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MOVIE

黛妃與女皇 2007.02.02(五)上映

黛妃與女皇 / The Queen

台灣上映時間:2007年2月2日(週五)晚場起
榮獲本屆金球獎最佳影片/導演/女主角/劇本4項大獎提名
強勢問鼎2007奧斯卡金像獎
揭開黛妃死後七天內,
英國皇室危機應變的暗潮洶湧
和女王面對全世界八卦輿論的驚濤駭浪…

 

美麗的英國黛安娜王妃,因狗仔的追逐死於車禍意外,成為當年全球最震撼的八卦話題!但是沒人知道,黛安娜王妃死後七天內,正是英國皇室面對最驚滔駭浪的危險時期。本片藉由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飾)以及新任首相東尼布萊爾(麥可辛Michael Sheen飾)的危機應變與宮廷爭鬥,來披露黛安娜王妃死後對英國皇室造成的連串動盪。

【黛妃與女皇】獲獎記錄輝煌:
◎第63屆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劇本大獎
◎第64屆金球獎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海倫米蘭Helen Mirren)、最佳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Stephen Frears)、最佳劇本
◎國家評論獎─最佳女主角(海倫米蘭Helen Mirren)
◎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海倫米蘭Helen Mirren)、最佳劇本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2006年第二佳片、最佳女主角(海倫米蘭Helen Mirren)、最佳男配角(麥可辛Michael Sheen )、最佳劇本、最佳音樂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海倫米蘭Helen Mirren)、最佳男配角(麥可辛Michael Sheen ) 、最佳劇本
◎紐約網路影評人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海倫米蘭Helen Mirren)、最佳男配角(麥可辛Michael Sheen )、最佳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Stephen Frears)、最佳劇本

◎演出演員:
1.海倫米蘭 Helen Mirren【謎霧莊園】(飾演英國女皇)
2.麥可辛 Michael Sheen【王者天下】【決戰異世界】【關鍵時刻】(飾演英國首相布萊爾)
3.詹姆斯克隆威爾 James Cromwell【鐵面特警隊】【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要說】(飾演菲利浦親王)
4.席薇雅辛絲 Sylvia Sims【海神號】(飾演女皇太后)
5.亞力斯傑寧斯 Alex Jennings【關鍵時刻】(飾演查爾斯王子)
6.海倫邁柯瑞 Helen McCrory【濃情威尼斯】【夜訪吸血鬼】(飾演布萊爾夫人雪莉布萊爾)
7.羅傑艾蘭 Roger Allem【V怪客】(飾演女皇的機要秘書羅賓詹夫林爵士)
8.提姆麥克穆蘭 Tim McMullan【莎翁情史】【第五元素】(飾演查爾斯王子的機要秘書史蒂芬藍波特)

◎幕後工作人員:
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 Stephen Frears【美麗壞東西】【危險關係】
製片:克里斯汀蘭岡 Christine Langan【驚心交易】
崔西席華德 Tracey Seaward【疑雲殺機】
安迪哈里斯 Andy Harries【亨利八世】
編劇:彼得摩根 Peter Morgan【驚心交易】【最後的蘇格蘭王】

 

 

 

 

【黛妃與女皇】的電影劇本完成前,訪問許多相關人物,投入大量調查工作,收集各方可靠情報,並根據所有資訊創造出最真實的事件情境,精心描摹維妙維肖的現代當權人物。英國女皇身為當今世界上少數僅存的君王,此片即生動刻劃其不為人知的一面,描述她在黛安娜王妃驟逝後,遭逢前所未有的媒體攻擊、公關操弄以及民眾的反動情緒,以及此一低潮期表現出來的脆弱人性。

因為【黛妃與女皇】,再度促成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Stephen Frears)和編劇彼得摩根(Peter Morgan)的合作。演員陣容也十分堅強,包括海倫米蘭(Helen Mirren)、麥可辛(Michael Sheen)、詹姆斯克隆威爾(James Cromwell)、海倫邁柯瑞(Helen McCrory)、亞力斯傑寧斯(Alex Jennings)、羅傑艾蘭(Roger Allem)、提姆麥克穆蘭(Tim McMullan)和席薇雅辛絲(Sylvia Sims)等。

黛安娜之死改變國家情勢
黛安娜王妃是全球公認最知名、最受愛戴的女性之一。1997年8月,她因嚴重的撞車意外身亡於巴黎街頭。這個震驚世界的消息一傳開,紛紛成為各國際媒體的頭條新聞。在英國國內,民眾沈浸在深切悲痛情緒的同時,面對英國政府與皇室搖擺不定的態度輿論界也開始出現撻伐的聲音,使得皇室內部動盪不安。

這個轟動的悲劇事件對於權力核心的影響與一般社會的反應截然不同。檯面下,新成立的英國政府和英國皇室展開激烈的秘密對峙,雙方斡旋於黛安娜王妃過世的善後處理。黛安娜王妃未離婚前已經是高度爭議的公眾人物,但她和查爾斯王子分手之後仍維持公開形象,頻繁出現在報章媒體,使得皇室對她的言行十分不滿。現在黛安娜王妃驟逝,女皇帶領的皇室一如往常表現出對於家族悲劇的低調態度,隱蔽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Balmoral)城堡中,仍然過著平靜不起波濤的皇室生活迴避大眾目光,直到新政府領導人的首相布萊爾出面說服皇室對人民發言表態。

電影內容就是以震驚當代英國社會的轟動事件為主題,精彩描述皇室在黛安娜王妃過世後與英國首相布萊爾及情緒激動的廣大英國人民之間的衝突互動關係,這現象反映了皇室權力的快速消退,首相地位的提高,以及英國步向民主、開放新形象的轉變動力。

【黛妃與女皇】的全片精神就在述說努力維護傳統的皇室統治者和政治手腕高明的現代國家領導人之間的對峙互動情形。故事圍繞在黛安娜王妃過世引發的各種不同效應,包括飛車追逐公眾人物的無情狗仔隊、正值黃金時期就驟逝身亡的國際名人、未開花即早夭的八卦風流韻事,及緊迫盯人造成悲劇事件的卑劣媒體道德。

【黛妃與女皇】以全新角度窺視黛安娜王妃過世後,英國皇室與國家的穩定關係如何動搖。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認為【黛妃與女皇】就是要讓觀眾得知英國女皇的不同面貌。他指出:「整個皇家習俗本來就很荒唐,這使得皇室的表現顯得格外可笑。英國的傳統一向如此,這點實在很諷刺。不過電影的重點剛好相反,我們強調危機時刻的人性特質及人們逃避現實的方式。女皇最近剛過80歲生日,從不少文章的評價中可看出,雖然許多人認為皇家習俗愚蠢過時,但他們同意英國女皇確實是一位不凡的女性。」

製片克里斯汀蘭岡表示:「這個故事最令人著迷之處在於深入不為人知的幕後。英國人民對於新任首相布萊爾領導的政府賦予厚望,但上任4個月來卻難見有超越的表現。突如其來的黛安娜王妃意外事件正好讓布萊爾能夠順勢帶領國家改變。這個故事主要描述的便是悲劇事件過後幾天內首相和皇室的微妙互動關係。」

製片安迪哈里斯談到靈感來源時表示,他在回顧皇室與女皇對於黛安娜王妃驟逝的最初反應時,他觀察到皇室當下的沈默
。他很驚訝皇室竟然如此傳統保守,面對國家的最大悲劇卻不肯打破禮節規制。至於人民似乎也渴求權力核心人物能夠做出某種表態。

編劇彼得摩根想辦法取得各種不公開資源,使他能夠如實傳神地詮釋女皇和首相布萊爾的言行舉止和思考方式,以及對危機處理的看法。他發誓保密這些資訊提供者,不過這些人涵蓋首相官邸和皇宮的前任員工、傳記作家、機要秘書、巴爾莫勒爾城堡的賓客,以及提供不公開記錄的記者和政客。

安迪哈里斯斯表示:「彼得摩根十分擅長用文字描摹已知事實和想像情節之間的微妙差異,創造出屬於電影的表現。」這種充滿潛在爭議和危機的表現,經由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的巧思完美呈現。史蒂芬佛瑞爾斯執導過多部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電影作品包括【危險關係】、【美麗壞東西】和【致命賭局】(THE GRIFTERS)。

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表示:「要找到還沒被拍膩的新鮮題材實在很難。我深受這個電影計劃吸引的原因是,除了能夠和編劇彼得摩根再度合作之外,還有就是它描繪新式和舊式世界衝突的主題。這個故事著實呈現英國傳統消失的優缺點。」

史蒂芬佛瑞爾斯處理屬於自己英國的題材特別有感觸。他說:「我自身對於女皇的情感很複雜。從我出生開始,我就熟知這位女性60餘年,對於她的各種糾結情感比我想像中還錯綜複雜,這對我來說是最棘手的地方。」

史蒂芬佛瑞爾斯的敏銳導演手法是讓【黛妃與女皇】一片風格和調性都十分獨特迷人的關鍵。安迪哈里斯表示:「處理複雜又具爭議性的話題時就需要非常嚴肅認真的導演。史蒂芬佛瑞爾斯就是最佳人選,他不只經驗豐富也聰明絕頂。他勇於承擔風險、隨時求新求變、堅持追根究底的特質都是成就這部電影不可或缺的寶貴條件。」

黛安娜之死歷史事件簿
◎1981年7月29日,查爾斯王子和黛安娜史賓賽女士(Lady Diana Spencer)在倫敦舉辦童話般的婚禮。

◎1996年8月28日,經過多年媒體冷嘲熱諷地報導兩人婚姻觸礁的消息,查爾斯和黛安娜終於離婚。

◎1997年5月1日,新工黨領袖東尼布萊爾贏得壓倒性勝利,當選英國首相,結束18年來柴契爾夫人和約翰梅傑領導下的保守黨執政。

◎1997年8月31日,戴安娜王妃和男友多迪法伊德(Dodi Fayed)為閃躲狗仔隊,在巴黎高速撞車身亡。

◎1997年8月31日,英國首相布萊爾公開稱呼戴安娜為「人民的公主」(the people’s princess)。

◎1997年9月2日,全英國人哀悼黛安娜,使得黛安娜故居的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花海源源不絕。同時,英國皇室的沈默也漸漸備受批判。

◎1997年9月4日,黛安娜過世5天,皇室首次發表公開聲明。

◎1997年9月5日,女皇在現場轉播的電視上向全國人民發表演說,稱呼黛安娜為「卓越有天賦者」(exceptional and gifted human being)。

◎1997年9月6日,好幾百萬的英國人民湧至街上參加黛安娜的公開葬禮,造成全英國幾乎停擺一天。

編劇彼得摩根挑戰最棘手的劇本─書寫皇家祕辛

【黛妃與女皇】從一開始構思就註定會引爆爭議,哈里斯表示:「這個故事的無窮魅力就在於它極為大膽。這是關於一位在世君主的電影。」

編劇彼得摩根也表示:「這部電影最大膽的地方就在它並非一部諷刺作品,而是努力將權力核心人物描繪成像你我一樣心思複雜、追求完美、個性矛盾的凡人,不是一般常見的嘲諷喜劇。」彼得摩根在著手劇本時,他知道改造英國女皇和英國首相必須有所突破,要將這兩位仍時常出現在新聞頭條的活生生話題人物轉化成面對個人和國家危機的戲劇性人物。他採取的方式是維持可信度但不誇張模仿。

彼得摩根運用人際關係和社交手腕獲取不少資訊,此外,他到處訪問任何可能與女皇、首相布萊爾或其他皇室成員有接觸的相關人士,甚至包括專屬裁縫師和馬伕。彼得摩根回憶地說:「我去找任何願意和我對談的人。剛開始他們通常口風很緊地回答:『不,我什麼都不能說』。但沒多久,他們就會打開心房娓娓道來:「告訴你還有…還有…」。大家其實都想分享自己的故事。」

豐碩的調查結果中也有彼得摩根意想不到的收獲。那就是他得知任何人都能在女皇的蘇格蘭巴爾莫勒爾城堡附近租間小別墅。所以不久之後他也順理成章地成了女皇的匿名鄰居,讓他有機會貼近女皇的生活,還能接近皇宮的工作人員,而這些人正可以瞥見女皇最輕鬆、最自然的狀態。彼得摩根表示:「我們探訪無數的當地人或工作人員,盡力取得所有的資訊。我們得到的情報不是什麼天大秘密,只要來巴爾莫勒爾城堡附近租間小別墅都可聽到這些消息!」

彼得摩根住在巴爾莫勒爾城堡時,打從內心深處感到女皇的與世隔絕。他指出:「待在那裡時,你就會深深感到脫離現實有多遠。你生活在離倫敦市區幾百萬哩的森林裡,一處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這時你就會瞭解,難怪她根本不知道黛安娜過世後的倫敦反應。

隨著對於女皇為人處世及其孤立生活的瞭解愈深,彼得摩根開始能夠感同身受皇室歷經媒體攻擊的黑暗時期。他觀察後表示:「關在封閉世界的皇室家庭面臨危機時,女皇下令移開所有的電視和廣播,以免黛安娜王妃的孩子受到傷害,但也使得這一家人的生活變得完全與外界隔離。他們陷入困境,周遭的人只知諂媚不說真話以及蒙蔽外界情形。人民上街大聲喧嚷卻不見皇室出面回應,因為皇室家庭根本什麼都不知道」

彼得摩根住在巴爾莫勒爾城堡附近時還發現女皇經常會獨自開著自己的越野車出遊。這個畫面也成為電影中感情洋溢的想像片段,其中她在林中突然遇見一隻雄偉的雄鹿。彼得摩根解釋說:「這一幕有強烈的象徵意義。長久以來雄鹿是帝國的象徵,而女皇跟動物比跟人類還親,這也是眾所皆知的。不過我有興趣的是象徵帝國的14根角雄鹿很久難得一見,因為它們很少逃得過被捕捉或剪角的命運,這容易讓我們聯想到虛權的君王政體已經很久沒在國家政治上扮演重要角色。」

除了女皇,彼得摩根對首相布萊爾也充滿興趣。他表示:「在超過十年的保守統治之後,布萊爾以壓倒性的勝利入主掌權,帶來新氣象。他很討人喜歡,但他剛開始幾次進入皇宮想必興奮之情難掩。這點也是我們想要捕捉的。」

彼得摩根也發現首相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