面類佳作(與李宛寰、李威廷、周孫豪、蔡育岱合得),並曾榮獲學生短片鋒芒獎最佳影片第三名等。 

陳正道亦拍攝多部包含蔡依林、孫燕姿、五月天、陳奕迅、梁靜茹、楊乃文等知名歌手內的音樂錄影帶。 

電影短片作品《狂放》入圍2004威尼斯影展國際影評人週競賽單元與東京影展「亞洲之風」競賽單元;2005年首部電影劇情長片《宅變》創下全國約一千八百萬票房的佳績,並賣出超過10國的版權(包含最困難,也最具市場指標性的美國及日本)。 

多部短片前作亦受邀歐亞各大影展,是個能同時掌控商業表現與藝術創意的導演。 

個人作品及得獎紀錄: 

2000《五月紛飛》。 

2001《間隔之間》。 

2001《台北地圖》。 

2002《距離》。-中文片名:距離 。英文片名:Distance 。色彩種類:彩色Color 。影片規格:betacam 。影片時間:20 。影片類型:劇情片。出品年份:2002 。出品國家:台灣。 導演:陳正道。參展及得獎紀錄:2002台北金馬國際影展數位短片競賽。2003台北電影節「台北電影獎」劇情片類入圍。 

故事大綱:面對成長過程真空的那一年,可控制的機率與不可控制的巧合,算計著距離的遠近,

分類
MOVIE

非電影~第四屆冠軍米王得主

 
呵呵~剛看到一個消息~
跟電影有點關係~又好像沒關係~
我前兩天才翻到去年看完無米樂之前寫的短評~
才剛貼沒兩天~今天就看到這麼一個可愛的新聞~
其實無米樂整部電影最最讓我驚豔的人~就是崑濱伯~
那種智慧~那種愛土地的精神~
讓人很想站起來跟他敬禮~呵呵~好高興~
他居然上了今天的新聞~
好棒喔~貼出來給大家分享~
像他說的一樣~天公疼憨人~好人出頭天呢~


原文出處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60918/1/46hn.html

第四屆「冠軍米競賽」結果出爐,台南縣後壁鄉的黃崑濱打敗全國35個鄉鎮的參賽者、脫穎而出,拿下「米王」的寶座!其實他就是知名記錄片「無米樂」當中描寫的稻農之一。種稻將近五十年的崑濱伯謙虛的說,會得獎是靠「天公怕」幫忙。農委會將在九月二十三號,公開競拍今年得獎的稻米,這屆冠軍米,很有機會再創拍賣價格的新高。

看過記錄片「無米樂」的人,一定會對其中崑濱伯和太太拌嘴的鏡頭,有著深刻的印象,這個崑濱伯,十八號拿下了第四屆冠軍米王,種了五十年稻子,一度高喊無米樂的他,拿到了稻農最高殊榮,現在成了「有米樂」的農友。
黃崑濱是打敗來自全國三十五個鄉鎮的種稻達人,奪下米王寶座,但,他很謙虛,笑說種米的技術沒有跟別人有什麼不同,靠的是「天公伯」的幫忙啦。
黃崑濱是以台農71號品種,取得冠軍,評審人員表示,他種的米,外觀晶瑩剔透、完美無瑕,口感香Q,是米中極品,因此決定評為第一名。第二名有兩位得主,分別為是彰化縣竹塘鄉張貴珍、台東縣池上鄉黃肇倫;第三名有三位,分別來自嘉義太保、台南新營、台東關山。農委會將在二十三號公開競拍這些得獎的優質稻米。

2006/09/18 19:30(中廣新聞網~張佳琪報導)


雖然我只有小時候~很小很小的時候~會回老家貢寮玩~有幫忙過一點農忙~才知道土豆是從土裡拔出來的~呵呵~還有絲瓜有瓜藤亂亂爬~還有騎過水牛~還有最特別的是~割完稻子~要用一種腳踩的機器~他會一直轉一直轉~把稻穀跟稻梗分開~然後因為我太小~太矮沒力氣~踩沒兩下~差點被捲進去~給絕命終結站去了~呵呵~印象好深喔~ ^^ ~所以才覺得跟無米樂這部電影好親好親喔~跟崑濱伯的感覺~就好像自己的阿公一樣~真高興他有得到如此的榮耀~恭喜他~ ^^

分類
MOVIE

楊力州導演小檔案

他是2006年9月22日,即將上映的電影-奇蹟的夏天的導演,在我看過電影之後,引發我的興趣,先以目前所收集到的網路資訊與大家分享。

以下原文出處:

http://www.comcareer.com.tw/talk/all_report/radio_tv_movie/talk05-14.htm


http://tc.gio.gov.tw/ct.asp?xItem=12502&ctNode=39


由我整理合併而成,版權屬兩個單位所有。

中文姓名:楊力州 。Name:YANG Li-Chou 。身分類別:導演。  

現職:中華民國紀錄片發展協會理事長、紀錄片導演。

資歷:曾任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專任教師兩年,現為紀錄片工作者,已有七年 。

學歷: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所畢業、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畢業。 

曾經是高中(應該是高職)美術老師的楊力州,憑著對紀錄片的熱愛,毅然結束二年的教學生涯。在接受台南藝術學院音像紀錄研究所完整訓練期間,楊力州透過紀錄片製作實習,以迄研究所畢業後,即矢志以獨立的紀錄片創作一償職場抱負,而得以運用紀錄片捕捉所及,持續關注台灣社會的議題,並且用三年時間離開台灣到日本,遍訪旅日的台灣人社群,不管在哪裡或以何種方式呈現,關注台灣人自我的主體性,始終是楊力州運鏡的焦點。  

拍紀錄片不只是一個「工作」

初見到楊導演,立即被他親切的笑容所吸引,即使已成為知名大導演,也不難從他謙遜的態度中,窺見他的作品能深入人心的主因;楊力州從小就喜歡看紀錄片,尤其熱愛大多數人一看就容易入睡的歷史紀錄片。在復興美工任教兩年的期間,他把這群與他相差十歲的學生樣貌記錄下來,就這樣開始了記錄的工作。從他言語中,強烈感受到他對紀錄片的堅持與理想,這是驅使他不斷向前的動力。 

「拍紀錄片是一種享受,它讓我體驗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也因為太過投入,常會與生活糾纏不清。」楊力州笑著說。他的作品與一般世俗印象不同,擺脫紀錄片沉悶嚴肅的方式,以感性及趣味的手法,讓觀眾覺得精采好看;然而另一方面又勇於挖掘人們不敢正視的赤裸情感與種種矛盾的社會制度,這使得他的作品在帶給大家歡樂之餘也帶來嚴厲的批判,發人省思。 

以膠捲記錄青春

楊力州目前正在拍攝《畢業紀念冊》續集─《青春》,持續拍了10年,26歲,是這群學生現在的年齡;26歲,也是當年這位老師與他們交會的年齡,「青春」就在記錄與被記錄中被留存了下來。於是,在影片膠捲中,36歲的楊力州看著26歲的學生與他們16歲時的自己對話,跨越時空的靈魂,彷彿在紀錄片中得到了超現實的呈現。 

他說,紀錄片的價值在於時間拉長,畫面就跟著清晰起來,從1994年開始拍他們,10年後的現在回頭看,每個人的生活與當初的理想都不相同,甚至有些人朝相反的路走;然而,許多事情的發生早在10年前就有跡可循。 

用導演觀點走進被攝者生命

台灣紀錄片的發展和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相同,都始自反政府。紀錄片是導演觀點,是真實又主觀的紀實過程,紀錄片主題大多來自於對弱勢族群的關懷,讓社會大眾能體驗不同人生。大多數的紀錄片導演都有個共通點,就是不具攻擊性,被攝者容易卸下心防信任導演,也因此會與被攝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