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REVIEW

彌勒熊影評:【竊聽風暴】自古紅顏多薄命

分類
REVIEW

【39磅的愛】好評推薦

人們習慣找尋一大堆藉口,來逃避自己懦弱無能的事實! 
體重只有39磅的阿米,卻以他的人生故事來告訴世人:我的重量雖然微不足道,但是,一顆真誠無畏的心,卻能化腐朽為神奇!他的認真生活,堅持理想,不但讓自己的生命散發出動人的光彩,也給了我們快樂與堅持信念的勇氣。
我誠懇地將本片推薦給所有被狗屎人生與垃圾新聞搞得生活烏煙瘴氣的社會人士與學子,你絕對可以從本片裡感受「活著」,就有希望,就是奇蹟!……… 作家 / 影評人  彭怡平

雖然阿米只有39磅重,但是他的勇氣、熱情、良善、夢想、睿智、堅持,卻讓他像是一位390磅重的巨人。這也是阿米以生命換來最精彩的演出,讓我從頭到尾熱淚盈框,內心為他不斷打氣加油。如果你活了一生,從未感到生命可貴的價值為何?那麼你要的答案就在這裡。 ………影評人 / 彌勒熊

分類
REVIEW

代貼:背著椅子旅行去《心靈印記》 文:蘇士尹

神愛窮人的!《心靈印記》裡說:「對窮人,神的答案就是苦中作樂;飢餓時,一片麵包就是喜悅;口渴時,一滴水就是快樂;疲累時,睡覺是最幸福的事。   要有真正的快樂,必須先捨棄,而非先獲得。……大家不懂神為何青睞富人,其實祂喜愛窮人,祂讓他們貧窮,只需略施小惠,他們就快樂了!」

電影癡發現,許多影評人很快就把《心靈印記》(Scream of the Ants)的影評寫好,為何?因為不想讓它在寒假期間很快淹沒於一堆商業電影中,而這部電影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很偉大,如何的偉大法?

佛學哲理,其實很深奧、又很實用,在佛教經典中,多少人投注一輩子的時間,都不見得捕捉得了多少,而本片導演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生長於伊朗,到印度拍攝本片,卻成就了今天這部以影像生動訴說佛家哲理的電影。這麼深刻的佛家哲理的電影,不是出自於印度,也不是華語電影,亦非西藏或不丹佛教淨土,而是出自於一個回國家的伊朗,而且還是傳統教派非較輕鬆的蘇菲教派。

片子一開始,就看到大片藍天下有人弄了張椅子,坐在鐵軌,原來是一男一女,男的幫她撐傘遮陽傘,天氣時在太熱,陽光實在太大,除了傘,女人還拿手套蓋在臉上企圖擋掉紫外線。

簡單的一個意象,告訴我們什麼?人人都處在修行的道路上,只是我們自己蒙住了眼睛,看不到道路、看不到真相,塵世中,我們往往只選擇我們想看的看,解讀出來的真相,是片段的,不過是我們自以為的真,如果我們張眼雙眼,用心體會,才能看到真正的道路。

而烈陽下,有兩名小孩拿著石頭和他們的影子玩,快速排列出他倆的剪影,只是人怎能維持不動呢,一動,就得重新排列,小孩們合作無間,但動作再快,終究還是趕不上變化。短短一場戲,就點出了佛家裡的「無常」,如果我們企圖意測無常、描繪無常、掌控無常,只是徒勞無功。

當這對男女以為火車終究不會出現時、放棄期待時,火車聲劃破銀幕,接著便看到他們已經坐在火車裡頭了,這時坐在旁邊的是一名記者,他很好奇他們來印度做什麼?聊著聊著,原來他們是新婚夫妻,老婆提議到印度度蜜月,順便尋訪他們的冥想老師建議他們來找的「完人」(perfect man),記者以為他們找的是像達賴喇嘛、賽芭芭(Saibaba,是當代神通的印度大師),可是新娘表示她不知道他們是誰,她一心只想找到老師口中會製造奇蹟(Miracle)的完人。

「Perfect」這個字,在佛家來說,就是「圓滿」,修到圓滿的人,就是信徒口中的大師、上師,他們擁有大智慧,能開啟人們如何修得自在圓滿。至於「Miracle」雖在片中譯為奇蹟,但若說是「神蹟」一般人可能更清楚本片所要表達的意思。

接下來,記者和新娘有場「奇蹟」的論辯,非常有趣,記者表示他眼中,美麗如她,就是神蹟。新娘聽了之後,了解的說,哦,原來是這種神蹟啊!這段對話足以說明東西宗教對「神蹟」這件事不同的詮釋,特別是佛家不大講神蹟,而基督、天主教卻常常說,當然他們所謂的神蹟,得經過認證才算數。而且又回到開頭的「相」的問題。

就像劇中那位傳說中可以用眼神把火車停下來的神人,男女主角與記者到訪之後,才發現,那並不是神蹟,他坦誠的說,事實上他本來是想坐在鐵軌上一頭撞上火車結束他的生命,並表示,沒人可以停下火車,只有火車上的司機可以;所以,事實上是誰讓火車停下來的?事實揭穿就不值一文錢,然這個故事又何嘗不是比喻,人與人的互助,才能創造真正的奇蹟,而所謂的奇蹟,甚至有時候是人為的。

但奇蹟,又有一種說法,一則基督教的故事可以說明,也是電影癡很愛的一個故事:一名虔誠教徒一直等待奇蹟,直到大水來襲,氣象預報警告住在低窪地區的民眾要移往高處,政府也協助民眾疏散,但他一直堅信神會幫助他,所以他一直祈禱、祈禱,連牧師都來勸說,他搖搖頭,依然虔誠的祈禱、祈禱,水淹到一樓、二樓,他只好爬到屋頂,救生員、救難人員,曾都一一苦苦勸他、試圖救他,但他一昧祈禱拒絕所有人的援手,於是死於大水中;死後他跟上帝質問,虔誠如他,一輩子都做善事,祂為何不回應他的祈禱、不救他?上帝喊冤,說他前後派過政府官員、牧師、救生員、救難人員去救他,是他拒絕了。

電影癡曾在一部影集裡看到一句話,出自於劇中的牧師口中,他說:「請上帝賜給我們智慧拒絕誘惑,請上帝賜給我們勇氣接受奇蹟。」之於奇蹟,之於神賜給人們的奇蹟,電影癡曾與一位修士深度對談,我們的宗教信仰不同,但都同意,奇蹟,事實上「無著於相」,你能說美麗的女子不是神蹟嗎?是啊,否則怎麼就只會有一個林志玲?一個癌細胞散出去、癌症末期的患者,開刀而後化療治癒了,連主治大夫都嘖嘖稱奇的,能不說這是奇蹟嗎?換個不同的角度看,其實奇蹟、神蹟,不就天天在我們的身邊發生嗎?

如果說,要看到奇蹟才要修行?要看到奇蹟,才能證明神的存在?然不證中外、東西方的宗教,「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語出《金剛經》)信仰是在心中,不在外,求諸於外,證諸於相,容易失之於相的盲目,因為我們總是只看到我們想看的,以自己的主觀去看世界。好比劇中透過男女主角兩人,一個只看到世界的惡、醜,一個只看到世界的美、善。透過他們手上DV鏡頭,清楚看到印度正面和負面的兩個面向。然事實上,這兩面向構成的,才是具正的印度。

而男女主角,正好代表一惡一善、一力量一智慧,這趟段旅程,簡直是智慧開悟的過程;他們慢慢的走著走著,新娘突然祈禱似的自語:「我是個兇手!因為我走路,我成了兇手。原諒我,神,!神啊,請從我將行之路把螞蟻移開,我必須往前走。」她低頭數著:「一隻螞蟻死了,我聽見牠在哭。神,聽見螞蟻的哭喊嗎?一隻螞蟻死了!兩隻螞蟻、三隻螞蟻、四隻、五隻……」她祈求:「神啊,祢聽見沒?祢聽見牠們的哀嚎嗎?螞蟻的死讓祢悲傷嗎?」(這正是原文片名《Scream of the Ants》的來由)

人如何能「聽」見螞蟻的哀號呢?那是慈悲心啊,因為她發了慈悲心,才能「聽」見微小如蟻的痛苦。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是個有慈悲心的人,會想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可能帶給人、或生靈的傷害。而種「相」才是我們應該看到的「相」。

而所謂的大千世界,也一如男女主角眼中的世界,善與惡並存,相較於印度教的輪迴階級論(可以參看《禍水》(WATER)),佛家強調的是修行可以跳脫輪迴,強調的是眾生平等,所以他們後來碰到的德國修行者表示,很不可思議,印度的窮人占了99%,怎麼可能不發生暴動、革命?那是因為印度教的階級概念讓他們接受宿命,努力修行輪迴至成為上人。但也不代表,印度就沒有革命,畢竟他們並不是所有

分類
REVIEW

代貼:農曆春節七部強片 情人節起輪番上陣! 文:放洋班

圖文出處:http://tw.movies.yahoo.com/weeklyguide/d/a/070214/3/67p.html

今年春節很不一樣,強檔賀年新片輪番上映,彼此錯開檔期,對觀眾對片商而言都是一種保障,看準時間選對電影,才不會造成向隅的情形發生。首先2/14情人節,浪漫應景片「K歌情人」及瞄準寒假學子的動畫片「地海戰記」「亞瑟的奇幻王國」、還有Marvel漫畫改編「惡靈戰警」率先登場;緊接著彭氏兄弟進軍好萊塢的「鬼使神差」及艾迪墨菲大玩隨身變把戲的「糯米正傳」將在2/16小年夜上映,最後2/18大年初一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的「來自硫磺島的信」作為壓軸,替今年賀歲檔期劃下一個完美句點,比較可惜的是華語片及非主流藝術電影今年農曆年完全缺席。

作品到了台灣通常都只能發DVD的茱兒芭莉摩,從1998年與路克威爾森合作的「愛情向前衝」起,到2001年的「辣妹青春」,2004年與亞當山德勒合作的「我的失憶女友」,2005年的「愛情全壘打」等等,在台灣全都無法登上院線,堪稱星路最坎坷的浪漫喜劇天后,這次因為和台灣觀眾熟知的休葛蘭共譜戀曲「K歌情人」才重登大螢幕,喜愛茱兒芭莉摩的影迷們千萬別錯過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

尼可拉斯凱吉繼「惡靈線索」「世貿中心」以來,半年內又有新片「惡靈戰警」問世,平均兩個月推出ㄧ部新片,凱吉兄堪稱好萊塢的拼命三郎。「惡靈戰警」是Marvel繼「刀鋒戰士」「蜘蛛人」「X戰警」「神鬼制裁」「夜魔俠」「綠巨人浩克」「驚奇四超人」等等之後推出的最新漫畫英雄電影,「惡靈戰警」仍維持了Marvel英雄亦正亦邪的ㄧ貫特質,由凱吉兄詮釋起來十分對味。

宮崎駿長子宮崎吾朗繼承衣缽執導首部動畫「地海戰記」去年暑假在日本上映時曾創下不小轟動,票房甚至成為年度日片冠軍。「地海戰記」頗有乃父之風,正邪對抗的冒險之旅上,同時傳達了萬物平衡的環保概念。上週在台先行口碑場上映的「亞瑟的奇幻王國」是盧貝松最後一部親自執導的作品,不過也別擔心,盧貝松掛牌監製或編劇的電影日後仍不會少。「亞瑟的奇幻王國」劇情有點類似稍早的「聯合縮小兵」,在法國大受歡迎,突破了六百萬觀影人次。

「見鬼」「鬼域」彭氏兄弟進軍好萊塢首部作品「鬼使神差」在全美開出佳績,勇奪首週票房冠軍,再次凸顯亞洲導演在恐怖氣氛的營造上遠較美國導演血淋淋的呈現手法優秀。「鬼使神差」有如「神鬼第六感」或「靈異象限」般的懸疑神秘劇情,逐漸揭開的駭人真相令人不寒而慄,也跳脫出了一般鬼片的循常發展模式。艾迪墨菲新片「糯米正傳」緊接在「鬼使神差」之後全美奪冠,久違的艾迪墨菲再度使出渾身解術隨身變,在「糯米正傳」中ㄧ人分飾胖妹、宅男、及老人三個角色,做出自己強暴自己的高難度爆笑表演。

好酒沈甕底,最後趕在大年初一上映的是硫磺島二部曲「來自硫磺島的信」,本片較稍早上映的「硫磺島的英雄們」更叫好叫座,在日本蟬聯了五週票房冠軍欲罷不能。本片也是自從九九年「紅色警戒」後時隔八年又ㄧ部戰爭片在春節上映。「來自硫磺島的信」從日軍的觀點出發,難得的是對於交戰雙方的心境做了公平的審問,誠懇的檢視了戰爭所帶來的荒謬與遺害,實為難得的佳作,過年時間進戲院接受殘酷戰爭的洗禮,滌淨心靈,不失為一個排遣時光的好選擇。

分類
REVIEW

代貼:都會裡消失的人與人的互動與關懷《ALWAYS幸福の三丁目》-作者:蘇士尹

原文出處:http://blog.sina.com.tw/su41/article.php?pbgid=15930&entryid=323717#comment_762642

民國四十七年的生活是什麼樣子?改編自日本西岸良平長篇連載32年(1974年至今)的漫畫《三丁目の夕日》的電影《ALWAYS幸福の三丁目》(ALWAYS~三丁目の夕日)講述的就是昭和33年(民國47年)東京三丁目那種依然存在於都會裡珍貴的溫暖的社區人情故事。戰後的東京生活,事實上比台灣進步多了,但在那裡卻可以看到消失於都市裡的珍貴社區人際關懷。

相信許多跟電影癡一樣來自外地到台北討生活的人,都會覺得都市裡人與人之間是冷漠的,那種感覺特別是初到來的那幾年格外深刻,這種現象無關乎人的好與壞,只是快速的生活腳步使然,使得我們慣於和人保持距離、慣於和人維繫著過水不留痕的關係,初到來台北市討生活時,電影癡依舊有著來自「下港人」的習慣,如果經常光顧一家店,不知不覺便跟這家店的店員、老闆熟了起來。

有些台北朋友以為我們是舊識,後來他直呼怎麼可能在一家店裡可以建立起友誼呢?到店家、小攤不就是消費完就走嗎?其實,很簡單,人際互動,從打招呼問候開始的,就看你有沒有心去認識這個地方、這裡的人。

和許多中南部人到都市求生賺錢的外地人一樣,《三丁目》的故事也啟於遠從外地到東京討生活的人開始,電影中的故事主角之一星野六子(堀北真希飾)車自學校畢業,坐著柴油火車、帶著期望進城,延途經過鈴木汽車公司,心生嚮往,同學也羨慕著說她運氣好到被指派到大公司,說不定就跟在老闆身邊當祕書……

不料到火車站接她的鈴木老闆(鈴木則文/堤真一飾)開的車子,卻是拼湊出來破舊得不得了的迷你小貨車,一到三丁目映入眼底的招牌上寫的「鈴木汽車」可不是路旁的那家大公司啊!一連串的驚歎號下,她就這麼成三丁目的一分子了。

另一名外地人是洗盡鉛華想過平凡人生活的石崎浩美(小雪飾),搬進三丁目頂下一個店面開居酒屋,然單身的她,卻帶著好友的小孩古行淳之介(須賀健太飾,他最作還有《花田少年史》(花田少年史幽霊と秘密のトンネル)裡的花田一路,19941019日出生於東京),剛巧看到到居酒屋喝酒的茶川龍之介(吉岡秀隆飾。茶川的名字有點嘲諷日本許許多多期待拿到芥川獎的筆耕者,怎麼也不會是另一個芥川),半哄半騙的讓茶川把淳之介帶回家養。

故事從這三位外地人身上往外延伸,看到這個地

分類
REVIEW

代貼: 2007-02-09上映電影觀影指南 作者:放洋班

原文出處:http://tw.movies.yahoo.com/weeklyguide/d/a/070207/3/66a.html

年假前開胃菜上桌戀愛沒有假期祭出四張王牌!

年關將近,家家戶戶趕辦年貨、大掃除,上週電影市場冷到最高點,八部新片當中以火影忍者第三集最賣錢,但是票房也才百萬出頭,遠遜於上集成績,讓片商絲毫感受不到勝利的喜悅。本週電影市場預料將持續低迷,片商寧願將ㄧ手好牌留到年節時才打出來,因此,本週盛大聯映電影只有【戀愛沒有假期】一部,小眾電影部份則以勇奪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的【竊聽風暴】為代表,雖然新片量不像以往那麼豐富,但是品質仍在水準之上。

好萊塢才華洋溢女導演“萳西梅爾”以女人的觀點來看待感情格外細膩,前兩部作品【男人百分百】【愛你在心眼難開】票房都輕鬆打破億萬美元大關,堪稱愛情喜劇第一把交椅,這次竟然一口氣邀請到四位大牌演員,雙雙對對陷入熱戀,光看卡司就足夠讓人掏錢進場。【戀愛沒有假期】描述兩名失戀女子,藉由一次假期間彼此交換住屋,找到轉變身分轉換心情的契機。本片可以說是“萳西梅爾”從影以來最私密的電影,以通俗愛情喜劇為包裝,試圖與我們分享生活的點點滴滴喜悅與哀愁,反而更像是一首獻給我們所熱愛電影工業的情詩,劇中人不僅都對老電影如數家珍,甚至還製造一場編劇公會的頒獎典禮作為尾聲高潮。卡麥蓉狄亞在劇中的職業十分與眾不同,是好萊塢當紅的電影預告剪輯師,每每當她的人生進入重大轉折時,腦中就會浮現一段配好旁白的預告畫面,設計十分別出心裁。而令影迷驚喜的是達斯汀霍夫曼、琳賽羅韓等當紅線上藝人的客串演出驚鴻一瞥。

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並強勢問鼎奧斯卡的【竊聽風暴】,是本週要再三推薦的年度超級佳片,若不是因為它還來不及在美國上映,很可能今年連奧斯卡最佳影片都要被它包辦,不只是最佳外語片而已。【竊聽風暴】到底有多好看,我沒有辦法幫你欣賞,但是如果你曾經受到【辛德勒的名單】或是【盧安達飯店】的感召,【竊聽風暴】的震撼力絕不亞於它們,亂世中彰顯出的人性光輝尤其令人動容。【竊聽風暴】描述東西德分裂時期,東德國家情報局是如何灑下天羅地網嚴密監控著人民一舉一動,然而看似銅牆鐵壁滴水不漏的情報網,百密一疏的破洞竟然發生在“人性共振”的關鍵時刻。

另外本週要上映的電影還包括伊朗國寶級大師“馬克馬巴夫”洗盡鉛華後,以「反智」之姿對世界回眸一望所粹取出的「生死寓言」─【心靈印記】,不僅是一場探索心靈的印度遊記,也是追求生命真諦的恆河洗禮。人氣卡通【我們這一家】電影版緊接著在【火影忍者3】後推出,看準寒假廣大兒童市場商機;電影版將大玩母女變體遊戲,令人聯想起好萊塢電影【辣媽辣妹】的情節。年節前夕,你大可以把錢存下等待春節強片報到,或者,現在就選一部口碑更好的電影細細品嚐。

分類
REVIEW

【心靈印記】影評:從未背離我們的真理-彌勒熊

分類
REVIEW

《心靈印記》-推薦語

一個完全跳脫公式、卻引人入勝的故事。透過超凡的影像語言,傳達出人生的幽默與智慧,是一次無比愉快的觀影經驗。—–導演  鴻鴻

終於尋找到用恆河水熬煮的雞湯,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它的澆淋烙印。那股滋味,將會內化成最深沈的養分。—–懶人誌  錢亞東

    “探討人生, 却也暗諷做作的所謂人生哲學,片中人稱“完人”的智者留下的忠告。  和傳誦已久的“青鳥”主題相似:一切其實就在自己身邊或心中,不假外求。”—–影評人  景翔

人生就是生老病死,隨著年華老去…你可曾對真理的了解漸漸模糊而失卻了信心?本片導演馬克馬巴夫,以一介回教背景文化人的身份,藉劇中一對夫妻前往古文明國家-印度尋訪智者的過程裡,不分派別、不分高下,一一拆解人們對宗教的迷思,並提出質疑與反芻,企圖為你我找到生命的真正歸宿。
—-影評人  彌勒熊

當你對生命有迷惘,當你對自己的信仰失去信心,當你對人生充滿無力感,當你對社會充滿憤怒,在這部新婚夫妻尋找完人的印度旅裡,從那充滿禪意的睿智對白,找到你自己的方向。—-影評人  蘇士尹

分類
REVIEW

代貼:《竊聽風暴》觀後感……….資深媒體人‧影評人 藍祖蔚

掌握情報,就可以予取予求,《竊聽風暴》是一部精彩的人性解剖作品。

能讓人思考,反省的電影,絕對夠格稱為好電影,十二月二日獲得歐洲電影獎最佳影片的《竊聽風暴(Das Leben der Anderen, The Lives of Others)》,就是一部看過必定會讓觀眾沈思的佳作。

德國在二次大戰後分裂為東德和西德,東德信奉共產主義,強調中央集權,因此培養出勢力強大的情報集團,對內監控異己人民,對外則是防範外敵入侵,由佛洛李安.漢克.馮.唐納斯馬克(Florian Henckel von Donnersmarck)兼任編導的《竊聽風暴》,就是以德國家情報局「斯塔西」(Stasi)為主角的電影,顧名思義,情報局的監聽行動就是電影的主要情節,對象則是薩巴斯汀.柯吉(Sebastian Koch)飾演的東德劇作家德瑞曼(Georg Dreyman)及其由瑪蒂娜.吉黛克(Martina Gedeck)飾演的明星女友西蘭(Christa-Maria Sieland)。

《竊聽風暴》其實是政治/驚悚;愛情/嫉妒兩類電影的混合體。

電影一開場是劇作家德瑞曼發表他的劇場作品,女主角就是他的愛人西蘭,他們理應是東德文化的資產,事實上也享受到國家的相當禮遇,可以在物質缺乏的年代中,享受一切奢華,然而西蘭的美貌卻誘發了高官的覬覦,一方面用權勢威逼女演員獻身,另一方面則是動員了情報網監聽劇作家的舉動,一旦找到毛病就可以消滅情敵,理所當然地接收美女。

愛情的爭奪戰是《竊聽風暴》的導火線,但是真正驚人的卻是綿密又無孔不入的情報監聽行動。

頭髮稀少的歐洲影帝歐路奇.莫赫(Ulrich Mhe)的眼神很凌厲,扮起情報特工相當傳神, 根本不需要誇張表演,就有讓人無所遁形的壓迫感,電影中最經典的特工畫面就是他和情報頭子共進午餐,旁邊不知情的青年正在大放厥詞,批判時政,於是他們先引蛇出洞,再表明身份,把對方嚇個半死後,才說是開玩笑的,別當真,然而,什麼是真?什麼是假?無形的恐懼,早已穿透了被嚇人的心。

其次則是他們入侵劇作家德瑞曼的家後,穿牆拉線架設起無所不在的監聽網後,歐路奇.莫赫還會在地板上畫出家居模擬圖,如影隨形地鉤畫出劇作家可能的活動或通話位置,對方明明都已經是透明人了,卻還自詡從來不曾被監聽,人生的荒謬與無知大剌剌地就在觀眾眼前上演,讓受監聽的人無所遁形是監聽人員追求的最高境界,看在觀眾眼裡卻是寒徹骨的最駭人心境,知情卻又不敢置信的觀眾就這樣目擊著,也等待悲劇的降臨。

冷血是情報特工的必要條件,任務第一,不講情份,是他們的基本動作,然而,《竊聽風暴》卻在此時做了小轉彎,讓人性和威權起了激烈的碰撞。

情報特工都曾接受洗腦,相信他們出生入死執行情報工作,為的就是捍衛國家安全,然而,「國家安全」的定義或標準是什麼?多數時候是長官說了算,因此,一旦長官有了私心,情報特工就成了幫兇爪牙。

歐路奇.莫赫就是這麼一位專業一等一,冷血無人比的專業特工,長官交付的任務他都執行得滴水不漏,然而,一旦他發現這一切的行為無關叛國,只因劇作家是長官的情敵,這樣的任務,他做是不做?要如何做下去才無損於他的專業和安全呢?

歷史上,東德國家情報局「斯塔西」曾經號稱是全世界最強大的情報機構,擁有十二萬名諜報人員、一千名電話竊聽高手和兩千名郵件檢查人員,前東德的人口不過一千八百萬人,情報局建立的秘密檔案竟然高達六百多萬人次,《竊聽風暴》從史實出發,卻回歸人性與理性的拔河,其中,長官靠情報來致勝,特工靠情報來救濟,情報本身不帶價值判斷,一切都看人心,情報可以害人,可以救人,考驗的就是特工的天良。

明明是害人,卻披上了正義公理的外衣;明明是救人,卻坐實了背叛的罪名。什麼是真理?什麼是公義?成了《竊聽風暴》左右為難的特工困境。這份煎熬與背叛,讓《竊聽風暴》這麼一部情報電影除了揭發踐踏人性的史實之外,也看到了「濫用權力」的人,有時是十惡不赦到讓人咬牙切齒,有時卻可能是救人於倒懸的天使,制度可以殺人,亦可以救人,人的態度,決定了人間戲劇的顏色。

分類
REVIEW

【薄暮之光】名家推薦

●一處城區、幾個人、一些夢想、一段現在與未來的日子,還有適合任何一種天氣的,對我們的祝福,郭利斯馬基電影總是給我奇妙的幸福感。-影評人 黃香瑤

極簡、沉靜、內斂的風格裡,凝聚著郭利斯馬基,對人間最深刻與真摯的情感。-作家 彭怡平

●剛性的排演風格、簡約低調的敘事策略,在嚴謹縝密的形式下包含了作者冷靜的社會觀察,留給觀眾廣大的注釋空間。-影評人 衛西林

●編導用最冷的敘事方式,說一個最暖的人性故事;音樂搭配和運鏡之精準,已到了一絲不苟的境界!-人間福報 蘇蘭

●精鍊的電影風格和對白,成就了一部感動人心之作品。-影評人 黃慧敏

●宛如黑膠唱盤播放的默片。-電影欣賞 龍傑娣

●芬蘭鬼才阿基「芬蘭三部曲」的謝幕,依舊冷冷酷酷的低調幽默,依舊被絕境逼到死角緩緩逢生,依舊宛如冬夜火把般,熾而溫暖。-光點部落格駐站作家 Ryan

●停滯中看見導演幽默的微光,現代人矛盾與難解的問題,透過許多凝視的畫面得到答案。推薦給對社會價值總有疑惑的熟男們。M社會 段敬彥

●用優雅的敘事講一位小人物不幸運的人生,懷舊的電影手法反而讓電影趣味橫生。-影評人 周星星

●揭露社會底層嚮往高階層卻不可得的悲慘生活,但在走投無路之際,最後仍有一絲希望。-部落格作家 政小四