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台灣史

曹銘宗 說食台灣 : kha-tshia-tîn「麻花」


〈麻花的台語〉

路過基隆「口福麻花世家」老店,我想到「麻花」的台語叫kha-tshia-tîn,小時候常吃的甜點,後來就很少看到了。

我買了一包(6支170元),這是大支的麻花,每支都密封包裝,已不見早年麻花成堆的場面了。

麻花本是中國北方的油炸麵食小吃,根據中文字典,麻花本意是「製作麻繩所旋扭的花式」,引申把條狀麵團旋扭後油炸的食物。從外表來看,麻花形似麻繩。

麻花的台語漢字怎麼寫?日本時代《臺日大辭典》的用字和發音是「枷車籐」(ka-chhia-tîn),可見這種食物在日本時代就有了。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的用字和發音是「枷車藤」(kha-tshia-tîn)。在中文,「籐」、「藤」可通用,泛指蔓生植物的莖或卷鬚。

那麼「枷車」是什麼?本指耕牛拖犁的物件,從放在牛背上的「枷擔」到連接犁的繩索。「枷車索」即指連接犁的麻繩。

以此來看,由於「枷車索」的麻繩形似植物的籐/藤,而且很多籐/藤是可食的,這應該就是「枷車籐/藤」的由來。

台語還有一詞「枷車籐鬃」,指女人將長髮綁成兩條「枷車籐」,也就是「綁瓣子」的髮型。

原文出處 曹銘宗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